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1日20:37 手機看新聞
制定糧食法也在2014年立法計劃之內。(資料圖片)
今年兩會,食品安全問題依然是代表、委員集中討論的話題。 “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政府工作報告以三個“最”,來彰顯保障百姓食品安全的決心。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昨天也在工作報告中向涉及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為“亮劍”。政府有決心,法律有利劍,代表、委員們也有看法,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希望讓“放心吃”不再是奢望。
“注水大米”被帶到兩會會場
去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朱張金攜帶300多件有毒食品進京,經硫磺熏制的開心果、用皮鞭制作的人造魚肚、用香精防腐的肉鬆……可謂“琳琅滿目”。今年兩會,朱張金代表帶來了“注水大米”。“沒聽過注水的大米吧?但你們可能吃過。”
朱張金說,這一年他走了很多糧食產區和糧食加工廠,發現一個問題:我國水稻保護收購價是每斤1.5元,加工后淨成本為每斤2.2元。但市場上,特別是一些食堂的大米採購價卻低於成本價。朱張金說,“‘注水大米’容易壞,但摻雜了好的大米一起燒,除了口感稍微有差異,也吃不出區別,但長此以往,對身體的影響是肯定的。”
全國政協委員何丕潔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是一句老話。現在,“手中有糧”,還要“吃得健康”。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農產品質量總體上安全水平逐年上升。農業部門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打擊“瘦肉精”、推進牛奶的機械擠奶、推廣規模化養殖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韓長賦沒有回避問題,而是坦承,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品種上,食品安全的問題確實時有發生。所以目前還不能過於樂觀。“政府部門有責任讓人民群眾吃好、吃安全、吃得放心。1%的問題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解決。”
食品安全法今年“大修”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也明確了2014年的立法工作重點,修改食品安全法、安全生產法,制定糧食法在2014年立法計劃之內。
全國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團副總裁葛俊杰認為,食品安全法的修改,重在理順監管體制,讓“九龍治水”成為歷史,從立法上避免監管缺位、越位、不到位。考慮讓獲刑者“終身禁入”,真正提高違法成本。還要把新業態納入管理,讓消費者“舌尖”無憂。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仙桃市委書記馮雲喬說,違法成本低是食品安全監管難的重要原因,在基層實踐中,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對接不夠,多以行政執法予以處理,有些涉嫌犯罪案件該移送的沒移送,甚至以罰代刑。他建議,盡快修改《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和《刑法》的相關條款,提高處罰標准,降低定罪門檻。
“修訂后的《食品安全法》今年上半年有望出台。今后,法律將更加強調地方政府責任、企業主體責任、社會共治,以及監管部門的統一性、集中性和協調性,亮點很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一司副司長陳傳意說。
“食品行業的發展,必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能亂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一輕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奇說,有些無良企業鑽法律空子,被侵權的企業雖要維護自身權益,但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很高。在很多情況下,是得不償失。這在一定程度上放縱了不法企業的侵權行為。所以,必須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治,以“最嚴厲的處罰”讓其不敢侵權。
應制定清晰完善的檢測標准
全國政協委員岳澤慧曾長期從事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她表示,對於地溝油,有時候監管還真檢測不出來﹔農藥超標如果達不到一定量也不一定能檢驗出來。所以應該制定清晰完善的檢疫檢測標准,這樣才能建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基本信心。
全國人大代表、佑康集團董事長戴天榮表示,目前,中國有農業食品相關標准31900多項,食品安全標准限量5000多項。從操作層面看,這些標准和法規技術性強、專業性強、信息量大、管理部門多,除了少數大型企業外,多數生產企業特別是農民合作社對標准和法規不知道、不理解、不會做,更談不上執行落實。
食品監管體系中的標准太多,標准不清,確實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為此,戴天榮建議清理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建立科學、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體系﹔依托權威評估機構,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官方統一發言制度。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介也表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最根本的還是兩個辦法,一個辦法是推進規模化、標准化的種植和養殖,第二個辦法是加強執法和監管。
新聞鏈接
部分農村已經成問題食品“卸貨場”
近年來,我國大力加強城市食品安全管理,但同時,部分農村已經成為問題食品的“卸貨場”,農村的食品安全現狀堪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李長安教授表示,相比城市,農村在食品安全方面,可能更是‘重災區’。他建議,加大農村的監管力度,對農村食品經營單位實行嚴格准入,構建食品經營者信用機制、備案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華澤集團董事長吳向東表示,在農村,由於種種條件限制,當地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還相當淡薄,偽劣醫藥、假冒產品、劣質食品等一系列危害農村百姓身心健康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現。此外,吳向東建議嚴厲打擊那些利用職權給制假、售假犯罪分子提供保護、謀求私利的地方保護傘。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農業城市責無旁貸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萬戶,對於百姓來說是天大的事。像赤峰這樣的糧食、蔬菜主產城市,在守住食品安全底線方面責無旁貸,應牢牢守住生產源頭的安全。”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市長包滿達說。
赤峰市地處華北和東北地區的接合處,是全國27個產糧大市之一。包滿達介紹,赤峰五分之一的農副食品供應北京市場,此外還供應天津、遼寧等省市,並出口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
他認為,要保障食品安全,生產農副產品的企業應向集約化、規模化的方向努力,並建立全程質量可追溯系統,進行全產業鏈管理。消費者通過掃描貼在蔬菜、蛋、奶等農副產品上的條形碼,就能查到是何地、何時、何批次生產的。他介紹,赤峰市現在有多家食品企業做到了從生產、加工、物流配送到銷售的全產業鏈管理,可以和超市、企業、高校食堂等地進行對接。此外,隻要消費者個人通過電話或網絡訂購,企業就可以把食品直接配送到家,不僅省去中間環節,也可保証食品的新鮮度。
“由於種子、化肥質量和種植方式等的不同,農戶散種的農產品質量也良莠不齊。”包滿達說,農業城市要在保証農民土地承包權不變的情況下,促進土地有序流轉,通過租賃、入股、托管等方式把土地集中起來生產經營。有了規模就可以推進標准化種植,不僅提高產量,農產品品質也有保障。
包滿達說:“此外,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應加大制假販假處罰力度。就這方面來說,再嚴格的監管、再嚴厲的處罰都不為過!”(記者 管競)
(來源:石家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