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國共產黨新聞強國社區論壇政務通博客微博育兒寶E政播客SNS人民電視|群眾路線網人大政協工會婦聯科協 設為首頁|網站地圖

人民網首頁 新聞專題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數據庫2019兩會調查中國人大60周年紀念專題

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立法該不該禁?

2016年02月02日09:35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不看手機就難受,沒事兒就刷朋友圈。當前,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低頭族”,這種現象逐漸低齡化,甚至在小學生中蔓延。

  對於“低頭族”學生,學校的態度各不相同:有的老師在課堂上怒摔學生手機,有的學校嚴禁帶手機進校門,有的學校研發出二維碼教材,讓學生們“掃一掃”獲取資料。

  近日,廣東省珠海市人大代表楊清建議,加強對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的管理,禁止帶手機進學校。

  民進珠海市委員會也提交建議,呼吁立法禁止中小學生使用智能手機,避免手機成為荼毒青少年的載體。

  這些建議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北京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張荊認為,時下手機的普及速度太快,以致於在我們還沒來得及重視的時候就已蔚然成風,現在開始重新審視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確實一時難以做到有效控制。

  2013年,江西撫州一名高三學生雷某將其班主任殺害,就是緣於前一日雷某課間玩手機被班主任收走。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支振鋒看來,這個案例能體現出立法落實起來的難度,從執行上來說,誰有權力沒收學生帶進學校的手機,那麼多學生每人每天進出學校都要檢查,顯然不現實,而且易引發沖突。從法律責任上來說,手機應由誰保管、一旦出現問題責任如何落實,這些都是面臨的難點。

  “是否可以帶手機是公民的自由,因為從制度上來說,禁止學生帶手機沒有任何依據。”支振鋒說,這個立法建議還需進一步商榷。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國家採取措施,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國家鼓勵研究開發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產品,推廣用於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新技術。

  在張荊看來,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並未明確規定應採取措施預防未成年人沉迷手機,但是因為智能手機具有上網功能,而學生們用手機也不排除沉迷網絡的可能性,因此,對於立法禁止學生帶手機,可以參考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規定,但是規定出台前還需深入調研。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還需要分類規范,比如小學生和初中生自律性較差,可以禁止帶手機﹔高中生和大學生自律性較強,並鑒於社交需要,不應該對其禁止。”支振鋒說。

  有家長反映,雖然不喜歡孩子玩手機,但是離了手機也不行,比如,擔心孩子安全,需要通過手機時時了解情況,以便做好保護措施。

  對此,支振鋒認為,可以讓中小學生佩戴安全手機,安全手機功能比正常手機功能少,隻能接打電話,這樣既可以方便家長也能防止孩子沉迷手機游戲等。

  對此,張荊有不同看法,他說,中小學生禁止帶手機進校園很難做到,因為現在很多學校布置作業經常利用微信群和QQ群等,與學生的溝通也經常利用手機聯系。

  支振鋒建議,要降低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又不違背信息時代發展的規律,這就需要個人、家長、學校、社會多方面聯動起來,個人提高自控力,家長給予正確引導,學校多組織有益身心的戶外活動,社會加大對未成年人的關懷,隻有這樣才能形成更好的效果。

  對此,張荊十分贊同,他認為社會的共同關注很重要,因為這不單純是手機給學生們帶來影響。他舉例說,除了手機,昂貴的學習用品、衣服、鞋子等也會造成攀比心理的出現,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這種共同的觀念影響下,真正實現校園環境的良性循環。(記者 朱琳 朱寧寧)

(責編:劉茸、張雨)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