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警方支招如何避开非法集资陷阱

2015年05月13日06:08 | 来源:法制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警方支招如何避开非法集资陷阱

□本报记者邓新建文/图

  □本报通讯员曾祥龙黄德刚

  记者今日从广东省公安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针对近期非法集资案件持续高发的态势,4月10日至4月20日,广东省公安厅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对有关非法集资案件开展代号“利剑1号”的收网行动,破案3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2名,其中刑事拘留82名,涉案金额33亿余元。

  “打早打小”专班经营

  一直以来,广东警方坚持“打早打小”的工作思路,以查处大案要案、净化市场以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工作目标,积极联合行政职能部门,坚决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犯罪。据广东省公安厅经侦局局长黄守应介绍,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持续高发,犯罪形势较为严峻。2014年,广东省公安机关共破获非法集资案件60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67名。

  针对非法集资案件涉及受害人众多、跨区域,单靠一个地区无法全面打击的问题,广东省公安厅调整思路,成立工作专班,创新战法,牵头组织全省公安机关主攻大案。据悉,工作专班认真总结出通过互联网进行关键词搜索、对重点关注人员从业轨迹分析、对案件高发重点部位监测等实用方法,主动挖掘案件线索,以牵头组织、主导侦破重大跨地域集群战役案件为抓手,带动基层公安机关在集中的时间攻坚破案,成效明显。

  “此类非法集资案件名目繁多,仅靠警方一家打击效果不明显。”黄守应说,为此,广东警方还报请省政府,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此类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进行联合整治。

  据统计,今年1至4月共破获非法集资案件74起,同比增长221.7%,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07名,同比增长137.8%。仅4月8日,广东省公安厅召集广州、深圳、江门等7市公安机关召开“利剑1号”破案行动部署会,对深圳万众财富公司案、广东习派公司案等重点非法集资案件研究部署收网行动,就破案3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2名,其中刑事拘留82名,涉案金额33亿余元。

  非法集资形式多样

  据黄守应介绍,从广东省公安机关近年侦破的案件看,目前非法集资犯罪主要有几种常见类型:“以投资保健品、生态环保、养老养生等多种名目,通过组织免费旅游、茶话会或者派发米、油等小礼品,以发展会员、投资加盟店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主要以老年人为实施犯罪对象,先以小额分红或利息为诱饵,用后来加入的资金来偿还前期投资者的本息,拆东墙补西墙,导致资金缺口不断扩大,最终不法分子无法维持而‘跑路’。”

  同时,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形式非法集资情况也较为常见。据悉,此类公司通过发布虚假的借款项目为自身融资,投资者的资金有的直接进入了不法分子的私人账户,形成资金池,募集的资金用于个人投资房地产、股票、期货或以高额利息放贷以赚取利差,一旦资金链断裂无法兑付,将给投资者造成严重损失。

  黄守应表示,民间借贷型非法集资也多发。“主要利用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信任,以短期资金周转给付高息等为由,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一些借款人在投资失败欠下巨额债务、明知无法偿还的情况下,仍继续恶意借贷,最后携款潜逃”。

  记者了解到,此外还有利用互联网技术构造虚拟产品,以虚拟产品的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有奖励或提成、商家联盟、“快速积分法”等形式,以传销手法进行的非法集资;利用股权投资基金,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以高价回购收藏品,或认领股份、入股分红;对物产等资产进行分割再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等多种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以上非法集资手法往往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营造虚假宣传,骗取社会公众投资,达到骗财的目的。”黄守应说。

  记者了解到,一些受害者不理解警方的打击行动,认为继续任由该类公司发展扩大,自己的投资就能收回来,因此拒不配合警方调查取证。对此,黄守应表示,非法集资的公司资金断裂是早晚的事儿,警方不等其资金完全断裂、资金消耗殆尽就动手,保护了更多的人不受害。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那么公众该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躲避非法集资的“陷阱”?

  黄守应介绍,公众在面对投资项目时,可以计算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我国法律规定,借贷利率超过国家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另外,一个企业正常的年利润一般不会超过200%,超高投资回报不可能维持太久,其中必有嫌疑。

  另外,公众可以查询政府网站,查看该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是不是国家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等。如果不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该公司就存在疑点。如不法分子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等为名,推销所谓即将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的股票,可通过政府网站查阅是否已经批准发行等。

  另据介绍,在面对陌生人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时,公众要多与其他懂行的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士仔细问询、商量,审慎决策,防止上当受骗,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盲目投资。

  “如果实在无法判断是不是属于非法集资,除了以上的建议,公众还可以向政府金融办、公安、工商、银监等部门咨询,把情况了解清楚后再作决定。发现有非法集资嫌疑的公司或人员,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黄守应说。

  本报广州5月12日电

  酒店收益权骗局坑万余人8亿元

  □本报记者邓新建

  □本报通讯员曾祥龙黄德刚

  2013年,广东省江门市中心一个仅有三十余间房间的小招待所改换门脸,成了深圳万众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连锁酒店,并吸引了1200余中老年人投资酒店的经营收益权。不料,该公司旗下的酒店投资接连传出无法支付本息的消息,让投资人开始生疑。

