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缅怀布鞋院士净化学术氛围

2015年01月12日07:02 | 来源:法制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缅怀布鞋院士净化学术氛围

  □邓海建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李小文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10日下午,噩耗传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1月11日《京华时报》)。

  一张非摆拍的照片,足以呈现一种真实的力量。当李小文以“扫地僧”的姿态,躬耕在学术领域,比之于西装革履、高谈阔论的浮华,光脚、布鞋、小布兜,还有谦和良善的言行举止,自然而然生成令人敬仰的威严。

  这令人想起不久前,北师大举办第六届“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他以高票当选。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当喧哗的网络将“布鞋院士”的盛誉簇拥向你,你却独盼这热潮退却,安静地做一辈子“技术宅男”。梦也科研,成就“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的是你;酒里乾坤,三杯两盏淡酒间与学生趣谈诗书武侠的,也是你。还是那双布鞋,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

  今天,我们为什么缅怀“布鞋院士”?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找到答案。一者,中国的学术浮躁现象,可供演绎的素材实在汗牛充栋。譬如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开通报一批科研不端典型案例,以自揭家丑的方式,彰显维护科研诚信的决心。通报指出,自2010年至2013年6月30日,仅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就受理投诉举报468件,其中实名举报152件。近年来基金委查出弄虚作假38人次,论文重复发表15人次,抄袭剽窃17人次,造假、篡改数据6人次,其他7人次。

  二来,有人说,这是一个学术文明被解构的年代:专家成了砖家、学者成了明星……物质至上、权力至上、娱乐至死。偌大的中国学术界,似乎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正因如此,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在2015年1月1日启动,这是自去年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处级以上干部不得成为候选人”等规定,才被誉为最大的亮点。健康的学术生态,需要净化学者们的欲念。

  三来,在不少高校,“教授不上课”似乎成为惯例。这才有“从9月份(2014年)新学期开始,上海的8所试点高校里教授、副教授们将回归课堂”等新闻出现。更别提像“布鞋院士”一样,还是科学网博客中的活跃分子,频繁更新专业博文,甚至跟学生“每次见面,都会问我最近怎么样,钱够不够花,学校给的补助够不够,问的都是父母才会问的问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调的学术成就,低调的寻常生活,捐长江学者津贴成立助学金、对专业及学生一生秉持的赤子情怀,这些都是李小文院士留给中国学术界最大的财富。也许,舆论对布鞋院士的缅怀,不仅是对李小文的爱戴,更是对中国学术文明的价值期许。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