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大專題|政協專題     熱詞:歷年兩會|熱搜榜
人民網>>中國人大新聞>>代表委員報道集

萬連步:耕地質量關乎子孫后代吃飯問題

2014年03月11日07:21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 杜芳)2013年,中國糧食產量突破1.2萬億斤大關,實現了糧食“十連增”。中國人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提高耕地質量,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中央的決策傳遞了非常重要的信號。平時人們隻看到大氣污染、水資源污染,卻忽視關乎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土壤污染問題。耕地關乎子孫后代的飯碗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全國人大代表、復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說。

  “萬物土中生”,耕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我國耕地存在的問題集中起來主要是“數量問題”和“質量問題”。“耕地數量剛性下降比較顯見,‘質量問題’則是一個隱性的問題,有些土地雖然看上去與正常農田並無二樣,但實際上重金屬含量超標、化肥面源污染問題嚴重,是塊‘帶病’的地,且‘治病’刻不容緩。”萬連步說。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耕地承載壓力進一步加大,耕地質量問題日益凸顯,區域性耕地退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近30年來,由於酸雨、施肥不合理、耕種不科學等原因,我國土壤酸化日趨嚴重。耕地出現養分失衡,土壤生態功能變差,土壤污染日趨加劇等問題。

  萬連步認為,要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推廣新型肥料能有效減少一大批農田的污染問題。緩控釋肥、硝基復合肥、水溶肥、生物有機肥等新型肥料和配套施肥技術的開發,提高肥料利用率,將科學用肥和促進糧食高產增效有機結合。新肥料新技術的運用在增加糧食單產的同時,也是一種綠色健康可持續的生產方式。

  萬連步介紹,現在這種肥料正在推廣,中途遇到不少問題。有了科技產品,農民不會用、不敢用、懶得用。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農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在銷售與服務上要注重與農民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和種糧專業大戶密切結合,將優質肥料及先進施肥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做好農化服務最后一公裡,為農民提供貼身滿意的服務,實現農民增收和企業發展的雙贏。

  “農資企業應該改變經營方式,逐步實現由傳統制造商向‘制造+服務’相結合的轉變,把服務營銷上升到戰略高度,根據農民的不同需求,提供從農資運輸、技術指導到農機操作的服務。”

  “在我的企業,500個農化服務隊,購買25000台種肥同播機在推廣種肥同播技術。大概1300人的推廣隊伍中,包括有農業大學畢業生,一些農學或者化工背景的技術人員,他們的任務是講課,做試驗田、示范田,為廣大農戶提供測土配肥、種肥同播、培訓講座、現場指導等專業化農化服務,把產品、技術、服務工作落村入戶。”萬連步說。

  在未來幾年,萬連步將進一步推進企業加大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工作,積極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同時將依托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復合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兩個工程中心的技術優勢,建立良種良肥配套的農業生產體系,在園內廣泛開展緩控釋肥、硝基肥、水溶性肥料、套餐肥及其他功能性肥料的試驗示范。最終通過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循環農業,加快推行“良種+良肥+良法”的生產方式,使肥料、農藥、農機具有機結合,輻射和帶動周邊鄉村的農業技術進步,促進整個地區農業現代化。

(來源:中國經濟網)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解兩會

熱搜詞熱搜代表熱搜委員議案提案

數據來自360新聞

代表委員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