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栗戰書委員長率隊赴江蘇和山東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綜述

2020年09月16日09:37 | 來源:“全國人大”微信公眾號
小字號
原標題: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2020年8月23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率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來到江蘇和山東,實地檢查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實施情況。

  檢查組先后深入江蘇連雲港和山東日照、威海、濟南的田間地頭、企業、園區、建設工地,檢查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污染防治、土壤取樣監測、土地綜合利用、企業污染物排放及責任落實情況。同時,召開專家座談會和執法檢查座談會,開門問策,集思廣益,助力打好淨土保衛戰。

  栗戰書在檢查中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有效實施土壤污染防治法,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依法做好土壤風險管控和修復工作,用法治力量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和質量。

  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楊振武、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高虎城、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和副部長庄國泰、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主任宋銳等參加檢查。

  在江蘇檢查期間,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省委秘書長郭元強,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李小敏陪同檢查。在山東檢查期間,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家義,省委秘書長劉強,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於曉明陪同檢查。

  田間地頭察實情,嚴防耕地“二次污染”

  為保障百姓“吃得放心”,土壤污染防治法根據不同風險水平,將農用地分為三個等次: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並提出了相應的管控要求。

  8月23日下午,栗戰書和檢查組成員來到連雲港經濟開發區朝陽街道鐵路北的水稻田裡,深入了解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情況。

  8月23日下午,栗戰書委員長率隊深入江蘇省連雲港市經濟開發區朝陽街道,實地檢查耕地綜合利用情況。攝影/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經過對農用地的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連雲港經濟開發區安全利用類耕地共929.32畝,位於朝陽街道,主要污染物為鉛。連雲港通過與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編制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實施方案。

  按照方案,其中107畝實施“原位鈍化+葉面阻控+水分調控+秸稈移除+深翻耕”,其余地塊實施“葉面阻控+水分調控+秸稈移除+深翻耕”。今年6月初水稻播種時,同步完成鈍化劑施用工作。8月6日至7日,水稻進入分蘖盛期后段,按序時完成929.32畝水稻的葉面阻控劑第一次噴施,實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覆蓋率達100%。

  望著一大片正待抽穗的水稻,栗戰書關心地問道:“這個鉛主要從哪裡來的?採用葉面阻控等技術后,稻米能不能達到食用標准?有沒有嚴格管控類土地?”

  “鉛污染主要來自企業排放和海水灌溉積澱﹔經檢測,稻米都能達到食用標准﹔沒有嚴格管控類土地。”連雲港相關部門負責人肯定作答,心中有數。

  栗戰書說,農用地尤其是耕地安全,直接關乎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億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加強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體現。“要搞清楚農用地土壤污染原因,依法對症管控、修復和防治,保証安全利用,放心種植農作物。”

  大雨過后,濟南市歷城區萇家庄田間的玉米綠葉茂盛,長勢喜人,豐收在望。8月25日下午,栗戰書和檢查組成員下到玉米地裡,土壤濕潤鬆軟。

  8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率隊深入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萇家庄,實地檢查耕地綜合利用情況。攝影/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這裡的耕地污染處於什麼程度?污染物是什麼?採取了什麼防治措施?”栗戰書和檢查組成員詳細詢問耕地污染防治情況。

  濟南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檢查組,萇家庄共有耕地1600畝,主要栽種玉米和小麥,一年兩熟。其中,安全利用類耕地521.87畝,其余為優先保護類。耕地主要污染物為鎘,是因常年灌溉而形成的污染。

  原來,在耕地農用水源——小清河的上游沿岸有一個化工廠,違規排污多年,導致河水重金屬超標。目前,這個化工廠已經關停。

  為保証耕地安全利用,萇家庄通過噴洒葉面阻控劑糖醇硅,抑制農作物籽實對重金屬的吸收。經檢測,農作物均達到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安全利用率達100%。

  聽完介紹后,栗戰書說,萇家庄的耕地污染,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常年累積而成。除了採取安全利用措施,現在還要控制好農村垃圾和污水,不能隨意堆放和排放,否則會造成新的污染。同時,農藥、化肥投入要逐步減量,對有毒有害物質也要進行精細化處理,杜絕耕地“二次污染”。

  擰緊污染防治閥門,確保“滴水不漏”

  很長一段時期,我國一些工業企業重發展輕環保,在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環境污染的“后遺症”。

  就此,土壤污染防治法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了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

  8月23日下午,栗戰書率檢查組成員,前往連雲港市徐圩新區化工產業園,考察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

  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佔地約350公頃,注冊資本50.8億元,員工2400余人,主要建設運營醇基多聯產項目,2019年銷售收入130余億元。

  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負責人繆漢根向檢查組介紹,該公司認真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法相關要求,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建立了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每年定期開展土壤及地下水監測,持續加大環保投入,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當作企業發展的金字招牌和核心競爭力。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栗戰書說,對於石化企業來說,安全、環保和效益這三個方面是有機整體,是協調統一的,都要重視,都要抓好。沒有安全和環保,效益也就無從談起。石化行業比較特殊,一定要在生產經營中強化風險意識,依法處理廢氣、廢水和固體廢棄物排放,擰緊污染防治閥門,保護土壤等生態環境,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為進一步檢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責任落實情況,8月25日和26日,栗戰書和檢查組成員考察了齊魯制藥生物醫藥產業園和山東聖泉新材料有限公司。

  8月26日上午,栗戰書委員長率隊考察山東聖泉新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責任落實情況和土壤取樣監測流程。攝影/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齊魯制藥集團和山東聖泉新材料有限公司,都是濟南市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檢查組了解到,兩家企業認真履行主體責任,與當地政府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定期監測土壤和地下水環境,針對有機溶劑、危險廢物、污水等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風險,積極採取防滲防腐蝕措施,有效防止土壤污染。

