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1日08:59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沒完成 養老雙軌制改革難開展
養老問題在今年兩會上備受青年關注。3月4日∼6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愛調研旗下“問卷網”,在全國公眾中進行的兩會專項調查顯示,74.8%的受訪者關注有關養老的提案議案,52.0%的受訪者期待今年兩會推動建立養老護理、康復保險制度。來自28個省(區、市)的2269名公眾參與了此次調查,80后佔41.6%、90后佔25.6%、70后佔22.0%。
“今年我繼續提建立老年護理保險制度,如果沒有回復,我會一直提!”
調查顯示,82.9%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人為父母養老的壓力大。進一步分析發現,城市越大青年的養老壓力越大,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選擇比例分別為85.9%、82.7%、82.1%。
為什麼年輕人的養老壓力大?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工作壓力大,照顧父母力不從心(72.9%)﹔承擔多位老人的養老負擔(62.4%)﹔護理、康復醫療短缺(50.1%)。接下來的原因依次為:養老機構不足,無法讓人放心(47.3%)﹔社區養老設施不完善(40.3%)﹔醫療費用異地結算太麻煩(32.5%)﹔父母退休后養老金太少(28.8%)等。
每當想起母親來城裡做完腫瘤化療、獨自坐車回農村老家的背影,河南鄭州市民宋維清就很心酸,可他和妻子都要上班賺錢,才能維持母親的醫藥費和家庭開銷。宋維清還打聽過護工的費用,一個月要五六千元,遠遠超過了他的工資。“家裡有需要長期照看的病人怎麼辦?兩會能否管一管?”這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今年我繼續提建立老年護理保險制度。如果沒有回復,這屆任期內我會一直提!”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
據孫潔介紹,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部分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3300萬人,佔總體老年人口的19.0%,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我國部分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將達4000萬人。失能老人的增加,產生了巨大的養老護理需求。同時,隨著“4-2-1”家庭結構呈普遍趨勢,中青年人在忙於事業的同時,還要承擔照料父母和兒女的雙重責任,加之空巢老年家庭不斷增多,老年人的照料和護理迫切需要社會化。
“今后靠什麼人來照護老人?”全國人大代表、解放軍總醫院老年心內科主任李小鷹認為,養老服務業是一項涉及社會各領域的系統工程與新興產業,目前各類養老機構全部員工不到30萬人,靠專職護士的模式不適合我國養老人群﹔全靠政府提供經費,或僅靠退休養老金、城市低保及新農合經費也無法完全解決長期的養老護理費用。我國必須建立健全自己的養老照護模式,專業的養老護理員較適合中國國情,按照失能老人與養老護理員配備比為3︰1計算,需要1000多萬人。一旦解決好其培訓管理與職業准入,將為解決養老照護提供一把金鑰匙。
調查顯示,54.2%的受訪者希望加大老人護理投入,52.0%的受訪者期待今年兩會推動建立養老護理、康復保險制度。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沒完成 養老雙軌制改革難開展
去年以來,我國出台了多項養老措施和制度改革。公眾怎麼看?調查中,81.8%的受訪者支持“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63.9%的受訪者支持“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再次提高10%”﹔61.6%的受訪者支持“出台《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以房養老”、“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支持率分別為26.8%、24.6%。
在孫潔看來,政府已採取的措施對解決我國的養老問題都有正面推進的作用,尤其是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城鄉二元經濟背景下使社保城鄉統籌首先邁出了一大步。我國當前養老保險層次較多,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在現行養老“雙軌制”依然存在、現有財力可支配的情況下,提高已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水平,保障他們過上比較體面的退休生活。
調查顯示,43.5%的受訪者期待破除養老金雙軌制。
孫潔提醒,機關事業單位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並軌,主要是模式和制度上實行統一,並不是所有人員的待遇水平完全一樣。並軌后,公務員的養老保險也實行繳費制,按照統賬結合要求分別建立為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用人單位和個人進行繳費,實行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兼顧公平和效率。對於並軌的時間表,她認為,公務員的養老金制度改革肯定要和其他改革同步,如果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沒有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也很難開展。
民資進入養老服務業,關鍵看政策落實
“發展養老服務業,要大力推進民營資本進入養老領域。”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姚遠表示,養老問題不僅僅是老年人的問題,也是國家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拉動內需很重要的方面。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以來發布的有關養老產業的一系列文件,對於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養老業的態度和方向很明確,但關鍵是落實的及時性和准確性,這和各地、各部門的利益有直接關系。養老問題涉及發改委、民政部、衛計委、人社部等眾多部門,利益博弈在所難免。
此外,公眾對民營資本做養老也存有疑慮。“一些高端的養老院要預存80萬元,這不是一般老年人能承受的。”姚遠說,目前困難老人國家管,由公辦養老院提供托底服務,負責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養老。健康的、條件好的老人到市場上尋求服務。但是“夾心層”的老人怎麼辦?就要加強社區服務和居家養老服務,讓老年人在家裡安度晚年。
調查顯示,公眾期盼今年兩會推動解決的養老問題還包括: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向養老領域傾斜(49.4%)﹔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48.0%)﹔在社區建立更多老年服務中心(35.5%)﹔破除民營資本進入養老領域障礙(32.8%)﹔解決空巢、失能老人養老問題(32.6%)﹔醫療費用異地結算簡便手續(32.3%)﹔完善養老院的硬件和軟件設施(25.5%)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