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大專題|政協專題     熱詞:歷年兩會|熱搜榜
人民網>>中國人大新聞>>代表委員報道集

講話稿是隨便念的嗎?

2014年03月11日14:22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為了講好一次“重要講話”,有的領導會讓專職的團隊為自己寫稿。如何給領導寫“講話稿”?有了講話稿領導就能照念不誤嗎?

  領導有自己的“寫稿團隊”

  做領導少不了要講話,有些重要場合更需要領導做“重要講話”,這樣的講話就需要有事先准備的講話稿作為參考。

  一些重要的講話稿動輒上千上萬字,公務繁忙的領導有時無法親力親為。領導干部不願自己動筆,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會議太多太濫,有些情況不熟悉,隻好拿著秘書或他人寫好的稿子念﹔有的領導對於自己所管轄的領域,情況沒有吃透,提不出自己的觀點,也說不出自己的話,隻得跟著秘書的筆杆子走﹔照著秘書的稿件念,隻要數字、事實無偏差,發言就會很“安全”,不會有雷人之語。

  “寫稿團隊”因此應運而生。

  據南方周末報道,地級市的市長往往單獨配備一個寫作班子,包括一位副秘書長(或者辦公室副主任)、一個秘書,以及專門的“寫稿團隊”。副市長也有自己的寫稿班子,“但人數要比市長少得多”。

  如何給領導寫講話稿呢?華東一位地級市委書記的秘書對此頗有研究:在嚴肅的場合,比如做政府工作報告時,“領導會照著稿子一字不差地讀,半點發揮都沒有”﹔但如果是一個離職的告別會,“領導很有可能會‘演講’一下,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

  有的領導擅長也樂於自我發揮。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在《毛澤東和他的秘書田家英》一文中說:“毛澤東作報告、作講演、寫文章,從來不讓別人代筆。”

  科技部一位剛剛卸任的司長,曾在上世紀90年代給前科技部副部長謝紹明當過秘書,“謝紹明可是在莫斯科大學留過學的,他自己寫稿跟玩兒似的。”

  原廣州市常務副市長蘇澤群開會很少念稿子。他的一位秘書回憶,“給他寫稿的人常有挫敗感,基本上稿子隻用最后四個字‘謝謝大家’。”

  原商務部長陳德銘有時也自己動筆。一位商務部人士介紹,2012年3月18日,陳德銘出席一次年會時,沒有用起草好的稿件,夜裡根據自己的思考,寫了幾頁紙,帶到會上做演講。“領導親自動筆寫稿的情況雖然不多,但一些重大場合或自己有明確想法需要表達時,可能就會自己動手。”

  對於一些基層的鄉鎮領導來說,講話稿基本上要靠自己,但也有特例。在山西省中部某縣裡寫稿35年的老許已經七十多歲,因為下面一個鎮上沒人能寫稿,特意返聘他過去幫忙。“鎮長和書記的講話稿都是我寫的。至於村主任一級,他們基本上是口頭匯報工作,如果需要上報材料,還是我寫。”

  如何給領導寫“講話稿”

  從講話的場合、對象和用途來區分,領導的講話稿可分為會議類、宣傳類以及禮儀類三種。不同領導的行事風格不同,講話稿的寫法也千差萬別。為了達到領導的要求,寫稿人必須要經常觀察領導作風。

  在一個部門裡,能寫稿的人是稀缺人才。在一位中央部委官員眼裡,“有思考,邏輯清晰,愛琢磨,是對寫稿者的高要求。低要求是語句通順,遣詞造句沒問題。”

  曾在國資委寫過兩年稿的高輝說,“辦公室主任要比領導更了解領導,就像‘元芳’一樣。”

  “領導隻告訴你要講什麼,至於怎麼講,都是你思考的過程。”曾在無錫市委工作過的沈國慶有一回寫一個關於土地改革的稿子,“他(領導)說你看看美國怎麼改革的,以色列又是怎麼搞的。”沈國慶完全沒概念,“從書記那出來后渾身都是汗,后背冰涼冰涼的”。

