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好声音| 调查| 网络访谈室| 有话网上说| 察舆情| 代表都去哪儿了|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报道集| 法治频道| 法律法规数据库|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

助力依法治国,人大在行动

2014年12月09日13:41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10 月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张德江委员长主持会议。摄影/ 李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集结号。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将会有怎样的精彩表现?正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向国人交上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案。

  六天会期,十四项议程。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到行政诉讼法、刑法、国家安全法的修改;从国家反恐怖主义法的制定,到听取和审议“两高”报告、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几项主要议程都紧扣依法治国这一时代主题,从而保证了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有关重大战略部署在第一时间得到贯彻落实。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的第四天,全国人大常委会便果断出手,及时跟进,全面发力,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法治的脉动,同时,也充分显示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助力依法治国的坚定信心。

  一、设立国家宪法日:把宪法刻在人们的心中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有一项议程注定要载入史册,成为我国法制史中一个耀眼的里程碑,这就是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维护宪法的权威,确保宪法的有效实施。设立国家宪法日,就是对宪法至高无上法律地位的郑重确认;就是通过一种庄严的形式,表达人们对宪法的信仰、敬畏和尊崇;就是通过对宪法权威的重塑,让宪法从“纸面”走向“现实”,把它刻在人们的心中。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在作决定(草案)的说明时指出,以立法形式将12 月4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集中反映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在审议决定草案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刚刚举行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保证宪法实施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宪法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国家以根本法形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我国宪法以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保证宪法实施,重要前提就是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作出设立国家宪法日决定,反映了党和人民的意志,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一些常委会委员还提出进一步完善决定草案的建议。例如,欧阳淞委员建议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宪法的经常性宣传。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要依法及时进行处理。

  如果说,1982 年宪法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铺开, 那么,设立国家宪法日,则意味着我国的法治建设将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跨越。

  二、行政诉讼法大修:倒逼政府依法行政

  以立法的方式,推进依法行政,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着力点。这一点,可以从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应该说,行政诉讼法的问世在中国法制建设史上是值得人们记住的一笔,它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注入了“现代血液”,它从法律的层面上拉开了依法行政的序幕。著名行政法学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曾作为行政立法研究组的副组长,亲历行政诉讼立法全过程。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1989 年出台的行政诉讼法在法律意义上创设了“民告官”的制度;它着眼于中国国情,确立了司法监督和制约行政的权力格局;让权力的行使必须依照程序的理念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它还预示了政府法治化的基本方向,直接影响我国未来依法行政的路径选择。

  从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后国家赔偿法开始,到后来的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这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度的出台,使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虽然行政诉讼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诸多积极变化,但它的实施却非一路坦途,“民告官”依然步履维艰。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入推进,行政诉讼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日渐突出。人民群众对行政诉讼中存在的“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反映强烈。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适应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要求,有必要对行政诉讼法予以修改完善。

  算上本次会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已经过三次审议,其间两次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了确保立法质量,10 月16 日,法工委召开立法前评估会,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公民、律师、法官、行政机关代表、专家学者等有关人员参加,就法律的出台时机、可行性、预期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与会人员总的评价是,草案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精神,着力解决现阶段行政诉讼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回应了社会呼声和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修改过程体现了民主、法治、科学、务实的精神。草案经过两次审议,修改完善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在出台是必要、适时的。同时提出,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要实施好这部法律,需要人民法院、行政机关和公民提高法治意识,适应新的制度要求,共同维护法律权威。与会人员还对草案提出了一些具体修改意见,法律委员会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有的意见予以采纳。

  在审议期间,与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回应了社会关切,特别是在解决行政诉讼法中存在的“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问题,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作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规定。

  从行政诉讼法的修法过程可以看出,立法者不仅着眼于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本身的完善,更是推动一种理念的转变,以此向社会释放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助力依法行政的坚定信心。

  华东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松山说:“对行政诉讼法进行大修,实际上是以一种倒逼的方式,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从修法的思路,到具体条款设计,都契合了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不仅通过破解‘三难’来畅通‘民告官’的渠道,同时也会引发一场行政机关的自我革命。”

