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喬雪峰)俗話說,“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 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如何讓群眾滿意,也成了擺在各級政府面前一個必須面對的課題。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擴大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破除以藥補醫,理順醫藥價格,創新社會資本辦醫機制。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健全分級診療體系,加強全科醫生培養,推進醫師多點執業,讓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要想破除以藥養醫就得加大對醫院的補貼,把增加的衛生經費去增加鄉醫的收入,讓老百姓可以在家門口看病。
目前,各地公立醫院改革進展不一,如浙江省已經將藥品“零差率”覆蓋各級醫療機構,北京也早已開啟三甲醫院的試點工作,取消藥品加成,破除“以藥養醫” ﹔同時,其他省份也將先后開啟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然而,配套的補償機制,如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工作尚處於停滯階段。
張伯禮表示,醫院越開越大、病人越來越多、費用越來越高這不是條正路,所以公立醫院要恢復公益性,要想恢復公益性必須醫藥脫鉤。要想破除以藥養醫就得加大對醫院的補貼,這些補貼不是讓醫院蓋大樓買儀器,同時鼓勵大醫院的醫生下到基層、下到農村、下到社區去為老百姓服務。
“基層的好醫生留不住,是因為收入太低。尤其是鄉醫還沒有退休金,因此必須把增加的衛生經費去增加鄉醫的收入,這也是對基層醫生最根本的支持。”張伯禮告訴記者,目前3級甲等醫院改革是要鼓勵醫生去民營醫院,但是必須醫院領導批准,這就很不合理。醫生應該是自由職業,一周應該有一天去自由執業,醫生基層醫生強大以后,病人不出家門在社區就可以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