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國共產黨新聞強國社區論壇政務通博客微博育兒寶E政播客SNS人民電視|群眾路線網人大政協工會婦聯科協 設為首頁|網站地圖

人民網首頁 新聞專題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數據庫2019兩會調查中國人大60周年紀念專題

我國水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汪洋:五方面工作推動水污染治理

2015年08月29日09:45    來源:人民網-中國人大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人民網北京8月29日電(李婧 劉茸)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辜勝阻提問。人民網記者劉茸攝

辜勝阻委員在會上提問到,全國有4億人飲用長江水,南水北調以后又會有幾億人引用長江水。但長江被污染源包圍,受危化品威脅,沿岸有40多萬家化工企業、五大鋼鐵基地、七大煉油廠,每年置於長江的污水300多億噸,佔全國的1/3以上。相比地表水,地下水的形勢更加嚴峻,地下水被大量超採,污染由局部向區域擴散,在全國4000多個地下水監測點中,水質較差和極差的比例將近60%,許多飲用水源存在隱患。下一步國務院對加快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都有哪些措施和安排?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回答問題。人民網記者劉茸攝

汪洋副總理回答此問題時介紹,目前我國水污染防治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國務院下一步在加快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將努力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源頭。全力提升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水平。我們的發展是為了給人民群眾增加福祉,但如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雖然增加了物質財富,卻讓人民群眾連喝上干淨的水這種基本的生活需求都無法保証,甚至“水讓人病”,這種發展方式必須轉變,這是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重要的思想和工作前提。按照這樣的指導思想,下一步我們將把水污染防治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認真抓好發展方式的轉變,從根本上解決“人讓水病”的問題。與此同時,在制定產業政策發展規劃、投資計劃以及財稅、金融、價格政策時,充分體現水環境保護的要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政策與環境保護政策的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水污染的防治水平。

二是抓治理,認真解決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我們將結合這次執法檢查發現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治理行動,要切實強化飲用水水源的保護,依法清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筑和排污口,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要制定實施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的方案,大力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加強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防治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要抓好造紙、焦化、氮肥等十大重點行業的專項整治,推動工業園區水污染的集中治理,做好江河湖泊沿岸重金屬、有機物等工業污染防治防控。要加快城鎮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整治好城市的“黑臭水體”。另外,樹立“節水即治污”的理念,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加強水量調度,保証重要河流的生態流量。

三是抓改革,形成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管理體系。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重要文件,近期正在組織編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以推動包括水污染防治在內的生態文明建設和體制改革“兩個輪子一起轉”。通過改革,我們將努力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的監測評估預警制度,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等要求。要健全水生態環境功能分區管理的體系,實現水污染防治空間精細化管理。建立水環境保護的議事協調機制,促進流域區域協作。繼續優化整合現有的水環境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出台排污許可等配套法規。利用經濟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強化激勵約束機制,使破壞水環境者難以立足,使保護改善水環境者得到實惠,得到發展。

四是抓保障,加強政策、科技、資金等全方位支撐。我們將繼續加強水污染的財政資金投入,同時推動水資源相關稅費的改革,促進多元融資和第三方治理。推動水環境的補償,研究建立補償引導資金,擴大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試點,實施節水環保領跑者的激勵政策。繼續加強水污染治理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建立全面設點、全國聯網、技術預警、依法追責的水環境監測網絡,增強基層監管力量,不斷提升環境的監管能力。深化國際交流與務實合作,充分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技術手段和適用的法律制度,全面提高我國水污染的防治水平。

五是抓落實,健全責任明確、齊抓共管的治理體系。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把水污染防治工作擺上各級政府的重要位置,切實將各項舉措落到實處。要進一步發揮目標考核的指揮棒作用,研究將水環境質量的有關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的審計,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切實把地方政府對水環境質量的法定責任落到實處。要切實落實排污單位的主體責任,加強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依法公開排污信息。強化公民環境意識,推動公眾參與,健全舉報制度,加強社會監督。

(責編:張雨、李楠楠)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