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王名是“微博控”,粉丝有六万多,晚上九点,他在刷微博。他每天晨练读国学的所思所感,都会发表在他的微博上;参政议政的提案、建言,他也会及时地发布在博客和微博当中,征求网友的看法与建议;他还会去人民网与网民交流,做客人民微博微访谈。
网络是他与世界交流的一扇窗,更是他接触地气、广集民意的一个平台。“网络来源的信息繁杂,但是真的精心去研究、去体察、去揣度,你一定会发现价值极大的线索和舆情。”王名说。【详细】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王名与“自然之友”工作人员晚上7点相约在住地附近的一个湖边。王名是“自然之友”基金会的理事,工作人员与他一起商量基金会下一步如何运作。
这几年,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治理环境,除了政府在行动外,民间的环保组织也早已充满激情的参与其中。王名一直致力于非政府组织研究,他的很多学生都投身于环保等公益事业,以至于有媒体称他们为“王名之徒”。
下午,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听取委员发言。5点,会后走出人民大会堂,王名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履行一个政协委员的职责。作为公共管理方面的知名专家,王名关切的问题很多,从社会治理,NGO发展,人口政策,到京津冀一体化,王名倾注了很多心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教学之余,王名经常到各地调研。12日政协闭幕后,13日他就要去杭州、宁波等地出差。他说:“我把政协当成了我的专门工作。”
本届“两会”,王名一共提交了23份提案,本来还多准备了两个提案,后来他觉得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今年就暂时不提了。
一些提案,王名会与别的委员联名提交。吃完中饭,他与刘大钧委员一起商量联名提案的事。从2010年开始,两人曾四次联名提出有关人口政策调整的提案,今年再度联手,结合近期两人的调研和思考,呼吁实施面向未来的积极人口政策。
王名与刘大钧教授是忘年交,两人相差17岁,是“全天侯”的朋友。两人同为政协委员,同住一个楼层,又同在社会科学组,吃饭、锻炼、坐车、提案都在一起。记者见到,饭点时,刘大钧多次来催王名吃饭。当然,两人成为亲密的“饭友”,不仅在于他们兴趣相近,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政协委员,他们都希望通过彼此的努力让社会变得越来越好。
上午是政协的讨论会,中间休息10分钟。10点左右,王名利用这段时间接受了记者采访。王名说,“平时我不一定会接受采访,但‘两会’期间,记者只要提出采访需求,我一般都尽量满足。”王名把接受采访当成自己参政议政的一种方式,同时他也希望利用媒体力量,促使某类问题得到社会共同关注,从而推进改革。
接受采访时,王名思路清晰,表述严谨,又不失幽默,不少记者一采访他经常就是一两个小时,有记者称,采访王名老师,相当于听了一堂生动而又深刻的课。
王名的目标是每天走10000步,由于“两会”太忙,今天他只走了4733步。回到酒店,7点半,王名开始晨读,他向记者展示了他最近在读的书籍。
晨读国学、吃素、喝茶,这些都是近年来王名养成的习惯,王名的朋友曾跟他开玩笑,“你最近有一些显著的变化,越来越爱读国学,越来越爱喝茶,越来越爱吃素,你以为是你的涵养高了,其实是你老了。”王名也觉得这个段子很好玩,但他认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到了他这个年龄开始追求精神的东西。
王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2003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至今连任三届。 “我把政协当成了我的专门工作。” 11年的议政建言之路,王名越走越坚定。
早上6:30,记者在驻地附近的莲花池公园见到了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他正在晨练,走在他右边一起锻炼的,是山东大学教授刘大钧。他俩是连续三届的政协委员,每年“两会”都会相约一起锻炼,王名说:“我们围着这个公园走了好多年了。” 事实上,他们是一边锻炼一边讨论“两会”那些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