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教育勿走极端
2014年10月27日06:18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为了弘扬孝道,弘扬传统文化,最近,安徽省六安市便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引发了争议。而且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和鲁迅先生反感的一样,都是那个叫“郭巨埋儿”的故事(10月26日中国广播网)。
中国人说,百善孝为先。寸草心之暖,三春晖之美,勾画出人性大爱的愿景。不过,封建礼教之下的孝道,与现代人文背景下的孝道,虽有传承层面的共性,恐怕在实践层面难以依葫芦画瓢。
街头公益广告上的“郭巨埋儿”让人反感,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使然:一来,这种道德行为,是以违法的姿态出现的。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产,更不是可以生杀予夺的财物。在法治理念愈发成为共识的今天,埋儿奉母的悲剧,难逃知法犯法的诘问。二来,这种自激行为,事实上也陷母亲于不义。杀了孩子来成全孝母的美名,当真如是,老人作何感想?三来,这种故事,过于极端,近乎以变态的伦理取向来达成道德宣教的价值目的。以今天的眼光观之,它不仅不能好好地传扬孝悌文化,反而令人心生怯意,呼天抢地的道德成本,不是引人见贤思齐,简直就是吓得人不敢近身。
公益广告也好,道德宣讲也罢,真正的美德,从来不在高大上的神龛上供着,而应该生生不息在天理人情之间。遗憾的是,对于孝道等基本核心道德,我们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要么是媚俗从俗而消解道德,要么是把道德伦理拔高而神化。眼下,各地都在核心价值的构建上殚精竭虑,方法见仁见智,手段各有千秋,但有一点需要提醒:类似“郭巨埋儿”的典故,还是少拿出来吓唬人为好。
江苏 邓海建/媒体人
(来源:法制日报)
![]() |
中国人大 |
|
1、《广东省预防腐败条例(草案)》今起公开征求意见 2、《广东省预防腐败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3、依法治国 一个伟大政党的庄严选择 4、人民日报社论: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 5、人民日报评论员:用法治精神推进改革大业 |
中国政协 |
|
1、埃博拉输入我国风险有多大 2、全国政协: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先行经验 3、全国政协机关迅速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4、董建华:“占中”多一日,香港社会撕裂就多一日 5、李海峰:继承和弘扬嘉庚精神 坚定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 |
中国工会 |
|
1、顺丰开“嘿客”,与谁争食? 2、【观点】汽车召回呼唤中国的“柠檬法” 3、工人凭电话录音打赢官司 4、亚洲控卫之伤 5、【国际随笔】俄罗斯遭遇“口水围攻” |
中国妇联 |
|
1、方舟子:“诊脉验孕”为何难验证 2、高二女孩月考失利千里见网友 12306帮忙找回 3、看似橡皮擦实为作弊器 281名考生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作弊 4、《大话西游》重映:一万年太久欠星爷的票钱现在还 5、11个月大女婴体内被人扎进了16根钢针 |
播客·视频 |
|||
|
|
时政要闻 |
|
·“当干部就得吃苦在前”(时代先锋) ·【新闻早知道】刑法修正案草案今日提交审议 ·8000本“禁令”下发明确干部作风红线 ·广东首次“体检”法治政府 ·把检察工作融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 |
频道精选 |
|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
||
|
时政资料 |
|
●俞正声活动报道集 ●刘云山活动报道集 ●王岐山活动报道集 ●张高丽活动报道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