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好聲音| 調查| 網絡訪談室| 有話網上說| 察輿情| 代表都去哪兒了|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報道集| 法治頻道| 法律法規數據庫|
人民網>>中國人大新聞

助力依法治國,人大在行動

2014年12月09日13:41  來源:中國人大雜志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10 月27 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張德江委員長主持會議。攝影/ 李濤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集結號。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將會有怎樣的精彩表現?正在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向國人交上了一份堪稱完美的答案。

  六天會期,十四項議程。從設立國家憲法日,到行政訴訟法、刑法、國家安全法的修改﹔從國家反恐怖主義法的制定,到聽取和審議“兩高”報告、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幾項主要議程都緊扣依法治國這一時代主題,從而保証了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有關重大戰略部署在第一時間得到貫徹落實。

  在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后的第四天,全國人大常委會便果斷出手,及時跟進,全面發力,這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法治的脈動,同時,也充分顯示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助力依法治國的堅定信心。

  一、設立國家憲法日:把憲法刻在人們的心中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上,有一項議程注定要載入史冊,成為我國法制史中一個耀眼的裡程碑,這就是提請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設立國家憲法日的決定(草案)》的議案。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維護憲法的權威,確保憲法的有效實施。設立國家憲法日,就是對憲法至高無上法律地位的鄭重確認﹔就是通過一種庄嚴的形式,表達人們對憲法的信仰、敬畏和尊崇﹔就是通過對憲法權威的重塑,讓憲法從“紙面”走向“現實”,把它刻在人們的心中。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適時在作決定(草案)的說明時指出,以立法形式將12 月4 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集中反映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意志,有利於在全社會加強憲法宣傳教育,樹立忠於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意識,進一步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保証憲法實施,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在審議決定草案時,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剛剛舉行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保証憲法實施提出一系列重要舉措,對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確保憲法實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國家以根本法形式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我國憲法以至高無上的法律地位,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有力促進了人權事業的發展,有力維護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保証憲法實施,重要前提就是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作出設立國家憲法日決定,反映了黨和人民的意志,有利於在全社會加強憲法的宣傳教育,樹立忠於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意識,有利於進一步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保証憲法實施,有利於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一些常委會委員還提出進一步完善決定草案的建議。例如,歐陽淞委員建議以設立國家憲法日為契機,以領導干部和青少年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對憲法的經常性宣傳。對違反憲法的行為,要依法及時進行處理。

  如果說,1982 年憲法的問世,標志著新時期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全面鋪開, 那麼,設立國家憲法日,則意味著我國的法治建設將實現歷史性的偉大跨越。

  二、行政訴訟法大修:倒逼政府依法行政

  以立法的方式,推進依法行政,是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的著力點。這一點,可以從行政訴訟法的修改過程中得到鮮明的體現。

  應該說,行政訴訟法的問世在中國法制建設史上是值得人們記住的一筆,它為中國這個文明古國注入了“現代血液”,它從法律的層面上拉開了依法行政的序幕。著名行政法學專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應鬆年曾作為行政立法研究組的副組長,親歷行政訴訟立法全過程。他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1989 年出台的行政訴訟法在法律意義上創設了“民告官”的制度﹔它著眼於中國國情,確立了司法監督和制約行政的權力格局﹔讓權力的行使必須依照程序的理念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它還預示了政府法治化的基本方向,直接影響我國未來依法行政的路徑選擇。

  從行政訴訟法實施之后國家賠償法開始,到后來的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強制法等,這一系列相關法律制度的出台,使我國的行政法律制度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雖然行政訴訟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諸多積極變化,但它的實施卻非一路坦途,“民告官”依然步履維艱。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深入推進,行政訴訟制度與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不適應的問題日漸突出。人民群眾對行政訴訟中存在的“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等突出問題反映強烈。為解決這些突出問題,適應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新要求,有必要對行政訴訟法予以修改完善。

  算上本次會議,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已經過三次審議,其間兩次在網上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為了確保立法質量,10 月16 日,法工委召開立法前評估會,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公民、律師、法官、行政機關代表、專家學者等有關人員參加,就法律的出台時機、可行性、預期實施效果進行評估。與會人員總的評價是,草案體現了黨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精神,著力解決現階段行政訴訟領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回應了社會呼聲和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修改過程體現了民主、法治、科學、務實的精神。草案經過兩次審議,修改完善的內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現在出台是必要、適時的。同時提出,行政訴訟法的實施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要實施好這部法律,需要人民法院、行政機關和公民提高法治意識,適應新的制度要求,共同維護法律權威。與會人員還對草案提出了一些具體修改意見,法律委員會進行了認真研究,對有的意見予以採納。

  在審議期間,與會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一致認為,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體現了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精神,回應了社會關切,特別是在解決行政訴訟法中存在的“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問題,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等方面作了許多有針對性的規定。

  從行政訴訟法的修法過程可以看出,立法者不僅著眼於行政訴訟法律制度本身的完善,更是推動一種理念的轉變,以此向社會釋放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助力依法行政的堅定信心。