  沈國慶曾給幾任無錫市領導寫過講話稿,他靠閱讀《人民日報》、《求是》和《新華文摘》熟悉上層精神,“要反復讀,讀多了機關的文風就來了”。他還會仔細研究中央每次全會的講話,真正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寫稿者貿然替領導“做主”是大忌。上述那位科技部司長在年輕的時候,剛開始給領導寫東西,覺得自己還有點創新,寫了不少想法,“領導上來就說了一通,哪是你寫的,全給我拿掉。以后寫東西必須有出處。”

  稿子不是你想念,想念就能念

  寫稿的秘書“有思考有邏輯”,寫出來的稿子“有理論有新意”,但領導就能照念不誤嗎?

  錯!

  稿子不是你想念,想念就能念!

  文風會風是個痼疾,整頓文風正是當年延安整風的重要內容之一。毛澤東曾發表著名的講話《反對黨八股》﹔鄧小平大力倡導並率先垂范開短會、講短話、講實話、講新話﹔江澤民曾一再強調要糾正不良文風……

  然而不容否認的是,套話連篇、八股味濃的講話,冗長枯燥、缺乏實效的會議等現象依然存在。

  2012年年底,李克強與王岐山兩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會議上不約而同要求與會者“不准念稿子,要講實在話”,媒體將之解讀為“會議新風”。

  2012年11月21日,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時,湖南省代表發言不到兩分鐘,李克強便插話打斷了他:你的匯報稿我已經看過了,稿子裡談到的對工業耗水大戶實行階梯水價、累計加價,我想問一下,加價的累進率是多少?企業承受力如何,評價怎樣?

  “參加李克強主持的會,僅准備好一份發言稿是遠遠不夠的。”經常出席國務院會議的地方領導都知道,必須深入、詳盡地掌握自己所負責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備隨時回答李副總理的即興提問”。

  2012年11月30日,王岐山主持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會上第一位發言的專家開頭提到“尊敬的王書記”,話沒說完就被王岐山打斷。他請在場專家少說客套話,“參加王某人的會,不准念發言稿,要學會深刻思考。”

  據參加會議的人民大學教授周淑真介紹,為了提高座談會的效率,王岐山說,“說長話容易,說短話不容易”,習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的講話,就很平實。

  王岐山還拿丘吉爾一段話說,“如果給我5分鐘,我提前一周准備﹔如果是20分鐘,我提前兩天﹔如果是1小時,我隨時可以講。這個演講就是屬於隨時可信口聊的水平。”

  2014年兩會上,王岐山又一次打斷了念稿的人。昨天,在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吉林省委書記王儒林總結發言,王岐山要求“講短點”,王儒林回答“可能短不了”。王岐山指著王儒林手中的稿子:“我剛才又沒稿子,你怎麼知道並事先打印出來那麼多呢?這不是形式主義麼?你不用念了!”

  以上例子都是大領導打斷小領導念稿子,那有沒有群眾打斷領導念稿子呢?還真有。

  2013年3月,福建莆田涵江區大洋鄉舉行基層黨支部書記黨建工作專項述職會,鄉裡的22位黨支部書記向在場的100多人述職,接受質詢和民主測評。

  述職現場,有人念稿立刻被打斷,空話、套話一律省去不說。幾番“你問我答”下來,群眾了解了干部都做了些什麼,干部也更明白群眾都需要些什麼。

  這樣的打斷讓做了幾十年村支書的霞洋村老支書林秀日“心裡一直在打鼓”。“做了十幾年村支書,第一次這樣述職,不知道我的回答能不能讓‘考官們’滿意。”

  不知道被李克強、王岐山兩位常委打斷的領導們,心裡有沒有打鼓呢?

  綜合新京報、南方周末、中國青年報、新華網、大公網等

(來源:新京報)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解兩會

熱搜詞熱搜代表熱搜委員議案提案

數據來自360新聞

代表委員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