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8日13:30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寶文(右)帶隊的檢查組一行到來,讓孫懷秀老人很開心。
□ 法制日報記者 張媛 文/圖
“砰”的一聲,台球一杆入洞,四周爆發出一片叫好聲。
今天上午,在北京市進行執法檢查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執法檢查組,來到此次檢查的最后一站——通州區於家務回族鄉仇庄村。剛跨進村百姓俱樂部的大門,檢查組就看到了開頭那一幕。
“再來一個!”有檢查組成員笑著喊道。
“好!”78歲的高慶昌大爺爽快答應,隨后手起、杆送、球落,一氣呵成。檢查組紛紛拍手稱贊。
百姓俱樂部成立於2012年,已運行近四年時間。剛過上午十點鐘,這裡已聚集了二十來位老人,打台球的、打乒乓球的、下象棋的、打牌的……每個人都玩得不亦樂乎。仇庄村黨支部書記王書信告訴檢查組,俱樂部白天隻對60歲以上老年人開放,晚上普通村民也可以來這裡活動,還能唱唱卡拉OK、跳跳廣場舞。不過,娛樂前有一個必做的保留節目:觀看孝道故事片。
為村民播放孝道故事片,這一習慣仇庄村已堅持了八年。而“以孝治村”是仇庄多年來始終堅持的發展理念。
“剛當上村黨支部書記的時候,我一度很困惑:治村要先治人心,但治人心該從何入手?后來我想明白了,管理村子要從每個村民家庭著眼。一個家庭,父慈子孝就會其樂融融﹔而每個小家和諧了,村子自然也會好。”王書信向檢查組講述了“以孝治村”的初衷。
此后,仇庄村大力倡導孝文化,以孝促文明,以孝促和諧。為給村內老人營造一個安樂祥和的生活環境,讓老人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仇庄村在老年活動中心基礎上,成立養老管理服務中心,依托百姓俱樂部、羽毛球館、文化廣場等場所,配齊各項活動設施﹔建立日托所,由專人負責,實行制度化管理﹔為全村60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完備檔案,登記信息包括個人信息、配偶信息、其他家庭成員信息以及目前生活狀況,形成村級老年人檔案庫﹔採取日常服務全程代辦模式,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全程式服務……
從1999年開始,每年的臘月二十,都被定為仇庄村的老人節。在這一天,村干部會對村裡60歲以上老人進行走訪慰問,為老人送上慰問金,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至今,這一節日已堅持16年。
16年櫛風沐雨,16度寒來暑往,孝道文化在仇庄村已深深扎下了根。為了使孝道文化更加根深葉茂,結出豐碩果實,2014年仇庄村又啟動了“追尋家訓家規,呼喚良好家風”主題教育活動。
如今的仇庄,“街談巷議好家風,茶余飯后話家規”,人心安定、家庭和順、鄰裡和睦。
2012年北京市“孝星”仇少強家的家風是“勤儉持家、孝道”,家訓為“崇德向上,踐行孝道,勤奮學習,健健康康地傳承好家風,做齊家報國的人”。多年以來,仇少強始終謹記家訓,以孝治家。
仇少強的母親孫懷秀老人,今年87歲,耳朵有點背,身體依然硬朗。
看到檢查組一行來到家中,老人滿面笑容,拉著帶隊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寶文說:“知道你們來我很高興!謝謝你們來看我。”
看到老人身體棒、情緒好,張寶文也很開心。“后天就是中秋節了,提前祝您節日快樂、健康長壽!”說話間,他遞上了准備好的兩盒月餅,表達了檢查組的慰問。
接過月餅,老人笑容燦爛。“現在生活很幸福,國家福利也好,給的錢都夠花了,甭惦記著我。”她拉住張寶文的手說,“中午就在這吃飯吧。”
“我們來看望您是應該的,這只是我們的一點心意。”張寶文笑著說。
“那就吃點水果。”孫懷秀指著茶幾上的水果刀,“來,削蘋果吃!”
老人的爽朗熱情打動了檢查組的每一位成員。看到老人的幸福笑容,檢查組更是無比欣慰。
據了解,從2010年起,北京市連續五年開展萬名“孝星”評選活動,以市政府名義命名在家庭孝老、行業助老、社會敬老方面作出突出成績的“孝星”和為老服務示范單位,並通過中央、市屬媒體以新聞、專題、訪談等形式進行宣傳報道,深入挖掘和大力宣傳孝親敬老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把敬老愛老傳統美德的傳播,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方面。
老年人權益保護工作是否有成效,全體老年人能否同步邁入小康社會,直接關系到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能否全面完成。因此,在檢查的最后,張寶文要求:“希望大家進一步提高對老齡工作重要性、緊迫性和全局性的認識,自覺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各項規定落到實處,營造全社會依法維護老年人權益的良好氛圍。” 本報北京9月25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