編者按
尹卓,海軍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海軍專業技術少將。
針對國防軍事領域的熱點問題,他總在第一時間公開發聲。
年近古稀,他本打算履行完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的職責就退休。但在2013年全國“兩會”上,我們又看到他活躍的身影。“軍隊還需要我,這五年我就要干好。”
2013年“兩會”期間,尹卓提交了兩個提案。其中一個是加強南海搜救力量的部署。
“我國最南端的搜救點在西沙,大部分在海南島。從海南島到南沙南端大概1000多公裡,”尹卓直言,“艦船飛機若在西沙以南發生海難、空難,我們基本無法及時搜救,很難履行責任。”外交部也曾呼吁在南海建立搜救碼頭、搜救機場,但這同時意味著可能引發周邊國家的不良反應。
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中國在南海設立氣象站,為過往船隻和飛機提供氣象預報。由此,中國才開始在永暑礁設站、布點。尹卓表示,這是合理合法的行為。同樣,聯合國在南海方向賦予中國一定的搜救責任,中方在南海建立搜救區,也是無可非議的。這一舉措將加強中國在南海的合法資源。搜救碼頭、搜救機場建成后,中國的漁政、海警在緊急情況下均可使用。
尹卓去年提交的另一個提案是限制國外超大型礦砂船進入中國,以保護我國海洋環境和海上國防設施。
2010年起,一些國外大型礦產企業,與中國協商建設40萬噸級的大型礦砂船舶碼頭。作為回報,它們承諾以低廉的運費運輸礦石,為中國的鋼鐵企業帶來收益。尹卓指出其背后的問題——40萬噸級碼頭建成后,必須採用國外相應噸位的礦砂船,而我國大批15萬噸至30萬噸級礦砂船將被迫淘汰,當前已建成的與之相適應的礦碼頭也都將作廢。
尹卓還指出另一個現實問題,當前國家對鋼鐵企業嚴格限產,鐵礦石需求量大幅減少,鋼鐵產量被急劇壓縮。而這種投資隻會有利於國外大型礦產企業。“礦砂船被它們壟斷,從鐵礦砂的出產、運輸,一直到我們這兒,逼迫你接受一個‘到岸價’,這個價格仍然是它說了算。”照此發展,國外企業將壟斷整個產業鏈,對於中國的遠洋運輸業將造成巨大的傷害。
為了讓國外礦砂船靠泊,中國需要建新碼頭、挖深水航道,至少需耗資500億元,這還不包括配套設施的費用。另外,我國周邊海域泥沙重、易淤積,疏運航道需要長期維護保養,這也需要大量經費。
尹卓表示,這種“超大型碼頭熱”,還將對我國港口的海防設施構成重大威脅。他分析稱,大噸位礦砂船的安全系數較低,一旦在港口發生海難,鐵礦砂一遇海水會結成鐵塊,將對打撈造成極大困難,繼而造成港口堵塞,並對周邊部署的重要國防設施造成破壞。另一方面,這種深水航道在戰時也非常危險。敵方潛艇可順著航道直接抵達港口內部。“這種情況不跟軍隊商量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行動。”
這一提案被提交后,總參辦公廳、海軍作戰部給尹卓回函,向其了解情況,並正式給發改委下函——反對建設超大型礦砂碼頭,反對在沒有與軍隊商量的情況下,於沿海軍民兩用的港口挖掘深水航道。
隨后,國務院、發改委到尹卓處聽取意見。2013年底,這項建設計劃被叫停。
而關於在南海建立搜救區的提案,尹卓表示,他對交通部的回函並不是太滿意。
交通部回函稱,正考慮加緊南海方向的建設,表示已經在海南島布點,並准備在西沙布點。“西沙和海南島布點,我早就知道了,我是海軍還不知道?” 尹卓認為,在那裡布點,到南沙根本趕不上,完成不了任務。 尹卓說得很直接,“我跟他們講了,你們這樣對政協委員的提案很不嚴肅。”
但他同時表示,建立搜救點需經外交部、總參等多個部門一起通盤考慮,協調實施。“如果各部門都嚴肅認真地對待,這個問題就會得到很好解決。” 【純文字閱讀】
作為全國政協科技界委員,尹卓今年打算提交關於科技管理體制去功利化的提案。
他坦率地指出,當前我國科技界太浮躁,功利心太強,對科技成果的評定完全取決於科技進步獎的評選。職稱的晉升、工資的增長,科研項目經費的劃撥,一切都與科技進步獎挂鉤。“沒有得獎,你就沒有生存的余地。大環境不允許你踏踏實實坐下來,搞一些基礎的原創性的研究工作。”
某些領域的科技創新需要上十年的積累。而年輕人從一入行就要爭科技進步獎,但它多為短期效應,主要針對兩年內的技術研究課題,導致研究者根本無法拿出實實在在的科研成果。
部門在評定科研人員時,在特定國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也是重要指標之一,但尹卓認為這一指標並沒有太大意義。
