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4日10:25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1997年起,連續3屆當選為香港臨時立法會及立法會主席。2007年獲頒大紫荊勛章。
5月9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范徐麗泰剛剛在上海參加完活動,就飛抵安徽省安慶市,參與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水法執法檢查組的活動中。
思維敏捷、提問認真、步履匆匆……在安徽省進行的為期5天的執法檢查中,無論是水庫建設,還是水環境整治情況,71歲的范徐麗泰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為了方便人們了解她的工作,范徐麗泰還在她的官方網頁上開設了專門的“人大工作”欄目。
“我喜歡現在的工作,無論是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時的審議,還是執法檢查的實地考察,都能更好地增加對國家的了解。結合我在香港這些年的工作經驗,可以為國家立法工作和香港發展盡一份力。”范徐麗泰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是個難得的機遇和經歷。
“現在的工作能讓我更了解國情”
“現在南方一些地區已經進入汛期,有的地方水位甚至超過了往年同期最高水位,我比較關心水利的問題,正好通過這次執法檢查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信息。”范徐麗泰說。
自2008年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至今,范徐麗泰每年都會參與一兩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
“其實,我一開始最關注的是食品安全,因為這個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系最密切。后來在參與過程中發現,食品安全不僅僅是制成品的安全,還包括水安全、土壤安全等環境的安全。像我們這次進行的水法執法檢查,水生態的安全問題就是檢查重點之一。”范徐麗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隨著關注的范圍越來越廣,關注的法律也從食品安全法擴展到水法等多個法律。
“由於平時居住在香港,通過參與執法檢查這樣的活動,可以多去一些地方,多了解一些情況,也就能更了解國情。”每次實地調研的機會,范徐麗泰都很珍惜。
除了執法檢查,參加每兩個月舉行一次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同樣重要。
2008年3月,范徐麗泰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由於當時她還在香港擔任立法會主席,因此她在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后,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請了幾個月的假,直至當年9月正式卸任立法會主席一職。從此之后,她再沒缺席過任何一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
今年4月底,范徐麗泰照常參加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在分組審議中,范徐麗泰對於“六五”普法取得的成績非常贊賞。
在范徐麗泰看來,普法應當通過多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去接觸到更多的人來增加宣傳效果,“六五”普法期間,綜合運用了傳統媒介、新型媒體、現場宣傳、公益活動等多種形式,比起過去“弄一張桌子,挂一個橫幅”的方式,在覆蓋面和影響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香港的歷史教育需優化”
在范徐麗泰看來,普法宣傳在形式上多樣性的做法,與她長期推動教育的理念高度契合。
長期以來,范徐麗泰始終保持著對於教育的關注熱情。她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歷任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深知教育對於社會的重要性。在范徐麗泰自己的官網上,“教育篇”被列為網站“香港情懷系列”欄目的關注首選,而且還細分出教師、家長、課程、幼兒教育、大學教育多個子欄目。
今年3月23日,由范徐麗泰、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前局長曾德成等7人組成的“勵進教育中心”在香港成立,范徐麗泰擔任理事會主席。該中心通過社交媒體、交流團、研討會等多種形式,為香港青少年提供中國歷史、文化及國情資訊。
范徐麗泰認為,目前,香港的中學課本對中國的介紹還很欠缺,而且歷史課程的設置也不夠合理,需要作出優化。香港教育局對學生初中三年的規定裡雖有中國歷史這一科,但也隻到1949年,近代中國本該在高中學習,但在高中卻變為了通識教育,沒有課本,隻有一個大概的課程,怎麼教、用什麼材料都是教師自己決定,無法保証歷史課的客觀。
而“勵進教育中心”成立的初衷,就是想協助香港青少年認識中華文化及中國歷史,通過各種渠道安排多元化活動,建立青少年的歷史觀和民族觀,加強他們對中國文化和國情的認識。
“就像內地的普法工作一樣,隻要去做就肯定會有效果。而且,還要注重方式,最好能有更加形象的事實輔以宣傳,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范徐麗泰說。
“我不能被別人看扁”
行政、立法、教育、公益……無論是在哪個領域,范徐麗泰都是以飽滿的熱情去做一件事情,正如在此次執法檢查中表現出的一樣。
“我的性格就是不喜歡輸,當人家看不起我的時候,我就要發憤圖強,做事情就一定要盡力而為,我不能被別人看扁。”范徐麗泰說。
范徐麗泰這種不服輸的性格,早在大學期間就有所體現。
“剛上大學不久,我看別人在打羽毛球,很感興趣,但由於自己技術不好而不被允許參與。第二天我就到樓下的書局買了四五本羽毛球的書來看,從腳步、手腕等基本功開始練習,在一年之后的羽毛球比賽中就拿了冠軍。”在范徐麗泰看來,自己之所以對這件事情記憶深刻,是因為她發現,隻要自己付出努力去做一件事情,就可以成功。
參加工作后,這種性格依然延續下來。
“在做立法局議員的時候,有一次辯論是要講英文的,我准備了三個星期,提前寫好了八張紙,但念到第三張的時候就開始緊張,聲音越來越低,就這樣一直到結束。這次失敗之后,我告訴自己決不能氣餒,后來就開始主動接受公開演講,寫的演講詞也越來越少,幾年后就可以脫稿演講了。”范徐麗泰說。
她的這種性格在立法工作中也是如此,遇到不太熟悉的法律,會主動看參閱資料和法律條文,去跟這方面的專家請教,然后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提出想法。
“被信任的感覺真的很好”
有著“不服輸”性格的范徐麗泰,因為經常閑不下來,有時候還會遭到家裡人的“反對”。
“孩子們小的時候,正是我在立法局最忙的時候。有時我們約好了一起出去玩,但我經常因為忙這忙那而遲到,后來他們就把我的名字從‘徐麗泰’改成了‘徐例遲’,就是不滿我老是遲到。”范徐麗泰笑著說。
現在,因為兒女都有工作要忙,所以也就不再拿這件事來說了,但是身邊勸她休息的人卻換成了她的小姑。
“她看我經常坐在電腦前看東西,總是嘮叨嫌我事情太多,對身體不好,就勸我多出去玩。”范徐麗泰說。
但范徐麗泰的這種“不服輸”個性,卻不會讓人在與她接觸時感受到。
5月9日跟隨執法檢查組去安徽省安慶市破罡湖考察工程時的一幕,讓記者印象深刻。負責講解的工作人員還沒放下擴音器,就大聲地說:“范太,我是您的大粉絲,經常看到您在電視上的演講,每次看都特別振奮。”范徐麗泰則是笑呵呵地回應:“那我說什麼也要跟我的大粉絲合個影了。”
“范太好啊!”無論是執法檢查組一行,還是當地的工作人員,見了她都會親切地打聲招呼,而她也笑著回應。
范徐麗泰說,這樣的場景讓她感到很親切。
“在香港,市民看到我,有時打個招呼,有時寒暄幾句,跟我聊起來從不把我當成官員。走過市場,有的小販會向我訴苦說生意難做。我明白,這其實也不是投訴,是大家信任我,想和我說說心裡話。”在范徐麗泰看來,這種被信任的感覺真的很好。(記者 蒲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