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國共產黨新聞強國社區論壇政務通博客微博育兒寶E政播客SNS人民電視|群眾路線網人大政協工會婦聯科協 設為首頁|網站地圖

人民網首頁 新聞專題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數據庫2019兩會調查中國人大60周年紀念專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  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  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2017年11月1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

張德江

2017年11月02日08:28    來源:中國人大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選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確定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黨的十九大報告為我們做好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把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履職盡責的重點方向,從立法和監督兩個方面持續發力,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制度化。堅持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制定和修改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稅法等重要法律,正在認真審議土壤污染防治法,努力構建系統配置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法律制度。同時,堅持問題導向,發揚“釘釘子”精神,扎實推進環境資源領域法律實施監督工作,已經檢查了6部法律實施情況,聽取審議了國務院7個專項報告﹔運用專題詢問、聽取審議整改落實情況報告、組織專題調研等方式加強跟蹤監督,全面推動環境保護法律制度有效實施。

防治固體廢物污染,與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密切相關,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為全面檢查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貫徹實施情況,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推進環境質量改善,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於今年5月啟動開展“固廢法”執法檢查。現在,我代表執法檢查組向常委會作報告,請審議。

一、執法檢查總體情況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計劃安排,全國人大環資委先后赴北京、河南等7個省市開展了前期調研工作,並詳細制訂了執法檢查工作方案。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成立了“固廢法”執法檢查組,我擔任組長,陳昌智、沈躍躍、張平、艾力更·依明巴海副委員長和環資委陸浩主任委員擔任副組長,成員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相關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和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共48人組成。5月22日,執法檢查組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我主持會議並講話。陳昌智副委員長對這次執法檢查作了具體部署。王勇國務委員出席會議,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衛生計生委等8個部門的負責同志在會上作了工作匯報,商務部、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等4個部門提交了書面匯報材料,執法檢查組開展實地檢查的10個省(區、市)人大常委會負責同志和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參加了會議。檢查組還邀請有關專家進行了專題講座。

這次執法檢查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檢查內容包括:城鄉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和農業廢棄物污染防治情況,危險廢物監管和進口固體廢物管理情況,垃圾分類等配套法規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情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責任落實和監察執法情況,法律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修改完善“固廢法”的意見和建議等。今年6月至8月,執法檢查組分為5個小組,由我和四位副委員長帶隊,分別赴陝西、湖南、山西、天津、浙江、廣西、江蘇、福建、上海、吉林等10個省(區、市)開展執法檢查工作,檢查組深入到33個地市(區),共召開22次座談會,聽取了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匯報,實地查看了112個單位和項目。各執法檢查小組分別形成了分組報告。委托自查的其他21個省(區、市)人大常委會對本行政區域內“固廢法”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檢查報告。在匯總各方面情況后,執法檢查組形成了執法檢查報告稿。9月19日,我主持召開執法檢查組第二次全體會議,討論了執法檢查報告稿,聽取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的意見。

“固廢法”執法檢查是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環境保護領域監督工作的持續發力,也是今年監督工作的重點。整個工作規程都是按照執法檢查“六個環節”工作機制來設計和安排的,具體來說有幾個突出特點:一是執法檢查力度大、覆蓋面廣。委員長、副委員長親自帶隊赴地方檢查,多位常委會委員、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參加,檢查地域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二是突出問題導向、邊查邊改。檢查內容緊扣生活垃圾分類、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危險廢物監管和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等黨中央高度關注、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對症下藥”,推動解決問題、改進工作和法律實施。三是檢查方式多樣、扎實深入。執法檢查組採取定點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深入到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轉運、處理處置和監督管理一線,全面了解法律實施情況。還通過新聞媒體開展網上問卷調查,征求社會各界對執法檢查的意見和建議。四是監督與立法相結合、標本兼治。檢查組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國務院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各級人大代表和基層執法人員的意見和建議。認真梳理、深入研究“固廢法”本身存在的與實際工作不適應、與其他法律不協調的問題,為法律修改完善打下良好基礎。

二、貫徹實施法律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就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法律規定,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一)法規標准和制度體系不斷健全

