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好聲音| 調查| 網絡訪談室| 有話網上說| 察輿情| 代表都去哪兒了|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報道集| 法治頻道| 法律法規數據庫|
人民網

對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

2015年01月12日14:24  來源:中國人大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1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受國務院委托作的關於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並以分組會議形式開展專題詢問,共有65人次發言,詢問了79個問題。現根據會議發言和詢問情況,將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的主要意見整理如下。

  出席人員充分肯定國務院和地方政府所做的工作,普遍認為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農村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建設穩步推進。同時也要清醒看到,農村改革和發展仍然處在爬坡階段,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比較突出。出席人員強調,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要繼續按照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歷史文化特點,提高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包容性,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全面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健全財政、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長效機制,充分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共同建設幸福家園和美麗鄉村,讓中國廣大的鄉村舊貌變新顏。審議中,出席人員還提出了一些具體意見和建議。

  部分出席人員指出,一些地方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將新農村建設視為“可抓可不抓”、“時抓時不抓”的彈性、階段性任務,出現在城鎮化進程中放鬆新農村建設的傾向。應從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切實做到統籌城鄉、“四化”聯動,防止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兩張皮”。一些出席人員提出,應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結合農村人口流動、戶籍制度改革帶來的鄉村居住狀況變化,科學制定、嚴格實施新農村建設規劃,切實保証規劃的可行性和嚴肅性。一些出席人員提出,新農村建設規劃應充分尊重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發展要求,廣泛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以農民群眾急需解決的生產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為重點,不能將新農村建設簡單理解為舊村改造,甚至利用行政手段搞不切實際的大拆大建,強迫農民集體“上樓”,更不能超越發展階段追求高檔次,集中財力打造少數不可推廣的的“盆景”。有的出席人員提出,應充分考慮自然歷史文化特點,立足村庄自身資源條件、環境優勢和人文特色規劃建設,宜林則林、宜水則水,突出鄉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注重保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避免簡單復制,造成“千村一面”、“萬屯一體”。有的出席人員提出,在邊境地區尤其“三北”地區新農村建設中,應統籌兼顧領土安全、地區穩定、邊疆邊民發展等各方面,既要改善生產生活,又要有利於安邊固邊,絕不能將邊民一撤了之。

  部分出席人員提出,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金融改革、農村戶籍制度改革等各項改革措施,不斷健全有利於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一些出席人員提出,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功能,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引導和規范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一些出席人員提出,整合和統籌使用涉農資金,繼續支持黑龍江省進行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在認真總結經驗基礎上,推動符合條件的地方開展涉農資金整合試驗,穩步推進從財政預算編制環節清理和歸並整合涉農資金。一些出席人員提出,改革項目審批制度,創造條件逐步下放中央和省級涉農資金項目審批權限,大力推進以縣域為單位進行資金項目統籌使用,同時強化省、市兩級政府的監管責任,切實提高監管水平,堅決防止權限下放帶來資金和廉政風險下移。有的出席人員提出,注重發揮政府綜合部門的統籌協調作用,建立部門協調機制,明確界定各方責任,更好地以規劃為抓手,加強對涉農資金的統籌安排,在不改變現有資金渠道的前提下,減少不同渠道的投資在使用方向、實施范圍、建設內容和項目安排上的交叉重復,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

  部分出席人員認為,農業現代化仍是新農村建設的突出“短板”,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一些出席人員指出,針對目前農產品內外差價倒挂,種糧成本不斷上升,糧食價格、倉儲、補貼遭遇“天花板”的現實,要堅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有的出席人員提出,樹立綜合性的糧食安全觀,在重視糧食數量的同時,應更加注重品質、質量和結構安全,避免因一味追求糧食數量導致農業環境透支。一些出席人員提出,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食品和生態農業。一些出席人員提出,大力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農業,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減少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改進施肥方式,鼓勵高效肥、有機肥和低殘留農藥使用,加快淘汰高毒農藥,逐步退出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生產。

  部分出席人員提出,以農村危房改造、飲水安全、交通出行為重點,著力加強農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一些出席人員指出,農村公路仍然是城鄉交通運輸的薄弱環節,建設標准低,通達能力有限,特別是西部地區還有35%的建制村沒有通瀝青或水泥公路。應以西部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實施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和安全管理,推進客運一體化。一些出席人員認為,農村基礎設施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針對村內道路、供排水等公用設施重建設、輕管護的問題,應積極探索創新運營管理模式,通過轉讓、租賃、授權使用、購買服務等方式,明確產權和經營權歸屬,落實管護主體責任,建立住戶付費、村集體補貼、財政補助相結合的管護經費保障制度,做到有制度、有資金、有人員,確保基礎設施建設成果能夠持續發揮作用。

