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大專題|政協專題     熱詞:歷年兩會|熱搜榜
人民網>>中國人大新聞>>代表委員報道集

王家騏:建立指紋庫 採用智能系統打擊拐賣兒童

2014年03月10日10:22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王敏)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家騏日前聯名30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議案《關於建立指紋庫,採用智能系統打擊拐賣兒童的建議》。

  今年74歲的王家騏院士是長春光機研究所的所長、太空光學信息領域的專家。從信息技術的角度看,他認為數字指紋打拐技術是我國信息化的基礎建設,意義重大。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日前成立,一手抓信息安全,一手抓信息發展,說明國家已經開始重視信息化的安全與發展。那麼數字指紋打拐技術完全符合國家的信息化發展方向。

  王家騏表示,當前用傳統方式打拐,存在取証難、追逃難、解救難的問題。如果使用數字指紋關聯技術,同時結合全國打拐 DNA信息庫,讓二者結合起來,同時發揮作用,使其成為 DNA信息庫的延伸,就有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主動發現並精准定位被拐兒童。採用智能網絡追蹤技術讓買主人財兩空,用技術手段摧毀這個買方市場。

  王家騏認為,建立指紋信息庫可以應用在打拐領域,也可以在協助公安部門在人口管理、打擊刑事犯罪、維護社會治安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法律、技術、經濟、擴展應用等角度分析。

  具體到方案設計,王家騏代表介紹:在新生兒出生后,採集十個手指的指紋,並將這些指紋進行數字化保存,之后將孩子的指紋和父母的指紋進行關聯綁定。如果孩子丟失了,家長報警后這個孩子的數字指紋信息就立即進入了黑名單庫,那麼買孩子的養父母在錄入戶口的時候,就會觸發黑名單庫,系統就可以立即精准定位孩子現在是在哪一個家庭、什麼地理位置,之后就可以順藤摸瓜的找到孩子了,由被動等待變為精准定位,遠比那種漫無目的的盲目尋找要快的多。

  如果養父母不給孩子錄入戶口,孩子在長大之后,也可以通過讀取指紋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方案從技術原理、與DNA數據庫的應用對比、系統的架構設計等各個方面做了詳細的分析和論述,並考慮到了各種情況的處理方案。

  延伸閱讀:

  1,什麼是數字指紋技術,有什麼優勢?

  目前指紋的識別技術已經由圖片對比,升級為數字對比,也就是說不採集、不使用個人的實際指紋圖像,而只是在每一枚指紋信息中提取若干微小的特征點,使用一種獨特的指紋算法將其轉化為指紋特征數據,最終通過識別算法對不同組數據的內部邏輯關系加以判斷,從而進行識別。每個人的指紋一般都有 70∼150 個基本特征點,從概率學的角度來看,在兩枚指紋中隻要有 12∼13 個特征點吻合,即可認定為同一指紋,這也是全球法律界公認的一個准則。指紋各不相同、終身不變,這構成了指紋打拐的科學基礎。

  2,數字指紋技術會不會涉及到隱私問題?

  任何人即使獲得這些數據信息,也絕對無法逆推出指紋圖像或是仿制出個人的物理指紋,確保了公民的隱私。同時,指紋識別技術是活體識別技術,即系統隻對具有生命特征的手指進行信息識別,更進一步確保了偽造指紋的情況發生。

(來源:人民網)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解兩會

熱搜詞熱搜代表熱搜委員議案提案

數據來自360新聞

代表委員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