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砅善�鏍峚痔
人民網首頁|人大專題|政協專題     熱詞:歷年兩會|熱搜榜
人民網>>中國人大新聞>>代表委員報道集

廣東佛山南海區項目預算聽証 財政競爭性分配

2014年03月01日04:23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預算聽証的南海實驗

  通過預算協商聽証,改變“秘密財政”的封閉狀態,讓整個項目預選的立項、預算標准都曝光在社會公眾面前,為公眾參與預算協商提供了“硬渠道”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葉前

  一個項目要不要上,財政計劃出多少錢……過去遵循的都是“部門報項目和預算—財政部門初審—報同級政府—人大審查通過—執行”的路徑。這樣的模式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項目預算聽証會。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了解到,當地在預算領域引入聽証會,是為了改變過去“秘密財政”的封閉狀態,讓整個項目預選的立項、預算標准都曝光在社會公眾的面前,政府為什麼要上這個項目、花錢的依據是什麼,聽証會代表可以進行追問。

  預算協商聽証,是南海繼項目預算專家評審、預算分配競爭性項目之后,進一步強化預算監督剛性的又一次探索,旨在在科學配置財政資金的基礎上增強民主性。

  項目預算聽証

  2014年的第一天,南海首場項目預算聽証會開啟。26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代表,對區民政和外事僑務局518萬元敬老院建設補助項目、區人口和衛生藥品監督局535萬元專科建設發展專項進行了公開追問。

  “項目依據的文件是社會養老還是農村五保政策?績效目標是按照社會養老還是農村五保來確定?”

  “如何加大力度激發調動民辦福利機構對養老事業的積極性,以減輕財政壓力?”

  “區級醫院總體實力比鎮級醫院強,項目資金能否向鎮級醫院傾斜?”

  “扶持潛力專科的申報條件、工作方案含糊,評審專家是否應該公示?”

  ……

  在項目申請單位對項目簡要介紹后,聽証代表接連發問。整場聽証會持續了三個多小時,與記者預想有所不同,聽証會上沒有太多爭論,更多的是“改”。

  被聽証預算單位,要現場對聽証代表意見以及由區財政局征集的社會公眾意見,做出初步回答,對代表提出的合理意見要表態落實改進,如落實有困難要說明原因﹔對代表提出的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意見,要說明不予採納的充分理由﹔對於不能當場回答的問題,被聽証單位可以在一個星期后進行書面回答。

  會后一周,本刊記者在兩部門官方網站上看到,修改后的預算方案已經發給了聽証代表。為保証被聽証單位認真採納民意完善預算方案,財政部門將根據被聽証單位的回答情況是否及時、准確、翔實,決定是否將這一項目預算報人大審批,如因未及時提供回答導致錯過報人大審批時間,則這一項目當年不再安排預算。

  南海區財政局績效管理科科長杜國敏說,這就大大強化了預算管理的剛性,實現了預算編制公開透明,是預算執行規范有效的新探索。

  據介紹,在廣東省財政科研所的設計和指導下,南海早在2003年就在全國率先開啟項目預算編制專家評審,評審范圍逐漸擴大至50萬元以上的財政支出項目,意在破解部門利益切割和固化問題,逐步形成以績效管理為導向的項目預算評審機制,大大提高了財政資金分配的科學性和資金的使用效益。

  2012年,具有南海特色的項目資金競爭性分配改革啟動,將以往對項目“一對一”的單向式審批和“撒胡椒面式”的平均分配,轉向“多中選好、好中選優”和集中優化配置,成為公共財政改革的一次突破。

  目前,競爭性財政資金分配的方式,已拓展至科技、教育、醫療衛生、民政、文化體育、黨建等民生、社會治理領域,並從區級向鎮級政府擴展。截至2013年底,該區共有16項專項資金實施競爭性分配,涉及資金約1.1億元。

