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共产党新闻强国社区论坛政务通博客微博育儿宝E政播客SNS人民电视|群众路线网人大政协工会妇联科协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

人民网首页 新闻专题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数据库2019两会调查中国人大60周年纪念专题

让每一部法律都成为一把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汪铁民

2016年02月14日10:03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在前不久结束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多项议程由于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而成为热门话题。

  其中,作为年度立法的收官之作,反恐怖主义法、反家暴法、慈善法等法律草案的提请审议,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辞旧迎新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这些法律草案的登场亮相,更像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献给百姓的一份新年大礼。

  “这一下,百姓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是反恐怖主义法出台之际,一家媒体所作的评价。实际上,反恐怖主义法也的确配得上这样的评价。当前,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受国际恐怖活动高发、境内外“东突”势力渗透煽动的影响,我国国内面临的暴恐活动威胁愈发突出。国内

  发生的暴恐案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恐怖活动对我国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在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恐怖主义法,既是当前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的国际责任。反恐怖主义法确立了反恐怖工作基本原则,健全了相关体制机制,强化了安全防范、应对处置、国际合作、法律惩治等措施,为提高反恐怖工作能力和水平、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从而为国家、社会和百姓织就了一张坚不可破的安全网。可以说,恐怖主义是一个冰冷的字眼,往往使人不寒而栗。但从反恐怖主义法的字里行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因国家强大而给人带来的那份踏实、安全和自信。

  家是每个中国人的根,家安国可安,家庭和谐至关重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不仅缘于国家的安全,同时也取决于家庭的和睦。大约十几年前,一部反家暴题材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热播,引发了公众对家暴行为的强烈关注。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家暴案例有时甚至比影视作品中的还要令人发指。特别是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的家庭暴力案件,一再向国人发出警示:家暴已不再是“家常事”。反家暴法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并建立了多部门有效合作的干预模式,设立强制报案、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多重制度利器,为家暴受害者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保护保障。反家暴法的制定,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纠正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打老婆天经地义”“打孩子合情合理”的错误认识,冲击了“家丑不可外扬”的家庭理念,使反家暴不再是法外禁区。

  中华民族素来崇尚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守望相助,因此,慈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进入“井喷”期,呈现出巨大的潜力。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社会稳定的“平衡器”和社会公平的“促进剂”,慈善事业在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活动,创新我国慈善事业制度,规范慈善活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必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制定慈善法。说到底,慈善法就是要激发社会“向善”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让慈善事业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百姓。

  其实,除了这三部法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的其他几项法律草案也大都和民生有关,和百姓的幸福有关。从几部教育方面的法律,到中医药法,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再到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等。

  法律是严谨的、充满理性的,有些条文看上去甚至是抽象的、枯燥的和艰涩的。但法律又是有态度的、讲感情的。立法者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让社会充满友善,让家庭充满欢乐,让我们每一个人从法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百姓而言,每一部法律都是一把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责编:刘茸、张雨)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