為貫徹落實“固廢法”,國務院制定(修訂)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醫療廢物管理、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報廢汽車回收管理等行政法規。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制定了一系列部門規章、標准規范和技術指南,固體廢物管理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在危險廢物方面,建立了危險廢物鑒別、申報登記和轉移聯單等8項制度,涵蓋了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運、利用處置的全過程﹔在電子廢物方面,明確了名錄、規劃和基金補貼等4項制度,制定了基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電子廢物管理辦法﹔在生活垃圾方面,發布了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等相關管理規章和標准規范100余項﹔在進口固體廢物方面,制定了管理名錄等配套文件﹔在工業固體廢物和農業廢棄物方面,出台了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技術文件。與此同時,陝西、湖南等21個省(區、市)結合本地區實際開展了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地方立法,使“固廢法”的規定更加細化,便於實施。

(二)各級政府污染防治責任進一步落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出台《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地方黨委和政府生態文明建設一崗雙責制。中央環保督察組對全國31個省(區、市)開展環境保護督察,發現並處理了一批涉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突出問題,對部分領導干部進行了約談和問責。從執法檢查情況看,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普遍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出台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山西、上海等地推行差異化績效考核評價,結合本地實際分別將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垃圾減量和環境安全等指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體系﹔廣西、吉林、四川等地綜合運用通報、約談、問責等多種手段,緊扣責任鏈條,層層傳導壓力,督促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切實履行固體廢物治理和監管責任,切實推動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三)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重點工作依法推進

國務院不斷加大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去年以來又專門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以及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統籌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一是分類施策推進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兩次修訂《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增加《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提高管理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制定《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管理計劃制定指南》等技術文件,指導企業落實法律責任﹔取消危險廢物省內轉移審批,激發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市場活力。基本建成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並投入使用,持續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江蘇、河南等地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二是穩步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十二五”以來,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86億元,支持地方多渠道融資,加快城鎮垃圾收運、處理等設施建設。2015年,確定26個城市(區)作為第一批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區),多數示范城市出台了垃圾分類地方性政策法規,籌措了垃圾分類專項資金。部分示范城市探索推進“兩網銜接”,完善垃圾分類收運體系。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資金275億元,支持超過8.9萬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向全國推廣浙江金華“兩次四分法”、垃圾不落地、陽光房堆肥處理等經驗,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全面推進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三是統籌推進農業廢棄物治理。加強規劃和政策引領,出台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等規劃,制定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方案和以培育市場主體為導向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案,探索建立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為重點的補貼政策和市場治理機制。強化示范帶動,在東北、黃淮海等秸稈集中區域建設100個示范縣,在地膜集中使用區建立229個地膜清潔生產示范縣。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工作,中央財政從2017年開始計劃安排資金20億元,採取以獎代補方式,聚焦畜牧大縣,支持畜禽糞污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和規模養殖場全量化處理。四是推進固體廢物利用產業健康發展。規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產業發展,從2012年起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制度,累計支出107億元,引導近3億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從個體商販回收等渠道進入正規企業處理,不規范拆解處理活動得到基本控制。開展循環經濟試點、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城市礦產和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等建設,加強廢鋼鐵、廢輪胎等再生資源行業規范管理,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模化、規范化發展。嚴格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加大固體廢物集散地環境整治,提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率。

(四)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不斷提升

“固廢法”實施20多年來,特別是近5年來,我國加快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有了較大提升。一是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逐年提升。截至2016年底,我國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証單位共2149家,危險廢物核准利用處置能力達到6471萬噸/年,實際利用處置量約1629萬噸,分別是2006年的9.1倍和5.5倍。二是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逐步提升。截至2016年底,我國城市共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940座,無害化處理能力62.1萬噸/天,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6.6%,比2003年提高了近45個百分點。三是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處置能力逐步提高。據統計,2015年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達到19.9億噸,綜合利用率為65%,比2001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逐年下降,2014年比2005年下降了28.7%。四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不斷加大。本世紀初,我國大多數地區的農村固體廢物處理還沒有提上日程。到2016年底,全國主要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接近82%,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60%,地膜使用重點地區廢舊地膜當季回收率接近80%。