  三、审议“两高”报告:加固公平正义的防线

  定期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专题工作汇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人大对司法机关进行监督的一种基本方式。此次听取和审议“两高”关于规范司法行为工作情况的报告,虽然是一次例行的监督,但由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所以,这一例行的监督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有媒体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刚结束不久,人大监督便及时出手,这不仅使司法公正这个话题一下子升温,同时,也意味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这方面,将会有大的作为。

  从某种程度上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两高”专项报告,实际上就是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对我国司法工作所做的一次全面“会诊”。如果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人大的监督就是加固这道防线,从而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如何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所以,在审议“两高”报告时,“司法公正”就成了常委会组成人员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热词。

  吕祖善委员说,这几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规范司法行为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少工作是有成效的,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也必须看到,现在司法在群众中的公信度还不够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司法公正还做得不够。实现司法公正,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在两个方面下大力气,一是下大力气防止冤假错案,冤假错案是最大的不公。二是定罪以后量刑的裁量权如何把握的问题。同一个罪名、同等的程度,在不同的案件、不同的地方,如果量刑的裁量权差异太大也会让人感觉不公。

  彭森委员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司法不公对于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性作用,所以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公信力,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得到伸张,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够实现。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加快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把规范司法和司法改革的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改革来解决影响司法公正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包括要加快设立跨行政区域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司法审判过程中真正能够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这些最重要的法律原则。第二,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最好的监督还是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增加审判过程的透明度,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把司法权牢牢地关在制度的笼子里。第三,对于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影响干预司法活动的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

  李盛霖委员说,规范司法行为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确保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些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从推进司法公开、健全司法行为规范、改进司法管理、加强司法队伍建设这些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了司法规范化建设,对司法公正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正如内司委调研报告中提出的,司法不公的行为仍然存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报告中,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当前存在的司法不公的一些现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规范司法行为、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议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认真落实报告中提到的各项措施的同时,把规范司法行为作为长期性的、基础性的战略任务来抓,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罗亮权委员表示,应进一步加强对司法规范化的监督检查,切实解决立案难、申诉难、执行难和办案中出现的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问题,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能顺民心、合民意。

  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发言,向人们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大力推动司法公正,是今后几年人大监督的着力点,在这方面,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还会持续发力。

  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结果!(汪铁民)

(责编:刘茸、杨成)
新闻检索:    
   中国人大
1、图解:人民网记者关注地方实践依法治国的七个看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
3、最高检举行首次检察官宪法宣誓仪式
4、切实增强宪法意识 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5、最高法法官在国家首个宪法日宣誓
   中国政协
1、全国政协机关开展“宪法学习周”活动
2、庆贺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到来
3、让现代农业越走越有活力
4、太平轮:倾覆在历史的海中
5、“香江翰墨 中华情——2014 香港名家书法精品展”在京举办
   中国工会
1、公务员职务职级“双轨制”的善治意义
2、北京展出世界最大恐龙骨架
3、山西沁水工会会员证变身“惠”员证
4、【如何看待当前形势】“优”字为重看新常态下风险防范
5、全总启动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李玉赋出席并讲话
   中国妇联
1、2015春节假期安排调查 7成网友支持除夕开始放假
2、外籍养父涉嫌虐童 收养制度亟待完善
3、伊利发布中老年牛奶新品并启动公益计划
4、网传不锈钢杯泡茶危害健康 买餐具先看食品标识
5、贵广高铁年底通车 贵州至广州运行时间将缩短17小时
   播客·视频
改革需啃下“硬骨头”改革需啃下“硬骨头”
六大为何远赴国外召开六大为何远赴国外召开
   时政要闻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高楚元被调查
·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
·【学习小组】习仲勋父子的家庭相簿
·图解: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键词、政策组合
·积极适应新常态 把握工作主动权
频道精选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时政资料
            ●习近平活动报道集
●李克强活动报道集  ●张德江活动报道集
●俞正声活动报道集  ●刘云山活动报道集
●王岐山活动报道集  ●张高丽活动报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