  今年4月9日晚,广东省公安厅组织江门、顺德公安机关展开的抓捕行动,才让投资者意识到上当受骗了。

  记者今日从广东省公安厅了解到,在此案中,涉案公司非法吸收公众财产涉及13省市、地区的14000余人共计8亿元人民币。

  据办案民警介绍,该公司通过在繁华市中心、公园等地派发宣传单,以油、米、纸巾等小礼物吸引中老年人到公司“上课”,进而组织一些免费一日游的活动,并以两年期24%的高额利息为诱饵,在活动中游说老人“投资”公司旗下酒店的酒店收益权。

  4月10日,广东省公安厅组织广州、深圳、汕头、佛山、惠州、江门、东莞7市公安机关同时行动,共出动警力200余名,捣毁10个窝点,在广州市天河区、深圳市罗湖区、东莞市东城区、江门市蓬江区等窝点共查获该公司经理、主管、店长、业务员等涉案人员91名。经审查,警方刑事拘留23人,取保候审1人(怀孕),查封冻结涉案资产一批。

  记者了解到,警方先后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李某怀、李某怡,并现场查获财务电子数据与合同等关键证据。经讯问,李某怀、李某怡对不法事实供认不讳,李某怀还供述了近期投资者不断追债、公司资金链已经断裂的情况。

  办案民警介绍,李某怀因涉嫌非法集资曾于2007年被公安机关抓获,2010年刑满释放后又重操旧业,其于2013年6月成立了深圳万众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关联公司将旗下酒店经营收益权承包给投资者,承包期为两年,投资者按投资额获取酒店收益分配权,合作承包两年可获得投资金额的年利润预期24%收益,分24个月逐月退回本息。承包出资5万元以上的(含5万元),可获得酒店1个以上(含1个)房间的经营收益权。该公司主要通过业务员向公众派发传单等公开方式,诱骗群众投资,实质进行非法集资犯罪。

  本报广州5月12日电

  “大公司”编投资项目忽悠老年人

  □本报记者邓新建

  □本报通讯员曾祥龙黄德刚

  “做产品缺资金,以高额回报向社会融资。”4月16日,在广东省广州市环市路华某宾馆16楼,一群投资广东习派公司过百万元,并每月领取高额利息的中老年人,应邀参加该公司的股东大会,聚精会神地听公司负责人介绍发展前景,在准备加大投资之际,被突然出现的民警打断。

  这是广东省公安厅组织广州、深圳、东莞市公安机关开展的联合破案行动现场之一。该公司涉嫌通过向客户借款投资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此案涉及5省2000余人,涉案金额逾1亿元。警方在行动中共捣毁窝点8个,抓获熊某等涉案经理、主管、业务员等人员63名,刑事拘留13人。

  经查,广东习派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该公司招聘大量业务员在广州市区重要路段派发传单,以免费旅游、赠送小礼品等方式引诱中老年人到其公司参观、听课,以鞋厂生产、火麻种植基地、巴马活泉水、火麻仁植物饮料等项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为由,承诺借款到期一次性返还本金,借款利息为年利率24%(每月支付利息),向社会公众特别是中老年人推介其公司所谓的“火麻仁保健饮料”等项目,通过向客户借款投资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广东习派公司曾分批组织投资者前往该公司号称“投资500万元设于东莞的鞋厂”参观。据受骗的投资人介绍,工业园内一个大门两个牌子,其中一个是“习派实业”,他们进去部分车间看了看。“公司的负责人大手一挥,说这一片都是他们的厂房,他还吹嘘,该厂有300余名工人,看起来生产规模很大。”然而,据办案民警调查,投资者实际前往的是两个公司中的小鞋厂,该工业园内绝大部分厂房属于另一个美资大公司。而小鞋厂的工商登记等注册信息并未显示习派公司的注资和权属,倒是两年间习派公司数次共计转账100余万元至小鞋厂。

  办案民警说,该公司还组织投资额超过20万元的人参观巴马的生产基地,宣传资料均印有巴马活泉水、火麻仁植物饮料生产线上的生产情况,以此证明公司的实业及实力,吸引投资。“习派公司的确在巴马投资80万元建了一个饮用水厂,但是,其他火麻仁植物饮料等都是在当地贴牌生产的。”办案民警一语揭穿该公司的虚假实力“外衣”。

  该公司从一开始就是“拆东墙补西墙”运作的。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为非法吸收存款,开出远高于银行利息的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为“激励士气”,该公司给业务员高额提成,每周都举行庆功宴、小聚会等,还每月花费十余万元在繁华市中心租赁办公室。

  在该公司的欺瞒利诱下,有投资人将所有积蓄全部投入,甚至不惜向亲友借款投资。有一位70多岁的退休老人投入了195万元,在领取两个月4.4万元利息后,就因为该公司出现资金断裂情况,有前期投资事主报案致使案发,剩下的190.6万元都打了水漂。

  左上图为警方抓捕现场。

  右上图为警方讯问犯罪嫌疑人。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