(五)環境執法和司法逐步加強

一是對固體廢物違法犯罪行為持續保持依法嚴懲高壓態勢。2013年以來,公安部連續部署開展“清水藍天”專項行動,共破獲涉固體廢物案件約1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6萬人。環境保護部會同公安部聯合開展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會同公安部、最高檢聯合挂牌督辦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5起案件,有力震懾了環境違法犯罪行為。二是堅決打擊“洋垃圾”走私。2013年以來,海關、環保等部門多次聯合開展打擊“洋垃圾”走私、加強固體廢物管理聯合行動。全國海關立案查辦各類走私進口固體廢物犯罪案件400余起,查証涉案固體廢物170多萬噸,抓獲犯罪嫌疑人近800人。三是推進固體廢物專項整治。環境保護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開展了鉻渣專項整治,推動地方治理鉻渣670余萬噸﹔對全國48個典型廢塑料集散地開展集中清理和取締﹔會同衛生計生委多次組織對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的專項檢查,共檢查醫療衛生機構52萬余家,立案查處1.5萬家。四是強化環境司法保護。針對危險廢物犯罪呈現產業化跡象等新情況新問題,最高法、最高檢修改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涉重金屬、危險廢物和進口固體廢物等污染環境入罪標准。

(六)全民參與的社會格局初步形成

環境保護部制定《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發布導則》,連續3年發布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以網絡、微信、微博等平台面向社會公開全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相關情況。浙江、福建等地推動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面向周邊居民和單位開放,依托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台,普及環保知識,引導公眾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北京、廣東等地廣泛開展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家庭、綠色企業等群眾性創建活動,大力提倡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天津、山東等地利用校園教育普及垃圾分類等環保知識,以“小手拉大手”推動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社會氛圍。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執法檢查情況看,當前“固廢法”的實施以及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有充分認識並積極應對。

(一)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形勢嚴峻

一是固體廢物產生量大、積存量多。我國每年產生畜禽養殖廢棄物近40億噸、主要農作物秸稈約10億噸,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約33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約4000萬噸,醫療廢物約135萬噸,建筑垃圾約18億噸,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約2億噸,固體廢物產生量呈增長態勢。還應當引起重視的是,我國歷年堆存的工業固體廢物總量達600—700億噸。二是污染防控風險隱患多。一些地方歷史遺留廢渣、尾礦庫多,存在較大環境安全隱患,目前我國還有8345座尾礦庫,其中近90%是四等、五等小型尾礦庫,尾礦成分復雜,環境風險較高﹔部分地區危險廢物不當堆存、非法傾倒處置問題突出,多地發現滲坑、暗管偷排廢酸廢液等違法事件﹔部分處置設施運行不規范、不穩定,對大氣、水和土壤環境造成威脅。三是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面臨新形勢、新問題。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新業態不斷涌現,新問題隨之產生,如快遞包裝廢棄物、報廢汽車等快速增長,污泥、脫硫石膏等污染治理副產物大量產生,加劇了環境污染。

(二)污染者依法負責的各項制度落實不夠到位

2004年“固廢法”修訂,明確國家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實行污染者依法負責的原則,規定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進口者、使用者對其產生的固體廢物依法承擔污染防治責任。但從檢查的情況看,污染者依法負責的各項制度落實仍不到位。一是部分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不強、守法意識淡薄。不少企業在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沒有考慮產品廢棄后的環境影響,未承擔回收處置責任﹔部分企業為謀求非法利益逃避環境監管,非法轉移、傾倒和處置固體廢物,嚴重危害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二是污染者付費機制尚未有效建立。不少地方未制定垃圾收費政策,已出台的也存在征收范圍有限、收費標准偏低、不能做到應收盡收等問題,難以覆蓋全部治理成本,大量應由污染者承擔的治理成本轉嫁給政府和社會。三是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尚未形成。當前社會上過度包裝、過度消費、奢侈消費、食品浪費等行為還較為突出,公民的環保意識、法治意識和道德意識還有待提高,崇尚勤儉節約、低碳環保的社會氛圍需要大力培育。