  財政分錢誰說了算

  一個項目多個部門申報怎麼辦?南海採取的辦法是項目預算競爭性分配,而當地電視台直播的“預算分配競爭性項目現場答辯會”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實驗。

  盡管過去一年多了,海壽小學校長張永輝談起當時的場景仍然“興奮和激動”:“因為是電視直播,我們又是第一個上場,三個上場的老師壓力好大。我跟他們說算了,就當是上去鍛煉口才吧。當時我知道是第五名時,簡直不敢相信,真的是高興得快暈倒了”。

  這所隻有11位教師、161名學生的“麻雀小學”,第一次爭取到了區鎮兩級88萬元預算資金。除正常教育經費外,這是這所學校建校130多年來從政府獲得的最大一筆扶持資金。

  在另一場競爭性分配資金答辯會上,6家醫院分別由院長帶隊,就9個重點醫學(特色)專科同台競技,輪流答辯,爭奪共計200萬元的財政預算資金。最終經現場評審打分,“中西醫結合關節骨病中心的構建”等三個專科獲得財政支持。

  佛山市南海區第三人民醫院院長湯耀斌說,以前申報衛生專項資金,往往以遞交材料為主,幕后怎麼操作完全看不到,如今站在台上為自己的項目公開接受問詢答辯,申報者有了說話機會,感覺資金分配很公正。

  “第一次在衛生領域搞競爭性資金分配,最重要的結果是在醫院內部和醫院之間,建立起良性競爭的氛圍。”南海區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局常務副局長潘永桐說。

  一直關注財政預算監督改革的全國人大代表陳舒說,南海近年來將競爭性分配機制引入到教育、衛生等民生領域,一個項目能不能立項、預算多少,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一起“說了算”。一改過去資金分配標准不明確,甚至靠拉關系、拿批條等著政府分錢的狀況,讓競爭和協商成為財政資金分配的“關鍵詞”。預算編制過程的科學性,讓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更高,過程中的協商民主讓財政資金得以使用得更公平。

  一場“權力的自我革命”

  南海的預算監督改革最早啟動於2004年,從最初引入第三方專家、人大代表和社會公眾進行閉門評審,到現場答辯競爭,再到聽証會,經過多年的摸索,“花錢要公眾滿意”、“花錢要看效果”的理念已貫穿南海財政資金分配全過程。南海區委書記鄧偉根表示,這一系列預算監督措施實現了由“人分錢”向“制度分錢”的轉變。

  過去,地方財政收入一直處於高速增長態勢。近年來,地方財政進入“緩增期”,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收支矛盾。以2003年為例,南海各部門申報的財政預算為69億元,但區財政實際可支配財力僅有44億元,差額高達25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李秉記結合多年審查預算報告經歷對本刊記者說,在傳統的預算編制和監督體制下,項目申報部門“報大數”現象幾乎成為慣例,申請項目也缺乏預算依據,通過與否也少有公眾參與。而且,政府審批預算過程中,部門本位現象比較普遍。其結果就是強勢部門取得的財政資金遠多於一般部門,財政資金分配不科學、不透明,與公眾的預期有差距。

  而聽証會則讓項目所涉及的詳細理由、財政資金標准都公之於眾。陳舒說,從這個角度看,南海的預算協商聽証為公眾參與預算協商提供了“硬渠道”。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的多位全國人大代表認為,從對預算監督最合法的角度來說,各級人大是最合適的監督者。人大如果不能介入預算的程序,正常行使監督權,法律賦予的監督權就會落空。

  目前,廣東省和廣州市均已啟動了人大代表提前介入預算編制工作。廣州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歐陽知告訴記者,今年在預算編制前,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就組織人大代表和預算專家提前介入,進行預先審查,讓人大對預算的監督貫穿於整個預算周期。在大會開幕前一個多星期,人大代表就收到了電子版的預算草案和報告,可以有充分的時間研究、審查。□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分享到: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解兩會

熱搜詞熱搜代表熱搜委員議案提案

數據來自360新聞

代表委員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