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共产党新闻强国社区论坛政务通博客微博育儿宝E政播客SNS人民电视|群众路线网人大政协工会妇联科协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

人民网首页 新闻专题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数据库2019两会调查中国人大60周年纪念专题

我国新时期特赦的政治与法治意义

姜洪

2015年08月31日15:24    来源:检察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国家主席习近平29日签署主席特赦令,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9日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对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

  “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的创新实践,具有重大的政治与法治意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北师大刑科院特聘教授高铭暄,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北师大刑科院教授赵秉志这样表示。

  两位专家认为,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大节庆时刻,我国依法施行特赦有国内外先例可循。此举在庆贺胜利的同时,也可以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防止悲剧重演。

  新时期特赦的政治意义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高铭暄、赵秉志两位专家指出,这次施行特赦,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特赦契合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喜庆氛围。两位专家指出,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根据惯例并参照各国做法,于2015年9月3日前后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活动,包括举行纪念大会、阅兵式、招待会和文艺晚会等,而特赦部分服刑罪犯无疑也是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赦免制度原本也大多在国家节日、庆典或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时实施。例如,德国有圣诞节赦免、韩国有光复节赦免、泰国有国王生日赦免等。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大节庆时刻,我国依法施行特赦是有国内外先例可循的。

  特赦展示我们党的执政自信和制度自信,树立我国开放、民主、文明、人道、法治的大国形象。两位专家表示,经过30余年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我国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并已崛起成为当今世界非常重要的力量。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领全国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施行特赦这一重大举措,展示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凸显了党和国家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特赦的感召效应,能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两位专家认为,尽管特赦只适用于特定的服刑人,但却具有辐射全社会的感化、召唤效应,可以使普通民众体认国家的德政与智慧,从而激发爱国情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这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面对当前我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矛盾,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矛盾解决机制。对一定范围内的刑事罪犯进行特赦,有利于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特赦彰显国家德政,昭示与民更始。两位专家认为,作为一项福佑社会特定群体、彰显国家德政的刑事政策,此次所实行的特赦,不仅遵从了依法治国的现代法治理念,也沿袭了我国慎刑恤囚的历史传统,突出了以德治国的仁政思想,集中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转型期,施行特赦也是向社会昭示与民更始,勾勒更为美好的未来。事实上,这也是赦免制度自古即有的功能,在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时施行特赦,旨在表示与民同乐同悲。

  新时期特赦的法治意义

  我国上一次施行特赦,是在1975年特赦战争罪犯,此次是时隔40年再次施行。两位专家认为,新时期施行特赦,具有四方面重大法治意义。

  其一,有助于形成维护宪法制度、尊重宪法权威的社会氛围。此次特赦严格依照宪法的规定进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由国家主席以特赦令发布,并由人民法院裁定。依照宪法施行特赦,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有助于在举国上下形成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有助于让宪法思维内化于全体国人心中,切实增强宪法意识,全面推动宪法的贯彻实施。同时,对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过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对外作战的服刑犯以及符合条件的老年犯、未成年犯施行特赦,也是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之宪法精神的充分印证,可以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以实际行动驳斥和化解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的攻击。

  其二,有助于树立科学的犯罪观和理性的刑罚观。和谐、理性、成熟的社会之构建,应以宽容精神为基本底蕴。我国此次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施行的特赦,充分展示了刑罚人道主义,凸显了国家和社会对罪犯的必要宽容。同时,面对社会转型时期较为严峻的犯罪态势,此举无疑有助于社会各界逐步树立科学的犯罪观和理性的刑罚观,有助于改变普通民众对于严刑峻法的过度迷信与依赖。

  其三,有助于完善综合治理犯罪的对策机制,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此次施行的特赦,也是国家据以组织对犯罪现象实施理性反应的有效手段,是刑罚手段的必要补充和救济,完善了综合治理犯罪的对策机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已成为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应对犯罪的基本策略思想,它是根据不同的社会形势、犯罪态势与犯罪的具体情况,对刑事犯罪采取区别对待之立场,科学、灵活地运用从宽和从严两种手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强调和侧重于刑事政策中“宽”的一面,强调“宽”与“严”之间的协调运作。此次对部分服刑罪犯实行特赦,使之得到宽大待遇,切实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区别对待的基本蕴涵。

  其四,可以创新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中特赦制度的实践,并藉此促进现代赦免制度的重构与运作。虽然我国现行宪法中明确将特赦权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先后7次施行特赦,但自1975年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该制度已40年未曾适用。尤其是对于普通刑事罪犯,更是自1959年我国首次特赦将普通罪犯包括其中之后,长达56年之久未曾施行特赦。40年之后重启特赦并涵盖普通刑事罪犯,对于赦免制度的法治化重构及其常态化运作必定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五,可以鼓励犯人自新,疏减监狱囚犯,节约司法资源。此次对部分服刑罪犯的特赦,可以促使他们对社会感恩图报,珍惜得来不易的自由,提高守法意识,强化教育改造的效果,达成预防其重新犯罪之刑罚目的。对于未能获得特赦的罪犯来说,这次特赦也可以成为促进其改造的催化剂,鼓励他们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争取得到同样的特赦。此外,特赦部分服刑罪犯,其直接的结果便是释放在押服刑人,疏减狱政压力,有效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近年来,美国、英国、芬兰、瑞典、俄罗斯、南非等国都有监狱犯人爆满的报道。有些国家就采取赦免之方式,将部分犯罪人释放,以节约司法资源、缓解监狱的压力,并集中精力打击严重犯罪。例如,意大利1953年施行大赦,就从5万名犯人中赦免了2.3万人。据司法部相关报告,截至2013年底,我国各级监狱在押犯人已达180.76万人,仅次于美国而高居世界第二位。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对部分服刑罪犯的特赦,可以发挥其疏减监狱囚犯、节约司法资源之功效。

  “在现代法治理念中,赦免是法律严苛的均衡器,是贯彻宽大政策的有效手段。作为带有人间温情的法律制度,赦免具有其超法律的价值。”在采访中,高铭暄、赵秉志两位专家强调,我国此次施行特赦,不仅是对赦免制度独特价值的认可,同时也凸显了国家法治的进步和人权的张扬,是国家政治体制和刑事司法制度成熟而自信的体现。以宪法为依据,以民主、法治为基本规则,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价值导向,特赦制度在犯罪人和国家之间构筑起了一个人道而又理性的屏障和庇护所,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制中扎下坚实的根基。

  (本报北京8月29日电)

(责编:沈王一、刘茸)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