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9日10: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郝红波 专栏)“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带头人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执政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党在农村政策的落实,关系着农民群众的福祉,关系着农村的和谐稳定。”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 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张淑芬指出,“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执政能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张淑芬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执政能力方面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富民强村思路不清。在一些村的带头人中,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充分挖掘和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加快村域经济发展上思路不清、方向不明,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点子少、闯劲小,“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一些基础较好的村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无所作为,在探寻适合本村创新业、迈新步、科学发展达共富的道路上,步履徘徊,死守“摊子”,靠吃“老本”过日子,逐渐沦为“后进”。
其次,政策法律水平不高。科学治村、民主管村、依法稳村方面思路窄,头脑简单,工作方法粗鲁,特别是在决定事关村内长远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时,往往听不进党员和村民意见,习惯于一言堂、个人拍板说了算,导致“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干群关系紧张。
第三,思想作风净化不纯。在一少部分村,带头人缺乏党性修养,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思想树的不牢,廉洁自律意识淡漠,利益面前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考虑群众、集体利益少,存在与民争利、维护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的现象。
第四,党员队伍管理不严。履行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不到位,对党员队伍存在着重发展、轻管理的情况,尤其是对农村无职党员缺少让他们充分发挥先进作用的平台和机制。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使用不能很好衔接,党支部和村委会职责分不清,工作上存在推诿扯皮,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张淑芬代表认为,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因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对党要管党的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教育培训跟不上,能力素质提升慢;受社会风气负面影响,村风不正;干部自身修养不够,律己不严;集体经济空壳化,待遇保障低。
针对以上问题,张淑芬代表提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执政能力的如下建议:
首先,着眼长远打基础,内培外引育“苗子”。实施“三培养”工程,把农村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在乡和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以及退伍军人中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从县乡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挑选、招聘热心“三农”工作的优秀青年,到村挂职锻炼;同时,实行指标倾斜,提高县办职校在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比例,为立志回村创业的职校毕业生,作为后备干部培养提前打好组织基础。以此为建设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储备充足的后续人才。
其次,突出发展主旋律,以德为先选“才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彻底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一目标,牢固树立以德为先、“能人”治村的理念,疏通渠道、搭建平台,采取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把那些“一好双强”型(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的致富能人选进班子、推举为带头人。
第三,提升素质强“五力”,用好能人压“担子”。培育和选拔能人进班子是基础和前提,而提升执政能力、用好能人则是关键。对现任特别是新上任的带头人,乡镇党委既要实践中放手使用压担子,更要放眼长远教育培训换脑子,全方位提高协调发展、执行政策、服务农民、抓班子带队伍、应对复杂局面等五种能力,彰显“能人”群体效应和优势。
最后,注重长远建机制,强化约束管“胆子”。从农村实际出发,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照科学、务实、管用、有效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干部队伍的培育选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考核奖惩、关爱保护等长效机制,实现用制度管人、约束权利、规范行为、保障权益,从而使他们真切地感到“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聚集正能量,提升执政能力;同时又要加紧尾巴,约束“胆子”,用其能而不“逞其能”,干干净净谋民利,秉公用权不出事,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代表小资料:
张淑芬,女,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经济网“改革2014——2014全国两会专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