(三)危險廢物全過程管理有待強化

危險廢物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威脅大,一旦發生污染事故,后果十分嚴重。當前,我國危險廢物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亟待加以改進。一是危險廢物底數不清。目前全國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平均負荷率不到60%,每年有超過一半以上危險廢物由產生單位自行利用處置,大部分游離於監管之外。不少地方反映尚不能全面准確掌握企業產生的危險廢物類別、數量,直接影響了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現有危險廢物管理制度不完善。危險廢物鑒別缺乏統一管理,鑒別程序和鑒別機構不夠規范,危險廢物鑒別難、取証成本高﹔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尚未建立,難以按照環境風險控制原則提出豁免管理、排除管理等分類管理要求,降低社會治理成本﹔危險廢物轉移和運輸管理制度不完善,相關方的責任缺乏清晰界定,在處理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等案件時,責任認定、追究難度較大﹔對於一些違法行為處罰過輕,對違法者缺乏有效震懾。三是地方政府治理和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有些地方未將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納入公共基礎設施規劃,全國還有近1/5的地級城市無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有些地方規劃布局不科學,危險廢物處置供求關系失衡,處置能力存在缺口。還有些地方對危險廢物行業監管不到位,危險廢物處置費用虛高,嚴重制約行業健康發展。

(四)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需進一步加大

人民群眾對環境的第一觀感來自身邊,生活垃圾治理情況首當其沖。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基本實現了城市生活垃圾統一收集處理,但城鄉結合部的“垃圾圍城”現象還比較突出,大部分建筑垃圾沒有固定消納場所,存在無序亂倒現象。生活垃圾分類探索了多年,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公眾參與分類意識薄弱,一些居民區垃圾分類設施形同虛設,基本上還是“混合傾倒、混合清運、混合堆放、混合處理”的狀況。垃圾焚燒、填埋設施在布局和選址上普遍遭遇“鄰避”困境,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相比城市環境,農村更是薄弱環節,環保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全國隻有43%的村庄實現了生活垃圾集中收運,一些地方還出現城市垃圾“上山下鄉”,使農村成為垃圾集聚地。農業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有近40%的畜禽糞污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和利用,局部地區“白色污染”問題嚴重,廢棄農藥包裝物缺乏收集處理渠道,成為農業面源污染、黑臭水體和農村環境問題的重要源頭。

(五)工業固體廢物治理任務艱巨

我國工業固體廢物規模總量大、綜合利用率低、風險隱患高,工業固體廢物治理任務十分艱巨。一是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利用相對滯后。相關法律對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的要求多為原則規定,缺乏對固體廢物產生者責任的約束性制度要求,企業採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從源頭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的壓力不夠、動力不足。二是廢物利用過程風險控制標准缺失。我國現行標准體系缺少對固體廢物利用過程和產品有害物質的控制標准,難以發揮對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的規范引導作用,部分企業以“資源化”名義非法開展加工利用,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三是扶持政策協同性、系統性不夠。有些部門在制定實施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方面的稅收減免、財政補貼、基金扶持、土地供應、考評獎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政策時,統籌協調不夠,形不成合力,導致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和效果不平衡﹔有的地方在產業升級過程中,簡單關閉固體廢物回收利用企業,給當地垃圾收集、運輸、處置帶來困難。四是固體廢物非法進口和加工利用環節違法問題突出。部分地區“洋垃圾”走私屢禁不絕,部分企業通過夾藏、偽報、瞞報等方式非法進口固體廢物,不少進口固體廢物直接流入小企業、小作坊和廢物集散地,一些加工企業生產工藝落后,給周邊地區帶來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今年7月,環境保護部組織開展了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要求進行立案處理處罰的企業佔到被檢查企業總數的60%。

(六)監管工作機制有待改進

從檢查的情況看,一些地方政府的領導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重視不夠,對污染防治嚴峻形勢認識不足。相關部門在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職責邊界還不夠明確,權責不夠統一,認識上也存在差異,實際工作中部門配合不夠、政策協同不足、法律落實不到位等現象比較突出。如環保部門關注固體廢物的污染屬性和防治工作,負責資源循環利用的主管部門則偏重固體廢物的資源價值,導致管理舉措上不夠協調。危險廢物轉移運輸監管涉及環保、交通、公安等多個部門,實際工作中存在聯合監管和信息共享機制不順暢等問題,導致危險廢物跨區域運輸存在監管漏洞和風險隱患。衛生、環保等職能部門在醫療廢物監管過程中存在監管盲區,難以做到監管無縫銜接和全過程監管,醫療廢物非法倒賣案件多發。

