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2日04:38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夏慶友(中)在駐地北京鐵道大廈報到。新華社發
京華時報訊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京外委員昨天起陸續抵京,向大會報到。
昨天上午10時40分,來自湖南省的全國政協委員乘坐CZ3123次航班在春日暖陽中抵達首都國際機場,成為首批抵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京外委員。11時20分許,首都國際機場又迎來了來自江西省的全國政協委員。
11時30分,來自河南的全國政協委員乘坐G90次高鐵抵達北京西站,成為第一批乘坐火車抵京的京外委員。
記者從大會有關部門獲悉,來自西藏、廣東、四川等地的全國政協委員也陸續於昨天抵京報到。
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計劃於3月3日開幕。
□探訪
委員赴京地點:首都機場
接機儀式沒有鮮花橫幅
昨天,全國兩會政協委員陸續抵達北京。記者從相關知情人士處了解到,一些省市今年取消了包機的形式,轉坐普通航班。接機人員也大幅減少,沒有鮮花、橫幅,顯示出簡潔務實的風氣。
昨天上午10時許,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協委員陸續抵達首都機場。一位相關知情人士告訴京華時報記者,一些省市今年取消了委員包機的形式,委員們和普通乘客完全一樣,轉坐普通航班,政協委員們在飛機內就與普通乘客散坐在一起。
不僅如此,今年各省份的全國兩會接機人員銳減,接機儀式一切從簡甚至取消了,接機時既沒有鮮花也沒有橫幅,隻保留了一些特有的民族禮儀。有接機儀式的也基本無人啟用貴賓室,而是在室外進行,全程普遍隻有十余分鐘。湖南省的政協委員們更是在沒有接機儀式的情況下,直接登上了機場的擺渡車。
委員們自己也普遍從自身做起,嚴格落實會風從簡的要求,個人行李大為減少,不再大包小包,而是輕裝上陣。一些委員乘坐的大巴車連行李艙都沒有裝滿。
據介紹,為了厲行節約,今年還有些省市更是沒有採用委員乘機進京的方式,代之為以乘坐火車的方式來京。
委員駐地地點:建銀飯店鐵道大廈
就餐適量取菜自覺光盤
十八大后,中央出台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去年又針對公務接待、公車使用、會議活動等密集出台多項禁令。即將開幕的全國兩會,不僅是代表委員參政議政、共商國是的盛會,也是一年多來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各項禁令成果的檢驗場。這股勁吹的清廉之風,在今年兩會代表委員抵達的第一天,已隨處可以感受到。
房間沒有鮮花果盤
昨天上午11點40分,全國政協委員徐洪剛抵達建銀飯店駐地,走旋轉門,過安檢設備,在簽到處簽到、領取証件、資料、房卡、餐券,不過5分鐘就完成全部報到手續。
走進建銀飯店駐地委員房間,記者發現,房間沒有鮮花,也沒有果盤,一次性的洗漱用品也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盒牙膏、一支牙刷、一塊香皂、一瓶洗發水、一包洗衣粉。
公共場所禁止吸煙
去年12月底,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今年的政協大會特別要求所有委員和工作人員自覺執行在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
在鐵道大廈等政協委員駐地,記者看到大堂、餐廳、電梯等公共場所醒目位置張貼著“禁止吸煙”的標志。走廊的多個垃圾桶裡都沒有看到煙頭。
餐廳不見高檔菜品
政協委員們的飯桌上也是厲行節約。建銀飯店駐地餐廳,一個以藍天白雲綠地圖案為背景的“溫馨提示”桌簽出現在餐廳每張餐桌上,上面寫著“按需取餐、文明用餐”“厲行節約、杜絕浪費”。
在鐵道大廈餐廳,記者看到高檔菜品不見蹤影,黃豆芽粉條、香芹肉絲、上湯菠菜、冬瓜燒肉等家常菜成為主角。委員們都能做到適量取菜,自覺“光盤”。(本版文字據新華社 京華時報記者 趙鵬)
□熱點前瞻
2014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作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召開的全國兩會,深化改革是重中之重,在本次兩會上,高層將對此做出更加清晰的解讀。記者經過對各大網站兩會專題調查等的梳理,預計經濟、環保、民生等方面的熱點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聚焦點。
1如何布局深水區改革?
