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大專題|政協專題     熱詞:歷年兩會|熱搜榜
人民網>>中國人大新聞>>代表委員報道集

張淑芬代表:加快燕山太行山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

2014年03月09日09:54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9日訊(記者 郝紅波 專欄)“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惠及億萬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加快這一具有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建設,對於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到2020年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淑芬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淑芬 中國經濟網記者裴小閣攝

  八年多來,全國各地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因地制宜、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

  張淑芬代表指出,由於我國農村地域遼闊,受自然條件、產業基礎、人文因素、社會習俗等方面的影響,東中西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在太行山-燕山等14個連片特困地區,依然存在著一些制約新農村建設的諸多問題,必須引起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張淑芬向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當前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首先,特色產業發展緩慢,脫貧致富缺主導。產業結構調整中傳統產業主導地位下降,產業鏈條短;“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處一景”的特色產業格局起步晚,“散亂小”的發展態勢仍未突破,有量無名,有名無量,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缺乏特色主導產業的支撐和帶動。

  其次,村鎮建設規劃滯后,村容村貌改變難。由於村鎮建設規劃滯后,導致村民建房院落朝向不同,外觀設計有別,整體效果難以體現;佔新不撂舊搬遷無序,村外道路兩側住房現代化,村內空心臟亂差,村裡村外形成巨大反差。

  第三,資金投入杯水車薪,投資合力難形成。在新農村建設中,雖然有國家政策性補助資金和政策性銀行貸款支持做牽引,但在財政困難縣地方財力配套資金難以到位,大多剛剛解決溫飽的貧困農民更是無力自籌資金和借貸投入,加之社會籌資積極性不高,其他商業銀行放貸門檻高,四兩撥千斤的投資合力難以形成。

  第四,民主監督管理乏力,村務透明度不高。一些村“兩委”換屆不順,村民自治組織不健全,黨務、村務、財務公開上敷衍了事,特別是在決定事關村內長遠發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時,往往置黨員和群眾意見於不顧,少數人拍板說了算,導致“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形同虛設。

  第五,干部隊伍缺乏活力,農民素質亟待提升。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農村“兩委”換屆與真正意義上的民主選舉、競爭上崗、優勝劣汰的初衷還有一定差距。加之干部待遇保障偏低,有文化、明政策、懂法律、善經營、會管理的綜合型后備干部培養儲備不足,導致青黃不接,活力受限。大多數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老弱婦幼殘,文化偏低技能差,滿足於溫飽即安,創業發家激情不足。

  針對以上問題,張淑芬代表提出加快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建議:

  首先,打造特色主導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縣域經濟就是特色經濟。要立足資源區位優勢,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處一景”的特色產業格局,起步快跑壯大規模,徹底改變“散亂小”的發展態勢,使有名的更有量,有量的更有名,真正讓特色主導產業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帶動農民群眾共同致富、共奔小康。

  其次,規劃先行依法建設,促進村容村貌改觀。新農村的新民居建設要規劃先行,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精細管理,杜絕拆了建、建了拆,勞民傷財瞎折騰。加大國家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對生存條件惡劣的高寒深山區、牧區散居的農牧民,實施移民向中心村搬遷,從根本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徹底擺脫貧困。加強農村的空心村治理和危舊房屋改造,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見縫插針,全民植綠,實現靜美綠亮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第三,多方發力加大投入,捆綁使用財盡其力。用足用活國家政策,將國家新農村建設補助資金、扶貧資金、三農專項資金以及社會籌資、農民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整合捆綁,定向使用(特色產業培育、散居農牧民易地搬遷、空心村治理、新民居建設、危舊房屋改造、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強監管審計,力求發揮最大效益。

  第四,加強長效機制建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加強村民自治組織建設,增強村民村務管理主體地位的意識。持之以恆地抓好黨務、村務和財務公開,接受群眾的監督。進一步完善村級“一制三化”規范化管理,大力推進“四議兩公開”,建立健全村規民約,使農村工作有章可循、規范運作。

  第五,激活干部隊伍活力,培育現代新型農民。結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化“一定三有”關愛激勵機制,使農村干部真切地感到目標一定責任明,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養;加強村級后備干部培養、選拔和使用,激發工作熱情和進取精神。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加強農民的道德誠信法制等教育,提升精神水准,聚集正能量;全方位培養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創業型、創新型農民,使億萬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彰顯,積極性競相迸發。

  代表小資料:

  張淑芬,女,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董事長。

  更多報道請見中國經濟網“改革2014——2014全國兩會專題”

(來源:中國經濟網)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解兩會

熱搜詞熱搜代表熱搜委員議案提案

數據來自360新聞

代表委員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