在國外期刊上投放一篇論文需要高昂的費用。而實際上,國內過去有很多高檔次的科技刊物,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現在都衰敗了。“因為你的導向是一定要投到國外期刊,把我們的資源都用在這些地方,把人家養起來了,卻貶低了國內高檔的科技期刊,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追本窮源,還是功利心太重。”尹卓說,“今年我要提這麼一條,科技管理體制改革,關鍵是要去功利化,重新淨化整個科研的大環境,這樣才能真正建立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科技管理體系,才能使我國真正成為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國家。”
尹卓認為,理想的科技管理體制應該更趨於專業化。他建議,科研項目的立項審批權應從管理職能部門手中下放到專家委員會﹔科技評獎不能濫,隻保留少數獎項,作為對於杰出科學家的鼓勵﹔科技成果的評定不再“唯獎是論”,而是將應用科學的成果交給市場說話,將理論科學的成果交給同行專家評審。而評審結果不應與職級待遇挂鉤。
“官本位制滲透到我們中樞的每個細胞,這是不合適的。要樹立科研人員應有的價值體系,這樣可能更科學一些。”他還談到院士制度改革,建議科研人員的收入水平、生活待遇標准不再與官本位體制挂鉤,而是專門針對其自身社會價值建立評價體系、劃定分類標准。
“要成系列改革。一個提案2500字可能無法全部囊括,大家在‘去功利化’這一點上達成共識后,具體怎麼做,我們一步一步可以探討。”
2013年,尹卓還被選為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的委員,這使他有更多機會參加政協專業委員會的決策,涉及范圍更寬,專業性也更強。
作為專業委員會的委員,尹卓受邀參加了政協委員副主席蘇榮率領的考察團,在八天內輾轉沈陽、撫順、鞍山、大連等地,對遼寧地區新興高新產業的創新能力進行了考察。
作為政協委員,他在過去一年中兩次受邀參加政協委員常委會,並在會上就南海問題等進行發言。
政協科技界的委員中有來自各專業領域的上百位院士、專家。委員們每年在會議上、調研中進行思想的碰撞。尹卓說,除了履職盡責,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學習。“我的一些想法跟他們交流,他們的想法我進行吸收,各個領域、地方有關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好方法,我們把它帶到軍隊中來。”
尹卓長期從事國防系統分析工作,他指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速度遠遠高於部隊,兩者之間的差距甚至有拉大的趨勢。軍隊信息化建設需發展軍民融合、打破行業壟斷,這是當務之急。
“我們很多軍隊同志在政協裡也經常碰頭。”尹卓說,軍隊建設可向科技界借光,依托於國家科技發展和經濟支撐。
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政協中提出的真知灼見也給予尹卓很大的啟發。“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華僑代表,他們因為身處的環境不同,對一些不良現象看得更清楚。”他說,“我們每年要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對清除我們身體上的‘污濁’、‘病痛’是非常有好處的。”
工作中,尹卓有著多重身份。談到各個角色之間的平衡,尹卓說它們有主有次,並給記者介紹了他的時間分配法。
“我的本職工作首先是海軍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的主任,是海軍專業技術崗。我有為海軍的信息化建設出謀劃策、建言獻策的職責,進行調查研究,找出問題所在,審查我們海軍的發展戰略、規劃計劃。”
尹卓的第二層身份是政協委員。“我不是作為個人,而是作為海軍、科技界的代表到政協履行職責。”政協安排的調研任務,他都會全力支持。
在主業之外,尹卓還在一些單位、院校擔任社會職務、兼職教授,赴各地講課,致力於對國家安全形勢的知識普及。
年輕時,尹卓曾兩次赴法國留學,學習世界歷史地理、國際戰爭法。他從中學開始閱讀《參考消息》,這個習慣被一直保留到現在,也幫助他了解世界戰略趨勢的紛繁變化。“對世界上的情況,看看網絡消息,包括人民網。每天進行知識更新,跟世界上發生的大事件保持同步。”
生活中的尹卓,每個周末,除了一些重要會議必須參加之外,會把時間雷打不動地留給家人,陪陪愛人、看看三歲的孫子小壯壯。每周日,尹卓都會和愛人上門探望92歲的老岳父,中午請他吃一頓飯。
平日裡,尹卓堅持每晚鍛煉,快步走一小時。閑暇時,他還常與愛人逛公園,“倆人一塊兒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活動活動。”
“原本我想十一屆政協委員干完就退休,但這不是自己能完全決定的,還要看軍隊的需要。”尹卓說,“軍隊還需要我,這五年我就要干好。我是挺希望這五年干完就退休,到時就可以過一點自己的生活了。”(人民網 張潔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