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侯大偉、賴雨晨)“隨著我國重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持續上升和年輕化趨勢,我國強調的‘新藥創制’引導方向應該盡快改變,從而轉向加快發展‘仿制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科倫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革新建議說,近年來,歐美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仿制藥”在快速滿足醫療需求、壓低藥價、降低醫療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並大力發展。
劉革新介紹說,仿制藥是指“原研藥”專利到期后原研制藥企業之外的企業生產出的仿制品,也稱非專利藥。他說,“仿制藥”是全球巨大的社會公共財富,具有價格較低的優勢,其在提升醫療服務水平、降低醫療支出、維護廣大公眾健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原研藥相比開發“仿制藥”所需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符合我國正在面臨重大疾病攀升、醫療成本較高的嚴峻形勢。
劉革新說,2012年,“仿制藥”已佔美國處方藥市場份額的84%,節省醫療開支近2358億美元。“相比之下,我國更強調‘原研藥’,不僅上市延緩,其醫療成本也居高不下。”
“我們急需轉變國家‘新藥創制’引導方向,強化‘仿制藥’產業的戰略地位,提升我國藥物研究的整體水平。”劉革新建議說,我國一方面應對“仿制藥”的質量要求和監管逐漸與國際接軌,以高標准和科學的藥品審批審評管理規范,要求國內已有的藥物研究團隊開展更加科學和專業的藥物研究,產出高質量的“仿制藥”,在解決人民群眾治療需求的同時,做大做強民族制藥工業。另一方面,還需要深入改革我國市場准入機制,制定高質量“仿制藥”和優秀創新藥物的快速審評和合理定價制度。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