  華東政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鬆山說:“對行政訴訟法進行大修,實際上是以一種倒逼的方式,推動政府依法行政。從修法的思路,到具體條款設計,都契合了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不僅通過破解‘三難’來暢通‘民告官’的渠道,同時也會引發一場行政機關的自我革命。”

  三、審議“兩高”報告:加固公平正義的防線

  定期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專題工作匯報,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人大對司法機關進行監督的一種基本方式。此次聽取和審議“兩高”關於規范司法行為工作情況的報告,雖然是一次例行的監督,但由於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保証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目標,所以,這一例行的監督被賦予了非同尋常的意義,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有媒體稱,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剛結束不久,人大監督便及時出手,這不僅使司法公正這個話題一下子升溫,同時,也意味著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保証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這方面,將會有大的作為。

  從某種程度上看,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兩高”專項報告,實際上就是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對我國司法工作所做的一次全面“會診”。如果說,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那麼,人大的監督就是加固這道防線,從而使“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如何保証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所以,在審議“兩高”報告時,“司法公正”就成了常委會組成人員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熱詞。

  呂祖善委員說,這幾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在規范司法行為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少工作是有成效的,應該給予充分肯定。但也必須看到,現在司法在群眾中的公信度還不夠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司法公正還做得不夠。實現司法公正,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在兩個方面下大力氣,一是下大力氣防止冤假錯案,冤假錯案是最大的不公。二是定罪以后量刑的裁量權如何把握的問題。同一個罪名、同等的程度,在不同的案件、不同的地方,如果量刑的裁量權差異太大也會讓人感覺不公。

  彭森委員說,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防線,司法不公對於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壞性作用,所以規范司法行為、提高司法公信力,社會的公平正義才能得到伸張,社會的和諧穩定才能夠實現。他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加快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把規范司法和司法改革的工作很好地結合起來,通過改革來解決影響司法公正方面的深層次問題。包括要加快設立跨行政區域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司法審判過程中真正能夠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這些最重要的法律原則。第二,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最好的監督還是進一步深化司法公開,增加審判過程的透明度,讓司法權在陽光下運行,把司法權牢牢地關在制度的籠子裡。第三,對於領導干部利用職權影響干預司法活動的行為一定要嚴肅查處。

  李盛霖委員說,規范司法行為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確保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些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各級人民檢察院從推進司法公開、健全司法行為規范、改進司法管理、加強司法隊伍建設這些方面入手,積極開展了司法規范化建設,對司法公正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正如內司委調研報告中提出的,司法不公的行為仍然存在。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報告中,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當前存在的司法不公的一些現象。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規范司法行為、保証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議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在認真落實報告中提到的各項措施的同時,把規范司法行為作為長期性的、基礎性的戰略任務來抓,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義。

  羅亮權委員表示,應進一步加強對司法規范化的監督檢查,切實解決立案難、申訴難、執行難和辦案中出現的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等問題,真正體現公開、公平、公正,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能順民心、合民意。

  常委會組成人員的發言,向人們傳遞出一個積極的信號:大力推動司法公正,是今后幾年人大監督的著力點,在這方面,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還會持續發力。

  這正是我們所期待的結果!(汪鐵民)

(責編:劉茸、楊成)
新聞檢索:    
   中國人大
1、圖解:人民網記者關注地方實踐依法治國的七個看點
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4年修正)
3、最高檢舉行首次檢察官憲法宣誓儀式
4、切實增強憲法意識 推動全面貫徹實施憲法
5、最高法法官在國家首個憲法日宣誓
   中國政協
1、全國政協機關開展“憲法學習周”活動
2、慶賀第一個“國家憲法日”到來
3、讓現代農業越走越有活力
4、太平輪:傾覆在歷史的海中
5、“香江翰墨 中華情——2014 香港名家書法精品展”在京舉辦
   中國工會
1、公務員職務職級“雙軌制”的善治意義
2、北京展出世界最大恐龍骨架
3、山西沁水工會會員証變身“惠”員証
4、【如何看待當前形勢】“優”字為重看新常態下風險防范
5、全總啟動法治宣傳教育系列活動 李玉賦出席並講話
   中國婦聯
1、2015春節假期安排調查 7成網友支持除夕開始放假
2、外籍養父涉嫌虐童 收養制度亟待完善
3、伊利發布中老年牛奶新品並啟動公益計劃
4、網傳不鏽鋼杯泡茶危害健康 買餐具先看食品標識
5、貴廣高鐵年底通車 貴州至廣州運行時間將縮短17小時
   播客·視頻
改革需啃下“硬骨頭”改革需啃下“硬骨頭”
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
   時政要聞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高楚元被調查
·國務院關於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
·【學習小組】習仲勛父子的家庭相簿
·圖解: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鍵詞、政策組合
·積極適應新常態 把握工作主動權
頻道精選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時政資料
            ●習近平活動報道集
●李克強活動報道集  ●張德江活動報道集
●俞正聲活動報道集  ●劉雲山活動報道集
●王岐山活動報道集  ●張高麗活動報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