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大專題|政協專題     熱詞:歷年兩會|熱搜榜
人民網>>中國人大新聞>>代表委員報道集

劉忠軍代表:加快審批流程 促使3D打印技術及早惠民

2014年03月10日14:44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劉忠軍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馬曉慧)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人體骨骼內植物,聽上去是不是很高科技?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劉忠軍在做客人民網時介紹,今年兩會,他帶來了有關鼓勵科技創新的建議,例如3D打印技術等高科技產品上市速度慢,需要改革審批流程等。

  3D打印金屬內植物技術優勢顯著

  “3D技術的顯著特點是可以打印任意形狀”劉忠軍介紹,“我們的骨骼不是按照幾何形狀生長的,長得奇形怪狀,不規則。有病以后,比如切除了某一個部位,理想的狀態是找一個解剖結構完全一致的填充物來修復,3D打印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為了說明問題,劉忠軍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我手裡拿的這個東西,就是用3D打印技術生產出來的人工樞椎。”劉忠軍手中拿著一個模型介紹道,“用傳統的東西就很困難。但是有了3D打印技術就不一樣了,這個東西和我們的樞椎的解剖結構完全一樣,甚至可以按照每個病人的大小來制作,把它放到上下兩節骨頭之間,然后還可以在上面做一些孔洞,和上下關節做連接,契合度非常高,這樣就可以把修復的手術技術大大往前提高一步。”

  通過這樣的技術手段,不僅解剖形態可以完全恢復,而且用3D打印技術把它做成孔隙金屬,模擬了正常骨的結構。“它的好處在醫學領域比較特殊,放到兩個骨之間,上下骨組織可以長到孔隙裡面,可以和內置物連成一體,達到穩定。”

  新技術幫助患者降低治療費用

  劉忠軍介紹,目前在臨床醫學領域使用的大量材料和技術很多都是來自國外的。“就我所在的骨科而言,絕大多數手術內植物都是國外的設計和技術,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追隨國外同行。”

  患者感覺“看病貴”,其實,多數骨科患者,尤其手術患者,他們看病的花費中可能70-80%是用於內固定材料。

  所以,大力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醫療內植物是一件利民利國的大好事,既有利於提高我們的科研水平和醫療能力,也有利於降低由內植物使用所產生的費用。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解兩會

熱搜詞熱搜代表熱搜委員議案提案

數據來自360新聞

代表委員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