  對於兩家企業的防治措施,檢查組一行表示肯定。栗戰書說,兩家企業在創新發展的同時,加大環境保護投入,採取全過程防控措施,嚴格處理污染排放,最大程度避免土壤污染。希望在目前的基礎上,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做到污染“滴水不漏”。

  加強生態治理修復,“化腐朽為神奇”

  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變更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檢查組實地檢查發現,各地按照法律規定,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原則,嚴格對土地污染狀況進行調查,加強對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生態修復。

  在日照市,五蓮山—白鷺灣田園綜合體項目超前規劃,家鄉美術館、巧克力美術館、心靈之谷等各具特色,洋溢著濃厚的藝術氛圍﹔太公島海洋岸線加大保護整治力度,原先裸露破損的海岸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城市書屋、步道和自行車道、清水綠地和人造景觀,為老百姓增添愜意的生活休閑空間﹔海龍灣退港還海修復整治工程,搬離了日照港東作業區的煤炭、礦石輸出碼頭和堆場,經過修復整治后,為城市美好生活留白增綠。

  在威海市,劉公島無廢生態海島風景秀麗,人文歷史底蘊深厚,吸引游客如織﹔華夏城生態修復項目,實現尾礦生態治理與人文旅游完美結合,不僅讓荒山披綠、廢礦變景,還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發展。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看到逐漸改善的山山水水,栗戰書和檢查組成員十分欣慰,紛紛點贊。同時提出,要持之以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路子,繼續為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作出貢獻。

  探討治土良方,力避盲目“一刀切”

  土壤污染來源多,成因復雜,因而防治難度大,專業性強。

  8月24日,栗戰書在威海主持召開專家座談會,開門問策,就法律實施中的短板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難題,聽取意見建議。

  “建議繼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技術標准體系,規范土壤污染重點監控單位名錄制定工作。”

  “土壤污染修復是一個緩慢過程,投入大見效慢,不能盲目修復,更多要進行風險管控。”

  “北方土壤多屬弱鹼性,南方多屬酸性,北方不能把南方的技術照抄照搬過來。”

  “法律用了大量篇幅來講土壤污染防治的支持和保障政策,建議進一步細化稅收、價格、信貸等具體優惠政策。”

  

  座談會上,山東建筑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武道吉、齊魯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蔣文強、山東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帶頭人成杰民、北京德恆(濟南)律師事務所生態環境與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宋俊博和威海市固廢中心副主任馬杰五位專家暢所欲言。

  檢查組成員同專家們圍繞土壤污染防治標准體系建設、風險管控保障措施、技術支撐、監督責任、信息公開、執法隊伍和能力建設等進行互動交流,深入探討。會議氣氛熱烈,從晚上6時開始,持續兩個多小時方才結束。

  在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后,栗戰書強調,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累積性、地域性、長期性等特點,污染一旦發生,治理修復的難度大、周期長、成本高。搞好土壤污染防治,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對可安全利用土地也要因時因地因情因需有序有效開展修復治理,力避形式主義、盲目“一刀切”,造成無效投入。

  栗戰書指出,在搞好土壤污染普查、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按照法律規定,實行嚴格的分類管理,首先是採取強有力措施防止污染面積擴大和程度加重,堅決杜絕新的污染,依法做好風險管控。對沒有污染的土地切實做好規劃、加強保護﹔對已經污染的土地要依法進行修復治理,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利用﹔對重污染地塊要嚴格管控,有的就是要“封凍”在那裡,絕不能出現任何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事件。

  全面有效實施法律,助力打好淨土保衛戰

  土壤是大氣、水、固體等的廢棄物的最終受體。

  在藍天、碧水和淨土三大保衛戰中,淨土保衛戰被視為攻堅難度最大、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因為大氣污染和水污染,老百姓能看到、聞到、感知到,但土壤污染很難直觀感受到。

  打好淨土保衛戰,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8月26日,栗戰書在濟南主持召開執法檢查座談會時指出,從檢查情況看,江蘇、山東兩省認真貫徹實施土壤污染防治法,狠抓“土十條”部署重點任務的落實,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污染加重趨勢正在得到遏制,淨土保衛戰取得成效。同時也要看到,土壤污染防治任務重,必須高度重視,常抓不懈。制定好一部法律不容易,實施好一部法律也不容易。要全面有效實施土壤污染防治法,抓住重點,細化措施,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防治工作。

  栗戰書說,土壤污染防治法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相關措施轉化為法律,建立了一整套規劃監測、預防保護、風險管控和修復、保障和監督的制度。實際上,抓好法律實施,就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就是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防治工作也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好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栗戰書具體指出,一要嚴格落實法律責任,對照法律條文,履行各自職責﹔二要進一步完善標准體系建設,推動防治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三要建立政府和社會共同參與的保障機制﹔四要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研發,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五要加強執法隊伍、執法能力建設﹔六要依法強化監督責任,形成監督合力。

  記者手記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作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成立以來,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作為重要任務,把解決人民群眾高度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擺在人大工作的突出位置。

  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由栗戰書委員長三任執法檢查組組長,相繼對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開展執法檢查,並實現全國31個省(市、區)“全覆蓋”,持續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生效。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眾追求的美好生活的基礎。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在即。生態環境質量好不好,直接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足不足。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助力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人大監督仍要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運用好法律武器和法治力量,推動各地區各部門落實法律責任,久久為功,還綠於民、還美於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李小健)

(責編:劉霞(實習生)、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