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東人大對政府預算實行聯網實時在線監督

人大如何看緊財政“錢袋子”(法治頭條)

本報記者  徐  雋
2017年01月04日15: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稅收去了哪裡?是怎麼花的?近年來,公眾對“三公”經費等財政開支的關注度日益增加,對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加強預算監督的期望不斷提升。看好財政“錢袋子”成為人大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廣東人大探索提前介入預算編制、預算支出聯網、開展預算績效監督,把政府資金清楚地晒在陽光下,給老百姓一個明白。

  事前:提前介入預算編制

  審查和批准政府預算草案及其報告是每年人代會時的一項重要議程,也是人大預算監督的法定職責。但是人代會會期有限,在短短幾天內,如何讓代表充分行使監督權?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使預算草案充分反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

  “有,提前介入預算編制!”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繼興說,廣東人大在財政部門開展預算編制期間,就選擇與改革發展穩定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關、人大代表和社會廣泛關注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組織人大代表開展深入調研,根據調研論証的結果提出預算安排的意見和建議。

  “政府應該為民生兜底,不能讓突破社會底線的民生事件發生。”2013年,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組織38名省人大代表到省財政廳視察預算編制工作,人大代表強烈呼吁增加底線民生方面的投入。

  “作為回應,2014年全省各級財政預算安排用於底線民生保障支出比上年增長45.3%,其中省財政安排增長66%。”廣東省財政廳副廳長歐斌介紹。

  從2013年起,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先后以底線民生保障、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四河”污染整治、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衛生強基創優、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嶺南中藥材保護等7個專項為切入點,組織人大代表專項提前介入預算編制監督。

  佛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霍伙介紹,2016年佛山市人代會召開前,市人大預算委員會提前介入預算審查,對初步預算草案提出了多項修改意見。比如,人大代表認為“佛山市氣象監測預警中心物業維修服務”等5個項目涉及資金1.7億元,其合理性需要重新考慮。財政部門根據這一初審意見做了調整,把這筆資金安排在民生和扶持創新發展領域。

  “以前,代表審查預算草案和報告的時間主要是人代會那幾天,大家感到,即便發現問題,要大改也來不及了,隻能提一些原則性意見,或者小修小補的建議。現在,提前介入預算編制,大家可以在預算打地基的時候就參與進來,使預算編制全面體現代表意見建議,使代表不再做‘舉手代表’。”霍伙說。

  事中:對預算執行聯網監督

  “中央對我省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轉移支付補助加大,但我省這項支出卻較上一年同期大幅壓縮46%,錢去了哪裡?”在一次專題調研中,廣東省人大財經委發現了預算編制的異常情況。

  人大之所以能掌握財政部門資金安排情況,得益於與財政部門的預算監督聯網。通過網絡,廣東省人大財經委的成員可以實時看到每一筆財政支出情況。從2003年開始探索聯網監督至今,廣東人大預算支出聯網監督系統縱向從省到市,橫向從人大到同級政府財政、審計、監察部門,實現了預算資金、預算單位全覆蓋,預算執行全跟蹤。

  “讓納稅人上繳的每一筆錢都花得清清楚楚,給老百姓一本明白賬,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設陽光政府、責任政府的需要,也是落實人民群眾對財政預算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的必然要求。”陳繼興說。

  面對既龐大又專業的財政數據,如何讓人大代表快速找到“門道”,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監督?廣東人大在聯網系統中加設了分析預警功能,“預算執行進度慢於時間進度”“‘三公’經費支出超出預算或上一年同期支出”“轉移支付未按照預算法規定的時限下達”“政府採購項目支出超預算”等指標被設定在系統中,一旦達到條件,系統就會預警提醒。

  有一年,聯網監督系統中4個政府部門亮起了紅燈,原因是12月支出佔比超過全年50%,有年底突擊花錢的現象,廣東省人大財經委立即向省財政廳反映,督促說明情況。此后,預算執行進度更加合理,年底突擊花錢的情況得到改善。

  “‘科技+制度’,使過去人大預算監督由靜態時點監督轉變為動態過程監督,由事后監督轉變為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 陳繼興說。

  將預算執行情況置於人大監督之下,相當於在財政和審計監督之外,有了“第三隻眼”。“過去開兩會時,對審議預算報告,大家感覺太專業了,監督無從下手。現在利用信息化技術,對數據進行‘解構’,呈現在代表面前的是一個個清晰的問題,監督更能抓住要害。”佛山市人大代表黃智斌說。

  事后:引入第三方評估績效

  在採訪中,一些財政部門負責人表示,過去,政府部門申報預算很“積極”,財政部門的一項工作是從中擠“水分”,把不必要的開支壓減下來。而近年來,這些部門申報的預算越來越實,水分越來越少。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現在,人大對政府預算績效監督抓得緊,撥了錢就得花,花了錢就得見成效,不見成效就有可能被問責。以前那種先多申報點預算,再被財政部門打五六折,最后得到一個實實在在預算的思路行不通了。”佛山市禪城區財政局副局長倫雄良說。

  過去,一些政府部門隻花錢、不問效、一本糊涂賬的事情時有發生,有的項目未經可行性評審就立項、立項后又遲遲不開工、開工后又不按預算執行……

  2014年,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在全國省級人大常委會中首開先河,對專項資金的支出績效進行監督並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績效評價,先后涉及基礎教育創強獎補專項資金、農村危房改造專項資金、產業園擴能增效專項資金、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的支出績效。

  “過去是財政部門自己組織績效評價,有人認為政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結果難以令人信服。由人大主導做績效評價,有利於提高這項工作的公信力。”陳繼興說。

  中山市人大常委會要求,50萬元以上預算項目都要開展第三方獨立評價,並將評價結果作為當年部門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杜絕一些部門“年初圈錢,年后找項目,年底突擊花錢”的現象。珠海市人大常委會將代表們關注的項目納入重點監督目錄庫,強化重點監督,擴大代表有效參與。

  如何讓績效監督結果的應用更有剛性約束力?採訪中,中山、珠海等地人大代表建議,一方面,加大在全國范圍內選擇第三方評估機構的力度,避免本省的機構受到地方利益干擾﹔另一方面,將績效監督結果與問責機制挂鉤,解決“問”而不“責”的問題。

  2016年初,廣東省委出台《關於加強新形勢下人大工作的決定》提出,突出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前沿與關鍵技術創新、產業技術創新與科技金融結合等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財政支出績效的監督。這一要求,明確了人大對財政績效監督的重點,為監督提供了政策保障。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04日 18 版)
(責編:劉茸、李楠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