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大專題|政協專題     熱詞:歷年兩會|熱搜榜
人民網>>中國人大新聞>>代表委員報道集

人大代表吁未婚女性也有生育權 別征其社會撫養費

2014年03月04日15:27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有人大代表認為,公民實現生育權利不應以婚姻關系為前提 羊城晚報記者 王磊 攝 (資料圖片)

  未婚媽媽隻能像“超生”家庭一樣,繳納高額社會撫養費后,才能給孩子上戶口。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旅游局局長黃細花關注到了這個特殊的群體,今年她將提交一份建議:取消對非婚生育征收社會撫養費的規定,撤銷或修改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生育條例、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中,對非婚生育征收社會撫養費的規范性文件。

  “被超生”媽媽引關注

  因為沒有結婚証,未婚媽媽或者離異后生育的女性,都無法辦理准生証,也就無法在孩子出生后為其辦理戶口。根據現行規定,婚外生育的孩子上戶口,要先繳幾萬元的社會撫養費。但是,北京一位未婚媽媽於軍的困境在於——孩子的父親找不到了。

  孩子出生前兩個月,於軍和孩子生父見了一面,接著對方離開北京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導致她無法按規定提供孩子生父的信息及親子鑒定証明。為了幫她解決問題,於軍所在的居委會跟街道、派出所協調了很多次都沒有辦法。街道辦也曾建議於軍登報尋人,給孩子的生父報失蹤。但是報紙登了,警方又說報失蹤必須是直系親屬並且提供相應証明。

  今年年初,於軍又花3000元請了孩子生父的原籍——吉林當地的一位律師,起訴孩子生父。律師多次跟法院溝通,法院審查相關材料后,覺得缺乏立案依據。代理律師表示,這種案子即便立案成功,后期調查取証也困難重重,“法院不能強制公民進行親子鑒定。”於軍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現行規定抵觸上位法

  於軍的遭遇引起了黃細花的關注。她查閱了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計劃生育相關規范性文件,發現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均有對非婚生育的行為征收社會撫養費的規定。即便不像於軍如此特殊,黃細花也認為,這些規定是不合法的。

  “根據《立法法》63條規定:省級、較大的市的立法機關,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但不得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17條、18條規定:公民有生育的權利,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但該法中並未對未婚生育有任何禁止性規定,也從未把未婚又單親而且是生育第一胎的人員列為社會撫養費的征收對象。”黃細花認為,要求未婚生育方繳納社會撫養費在上位法中找不到依據,作為“部門立法”,顯然與上位法抵觸。

  此外,她還認為,原國家計生委曾表示,社會撫養費的征收目的是多出生人口對社會公共資源作出的補償。但非婚生子女與對社會公共資源的額外侵佔沒有直接關聯。對其征費不符合該項行政性收費的目的。

  易引發多種社會問題

  雖然《婚姻法》中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但實際上,未婚媽媽不僅給孩子上戶口要繳交社會撫養費,而且因為沒有准生証,幾乎無法在公立醫院生產,所有的費用也都無法報銷。

  “未婚媽媽大多面臨經濟和輿論的雙重壓力,巨額社會撫養費會使這一群體處境更艱難,會加劇社會對未婚媽媽和非婚生子女的歧視。”黃細花認為,這也是不少未婚媽媽在多重壓力下選擇非法墮胎、棄嬰甚至販賣嬰兒等社會問題的重要原因。

  黃細花表示,現實中不想或未能締結婚姻,而又希望生育孩子的情況不少,對非婚生育行為征收社會撫養費實質上是要求生育必須以結婚為前提,剝奪了未婚者的生育權。“傳統道德上也許不能接受未婚生育,但不該因為道德評價剝奪未婚女性當媽媽的選擇。”

  為此,她建議國務院法制辦應審查各地《計劃生育條例》和有關征收社會撫養費的辦法規定,撤銷或修改對非婚生育征收社會撫養費的規范性文件。 (特派北京記者黃麗娜報道)

(來源:羊城晚報)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解兩會

熱搜詞熱搜代表熱搜委員議案提案

數據來自360新聞

代表委員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