  部分出席人員指出,農村污水亂排、垃圾亂扔等臟亂差問題依然嚴重,已經開展農村垃圾、生活污水處理的行政村比例分別僅佔36%、9%。應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開展農村清潔工程,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以及飲用水源地保護,在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城鄉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在解決“上水”問題的基礎上切實解決“下水”問題。一些出席人員提出,引導和幫助農民切實解決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問題,重點扶持標准化規模養殖小區,逐步減少“房前屋后”的散養方式,進一步加強畜禽糞便綜合利用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有效防控人畜共患傳染病。有的出席人員指出,秸稈焚燒已經成為當前霧霾天氣的一大污染源,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責任,不能僅僅依賴技術手段進行監測、管控,應積極探索秸稈還田、回收利用等有效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的出席人員提出,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積極推行環境宣傳下鄉、環境監測下鄉、環境執法下鄉,嚴格防止工業污染從城市向農村轉移。

  部分出席人員指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與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農民享受的養老金水平、社會救助水平、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文化教育水平都明顯偏低,縮小城鄉差距任重道遠。應大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城鎮市政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加強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統籌規劃,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教育服務、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等一體布局、共同發展,避免形成新的二元結構。一些出席人員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農村“空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農村養老問題日益突出,應抓緊整合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建立基礎養老金標准正常調整機制,加快構建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增強農村地區的養老能力,加強對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的關愛和服務。一些出席人員提出,深化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推進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加強設備配置和醫護人員,繼續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標准和保障水平,完善重大疾病保險和救助制度,切實減輕農民群眾患大病后的負擔。有的出席人員提出,在廣大的農村小學和教學點,教師流失問題仍很嚴重,“下不去、留不住”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觀,農村教師老齡化現象越加突出,希望有關方面拿出有力措施,有效提高農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進一步穩定和加強農村教師隊伍。

  部分出席人員指出,新農村建設缺乏穩定的投入機制,歷史欠賬多,政府投入少,農民財力弱,社會參與不積極,財政資金存在巨大缺口,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財政安排制度尚不健全。公共財政應堅持把“三農”作為支出重點,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不減。一些出席人員提出,拓寬“三農”投入資金渠道,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通過貼息、獎勵、風險補償、稅費減免等措施,鼓勵金融機構開展新農村建設的融資業務,建立多元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帶動金融和社會資金更多投入農業農村。有的出席人員提出,培育發展真正意義上的新型農村合作金融作為金融體系從鄉到村這一段的“毛細血管”,在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的前提下,發展社區性資金互助組織,實現生產合作、消費合作和信用合作“三合一”。

  部分出席人員認為,新農村建設不僅是建設“物的新農村”,更是建設“人的新農村”,應充分發揮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切實尊重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管理權,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培養良好道德風尚,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一些出席人員提出,健全基層民主制度,推進村務公開,實現村民自治和村民決策制度化、規范化,讓村民參與到規劃、建設、管護和治理的全過程中來,做到農村民議、民建、民管,堅決查處糾正村委會換屆選舉中拉票賄選、村干部貪污腐敗、侵害農民合法權益等行為。有的出席人員提出,改進農村基層干部作風,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支持和鼓勵一批有能力、善管理、勇擔當、甘奉獻的致富帶頭人擔任村干部,破除農村少數家族利益的藩籬,幫助大學生村干部彌補缺乏經驗等不足。

  審議中,出席人員還就如何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統籌新農村建設資金、加強農村民主管理、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解決好農村水污染和垃圾處理、關愛農村“三留守”人群、加強古村落和地域文化保護等問題發表意見、提出詢問。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民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到會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會前,為配合本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國務院關於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開展了專題調研,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深入研究討論的基礎上,形成了相關調研報告並印發會議。出席人員普遍認為,全國人大農委的調研報告內容豐富、客觀真實,所提建議務實中肯、專業性強,希望有關部門認真研究處理。

(責編:劉茸、張雨)
相關專題
·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
新聞檢索:    
   中國工會
1、【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
2、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為推動新時代…
3、堅守理想踐行初心,為黨的工運事業貢獻智慧力量
4、安徽省總工會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勞…
5、推動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廣大工會干部和職工群…
   播客·視頻
改革需啃下“硬骨頭”改革需啃下“硬骨頭”
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六大為何遠赴國外召開
   時政要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事記
·隻要觀眾需要,我就要發好光和熱(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七一勛章”獲得者)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⑩)
·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
·趙克志會見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鄭若驊
頻道精選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時政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