(七)監管執法能力比較薄弱

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涉及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電子廢物、進口廢物等,涉及面十分廣泛,對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要求高,監管工作負荷重、難度大、專業性強。各地普遍反映固體廢物監管機構不全、人員力量不足、監管能力薄弱,在某些領域如一般工業固廢的管理還比較滯后,海關查驗人力資源也比較緊張,而且越到基層情況越嚴重。大部分省份市一級環保部門沒有專門的固廢管理機構,縣一級絕大部分無機構、無人員,工作難以開展。

(八)科技支撐能力不強

檢查發現,我國對不同固體廢物的產生分布、利用處置、污染特性等方面的專項科學技術研究比較薄弱,專業平台少,技術人員不足,科研經費投入不夠。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標准規范體系不夠健全、技術水平偏低、技術儲備較少。傳統制造業升級改造急需的先進適用技術研發滯后,鋼渣、磷石膏、赤泥等一批難利用工業固體廢物治理關鍵技術研究不足。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集成不夠,亟待構建適合不同區域的綜合治理技術模式。垃圾滲濾液和污泥處理先進實用技術有待突破。危險廢物監管中存在鑒別單位少、鑒別過程長等問題,相關風險損害評估、事故預警應急、信息平台建設等方面也有待加強。

(九)法規制度體系有待完善

執法檢查中各地普遍反映,“固廢法”中的一些制度規定難以適應當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新形勢新任務,迫切需要總結實踐經驗,及時進行修改完善。一是“固廢法”與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缺乏有效銜接,環境保護法確立的排污許可、查封扣押等制度措施需要及時補充進“固廢法”。二是部分法律規定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危險廢物管理、農業廢棄物污染防治、農村生活垃圾處置等有關制度和措施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相關法律責任有待強化。三是配套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有待健全。法律要求制定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退役費用預提和管理辦法至今尚未出台﹔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等工作需要強化法制保障。

四、意見和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強調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各級人民政府和各有關方面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正確貫徹實施“固廢法”,深入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

(一)深入開展法律宣傳普及教育

普法是執法、守法、用法的基礎。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固廢法”執法檢查,本身就是對這部法律的一次宣傳普及。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深入宣傳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環境保護特別是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大對“固廢法”及相關法律制度的宣傳力度,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著力增強企業守法意識,提高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特別是領導干部依法開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能力。要把法治教育和道德教化結合起來,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使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深入人心,推動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行動,形成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堅持從全局出發,協同推進固體廢物治理

防治固體廢物污染是一項意義重大、過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出發,協同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確保生態安全,改善環境質量。一是加強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治理協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有機統一的,必須作為一個整體加以把握。減量化突出源頭治理,資源化注重變廢為寶,無害化強調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性。就固體廢物管理而言,無害化是根本目的,也是底線要求。要全面准確把握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三者關系,突出工作重點、統籌長遠發展,推動固體廢物污染得到有效防治。二是加強固體廢物與大氣、水、土壤污染的防治協同。要充分認識環境保護工作的整體性,協同推進固體廢物處置和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三是加強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政策協同。要統籌規劃經濟社會發展,增強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的經濟、技術、財稅等各項政策的協調性,密切部門、地區間固體廢物執法監管的協同配合,完善行政執法與司法聯動機制,共同為人民提供良好生態環境。

(三)推動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須要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要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全面落實法律責任,努力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一是各類企業要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要牢固樹立法治意識、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切實履行污染環境防治責任制,加強固體廢物規范化管理,採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環境。二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加強監督執法,依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堅決防止“企業牟利、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現象。三是社會公眾要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減少固體廢物產生,做好垃圾分類投放,依法積極參與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監督,成為保護環境的踐行者、推動者。四是發揮市場化機制作用。固體廢物治理投入大、時間長,污染企業由於利益驅動,治污投入不足,政府資金支持也難以完全解決問題,隻有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才是實現污染防治和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要加快完善污染者付費機制和稅收制度,積極培育第三方治理主體,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走出一條污染者付費、政府政策扶持、專門機構治理的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新路子。

