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甘泉、楊依軍)“目前為止,中央或地方電視台均未開設公益衛生健康頻道。”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兒童醫院小兒心臟病治療中心護士長胡梅英說,我國醫學科普基礎薄弱,這導致社會在宣傳健康知識方面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群眾盲目求醫﹔衛生領域存在“重治療、輕預防”傾向﹔由此帶來的誤解,也是導致醫患糾紛的重要原因。
據介紹,目前國內唯一的百姓健康頻道(CHTV)是數字付費電視頻道,隻有裝有機頂盒的北京地區家庭可免費收看。她建議,國內可以像開設中國教育電視台或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法制頻道那樣,開設一個公益性衛生健康頻道。
胡梅英認為,通過電視這樣一種到達率比較高的媒體,對群眾進行醫衛知識普及,非常必要。首先,利用平台發布重要的疫病信息。發生疫病時,權威機構和人員可以引導群眾認識和預防疫病,科學應對,避免陷入恐慌。其次,對醫衛知識和藥物廣告具有更好的甄別能力,避免有些虛假專家、醫藥廣告宣傳誤導欺騙群眾。第三,群眾在健康方面“重治輕防”帶來較高的社會成本,通過加強預防知識的普及,可以降低一些疾病患病率。
“由於基礎醫學知識缺乏,一些患者和家屬有時對診療效果期望值過高。認為治不好就是醫院過錯,造成醫患關系緊張。”她說,開設專門的公益衛生健康頻道,有助於人們了解基礎醫學知識,這些知識也是醫患溝通信任的重要基礎。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