前不久的地方兩會上,“全面深化改革”成為最熱的主題詞,多個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被提及的平均次數在50次左右。輿論認為,改革是今年全國兩會最大的看點,預計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於改革的建議和提案應該明顯多於往年。
點評: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布局,如何啟動,如何突破,各方高度關注。比如,三中全會提出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大思路,今年能否實質性啟動,各方有很多預期。
2如何突圍“十面霾伏”?
去年以來,霧霾席卷了大半個中國。今年2月下旬起,中國中東部地區大部分省份出現霧霾,有七分之一的國土被霧霾籠罩,更有石家庄市民將環保部門告上了法庭。面對大氣污染源頭多樣,即使所有污染源全部切斷,都不可能立即明顯降低污染,改善大氣污染狀態唯有靠長期治理。
點評:霧霾治理容不得“盲人摸象”,治霾更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有針對性地科技治霾,人們期待能從兩會中找到更明確的答案。
3如何建反腐長效機制?
中央以猛藥去?、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去年以來,“老虎、蒼蠅一起打”,整治成效有目共睹。
點評:反腐敗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體制機
制方面的缺失和漏洞仍然存在。如何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人們拭目以待。
4如何推進人的城鎮化?
中國城鎮化率已近54%,由此積累了大量的矛盾。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到的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似乎成了美麗願景。人們期待兩會對“人往哪兒去”做出更為合理的解答。
點評:輿論認為,兩會期間有關話題的討論,可能會集中在人、地、金、糧四方面,即:農民工問題,農村土地問題,城鎮化融資問題以及城鎮化進程中糧食安全問題。
5如何遏制房價上漲快?
去年初,國務院出台了堪稱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國五條”,然而一年來全國房價漲聲一片,與去年初各地制定的房價控制目標相差甚遠。輿論認為,高地價、高利潤導致高房價的利益鏈難以拆除,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現狀就無法改觀。
點評:今年房價又該何去何從?“中國夢”
要實現,更要圓百姓的安居夢。人們渴望,政府能回答好這一民生問題。
□熱點軌跡
新面孔突起老話題降溫硬骨頭難啃
每年兩會,民意的聚光燈都投向了哪兒?記者梳理過去幾年兩會熱點排行發現,有些曾經的熱點,因政策發力,被關注度漸漸淡下去了﹔有的“硬骨頭”難啃,持續攻堅伴隨著持續被關注。而今年,一些“黑馬”異軍突起。
政策調整令“計劃生育”問題異軍突起,成為近五年兩會熱點中的“新面孔”。“滿城盡戴白口罩”,也反映在了兩會熱點調查中。在連續數年的網民在線調查中,“環境治理”一直在十大熱點關口上下徘徊,而今年,一舉升至第七位。
近五年,社會保障、反腐等話題成為兩會熱點中的熱點,年年被關注。這些年,雖不乏重拳出擊,但“疑難雜症”確難靠外科手術切除,需要中西醫結合,標本兼治、慢工出細活。
在兩會熱點調查中,“社會保障”已經連續四年位居榜首,而且投票的網民逐年增多。這一話題為何如此引人關注?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看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實現制度上的“普惠”,但“公平”問題日益凸顯。
房價,一度位居兩會熱點排行榜榜首。經過持續的樓市“最嚴”調控,“脫?”的房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到2012年,房價讓位於縮小貧富差距、穩物價保民生、食品安全監管、完善社保體系、提振股市信心等議題。2014年,住房的熱度再次下降,差一點跌出十大熱點榜。猛藥見效雖快,但網民期待的是根治和痊愈,不要反復發作才好。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