(四)著力加強危險廢物處置工作,堅決守住安全底線

危險廢物污染重、危害大,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切實把治理危險廢物擺在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首要位置,下大力氣提升危險廢物污染治理水平。一是認真落實國家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部署要求,摸清重點工業行業危險廢物產生、貯存、利用和處置情況,科學評估危險廢物產生、利用處置能力和設施運行情況。二是完善危險廢物管理制度,落實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全過程監管職責,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加強日常監察執法,嚴厲查處危險廢物違法行為,嚴肅追究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的企業及相關人員責任,切實防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三是完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優化利用處置能力配置,解決處置能力地區不均衡、處置設施不達標等問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大對第三方治理的支持力度,強化市場監管,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五)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創造優良人居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抓好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和畜禽養殖廢棄物治理等重大民生工程。一是積極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的政策法規和技術標准體系,加強垃圾分類配套設施建設,總結推廣可復制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引導居民逐步養成主動分類的生活習慣,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二是全面加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要加大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特別是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資金投入力度,堅持城鄉統籌,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推廣經濟實用、就地就近規模化處理的方式方法,加快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三是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先進實用技術研發,鼓勵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與城市道路交通、河道堤防等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四是多措並舉,妥善解決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鄰避效應”。推動垃圾處理項目規劃選址、審批、建設運行全過程信息公開,加強輿論引導,開展典型示范宣傳,建立利益補償機制,力爭將“鄰避”變為“鄰利”。五是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方針,積極推進畜禽糞污肥料化利用,發展沼氣、生物天然氣,推動畜禽養殖廢棄物轉化為農村能源,推動農膜回收利用,實現農村環境保護和農業綠色發展“雙贏”。

(六)深入推進工業固體廢物治理,強化資源綜合利用

治理工業固體廢物,根本途徑是要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國制造2025》等規劃,就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作出一系列部署,對於治理工業固體廢物污染具有長遠而重大意義。一是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全面提高產業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水平,強化資源高效利用和精深加工,盡量做到對資源、原材料“吃干榨盡”,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危害性。二是大力推動循環發展。結合本地資源、產業實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和產業鏈,著力提高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循環利用水平。三是強化技術標准引領。建立綜合利用產品質量標准體系,將工業固廢源頭減量、綜合利用等相關技術、產品等納入產業指導目錄,引領產業技術提升。要根據行業發展情況及時調整、細化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四是加強行業規范管理。完善回收利用行業環境技術標准,強化對企業污染防治的要求,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推動行業規范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五是推動綠色礦山建設。積極推動礦山企業改進開採方法和選礦工藝,減少礦業固體廢物,切實加強尾礦庫風險預警和防控,嚴防發生環境事故和安全事故。六是嚴格落實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精神要求,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進口和加工利用過程中的環境違法行為,加大國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清理整頓力度,全面提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

(七)完善固體廢物監管工作機制,加強監管執法能力建設

我國對環境保護、污染防治實行“統一管理、分工負責”的監管體制,環保部門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監管工作。要推動建立由環保牽頭、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部門聯動機制,健全政府主導、行業主管、部門協調、屬地管理的監管體系。各相關部門要落實“管行業必須管環保”原則,有效擔負起對各自管理領域的監管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的重大決策部署,強化省級環保部門對市縣兩級環境監測監察的管理,加強和優化基層環保機構及執法隊伍,確保基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力量得到加強。

(八)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撐

推進固體廢物治理大有可為,關鍵在於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大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技術的科研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勵開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科學技術研究,加強專業平台和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研發推廣新型實用技術,加強信息化管理,提高污染防治的科學化水平。要組建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優化科技資源配置,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運用其專業實驗室、技術設備參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科研工作,為固體廢物監管提供科技支撐。

(九)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固廢法”出台已近22年,離上一次修訂也有13年了。“固廢法”的實施對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生態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固廢法”也存在與實際情況不適應、同其他法律不協調等問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推進生態文明法制建設進行了新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強環境保護領域立法,確立了很多新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規范,這些都對完善“固廢法”及相關法律提出了迫切要求。建議盡快啟動“固廢法”修訂工作,統籌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濟促進法和“固廢法”修改,共同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同時,國務院要抓緊制定完善配套法規,有條件的地方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為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全面推進環境保護工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深入貫徹實施“固廢法”,推動解決工作中存在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和關鍵問題,保証法律制度的全面正確有效實施。我們要認真學習、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貫徹落實好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牢固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建設美麗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奮斗!

(責編:陳羽、李楠楠)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