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重慶市巴南區人大常委會以細化部門預算和推進預決算公開為突破口,強化預算監督,為規范政府收支行為,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多數干部和群眾眼中,財政預算往往披著一層“神秘面紗”,為了加強預算監督,重慶市巴南區積極推進預決算的公開和細化,不僅在2011年實現全區264個區級預算單位的部門預算全部提交人代會審查,還在全國率先探索將街道辦事處的預決算納入到人大常委會的監督范圍,破解了政府派出機構的財政收支監督盲點。
巴南區財政局局長馬義華:部門預算是怎麼回事兒,錢用到哪兒去了,新增的財力去哪兒了,還有一個專門的政府預算的圖解,這個也是要交給人大代表的。
為了對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實時監督,巴南區人大常委會通過與區財政局的財政管理系統聯網,實現了對預算執行的動態化監管。
巴南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俊文:通過聯網,我們可以實時掌握財政支出的具體情況,同時實時對支出情況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比如,通過聯網監督,部門擠佔專項經費來彌補公共經費的現象大為減少,財政績效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看緊“錢袋子”,不僅要防止亂花錢,還要確保把錢花好,將好鋼用在刀刃上。2013年,一些區人大代表審查民生項目資金預算時,提出了加強城區市容市貌建設的建議。巴南區政府三年來投入6800萬元對13個老舊社區進行環境整治,整治后的烏洋街社區還被評為重慶市“最美宜居小巷社區”。同樣是根據區人大代表的建議,巴南區從2013年起,每年在預算中安排400萬元,解決了該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日常管護不到位的問題。在巴南區區長陳剛看來,人大對財政預算的監督,給群眾一個明白,還政府一個清白,對政府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
陳剛:通過人大對我們預決算的全過程監督,真正把我們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民生工程上。(人大)在監督的過程中支持我們的工作,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政府的執行力,有利於打造績效政府、廉潔政府。(記者劉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