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國共產黨新聞強國社區論壇政務通博客微博育兒寶E政播客SNS人民電視|群眾路線網人大政協工會婦聯科協 設為首頁|網站地圖

人民網首頁 新聞專題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數據庫2019兩會調查中國人大60周年紀念專題

申紀蘭:65年守護一個初心

2019年08月05日14:20    來源:中國人大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她是唯一一位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從25歲第一次當選至今,她和人民代表大會共同走過65年的光輝歲月,見証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誕生與成長。

她是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表彰的改革先鋒。作為“初心不改的農村的先進模范代表”,65年間她為農村發展持續建言,是當之無愧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常青樹”。

她就是申紀蘭。近日,記者奔赴申紀蘭所在的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近距離聆聽這位勞模代表講述她經歷的“65年人大歲月”,感受申紀蘭代表的履職進行時和她在新時代的履職新使命。

——編者

初夏的長治,涼爽宜人。從長治市驅車一個多小時,記者來到位於西溝村的紀蘭黨性教育基地採訪申紀蘭代表。放眼望去,西溝青山環繞,滿目蒼翠,空氣清新,晴空萬裡,這裡就是申紀蘭帶領山裡人治山治溝、植樹造林、興企辦廠、艱苦奮斗探索山區發展道路的神奇土地了!

基地門口的長形大石上醒目鐫刻著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溝考察調研時強調的一句話:“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紀蘭精神代代相傳”。紅色的字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閃耀光芒,令人心生敬仰。

據當地人介紹,紀蘭黨性教育基地也是長治市和山西省黨性教育基地,每天申紀蘭會在這裡接待各方來學習拜訪的干部群眾。

“申主任來了!”申紀蘭曾擔任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30多年,當地人大工作人員都習慣這樣稱呼她。聽到這句話,《中國人大》記者連忙迎上去。眼前的申紀蘭一身白衣黑褲的朴素衣裝,滿臉的笑容是那樣和藹可親,和記者相握的雙手溫暖有力,這一切都讓人感到扑面而來的真誠與熱情。

在會客室裡坐定,申紀蘭主動問候記者:“昨天來的?先喝點水。”她雖年近90歲高齡,但聲音仍然洪亮。“我們想請您談談對黨的忠誠、對人大的執著、對農村工作的無私奉獻。”記者說。聽到記者的問題,申紀蘭打開話匣子,歷史在話語間流淌出來,採訪就這樣開始了。

“最難忘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申紀蘭告訴記者,1954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是她一生中最難忘的珍貴記憶。那次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那時還沒有人民大會堂。大會開幕的時候,是毛主席主持會議,他一走出來大家都站起來鼓掌。

“1954年,我做夢都沒想到自己被選上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說。20世紀50年代,從“三台”(鍋台、灶台、碾台)走向田間,申紀蘭帶領西溝婦女在封閉貧瘠的小山溝爭取“男女同工同酬”,成為舉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第一人。申紀蘭的這一創舉被《人民日報》記者寫成《勞動就是解放,斗爭才有地位》的通訊文章發表,申紀蘭因此名揚全國,並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聽說我選上了,全村人都很激動。有些男同志還來問我:‘女同志也能參加人民代表大會?’我說:‘女同志咋就不能當人大代表了?’這說明新中國對我們廣大農村婦女重視。”申紀蘭說,選舉新的國家領導人時,她在選票上給毛主席畫了一個圈兒,排隊走到投票箱前鄭重地投下一票。大會期間,毛主席還接見了包括她在內的勞模代表,挨個握手照相。

參加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讓申紀蘭真切感受到人民的政治地位提高了。那一次人民代表大會,還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人民權益真正有了法律的保護。作為西溝金星農牧合作社副社長的申紀蘭,提交給大會“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議也被寫入憲法。

“人民代表大會讓人民有了說話的權利”

如今,全國人大代表的人數從第一屆的1000多名增長為現在的近3000名,現行憲法也歷經5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在全國人代會上經代表表決通過,申紀蘭都一一見証。

“能當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就了不得了,沒想到自己能接連當十三屆,這是黨和人民給我的最高榮譽。”申紀蘭向記者表達,“沒有共和國的成立,就沒有人民代表大會,沒有人大也就沒有人大代表的說話機會,就沒有人民發言權利的保護,就代表不了人民的利益。”

“代表人民的利益”“國富民強”“來之不易”是申紀蘭在交談中多次強調的話語。“有了人民說話權,人民就勇敢,有了人民說話權,就要給人民辦事。”她說,“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要是代表自己,就不是人大代表了。人民代表大會的成長與人民生活的改善緊密相連,給人民帶來了幸福、保障和發展。”

“在人代會上不是光代表西溝”

履職65個年頭,時光在忙碌中悄然飛逝。時間也是客觀的見証者,申紀蘭在全國人代會上提交的關於山區交通建設、保護耕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干部選舉、貧困地區旅游開發、解決農村干旱地區飲水困難、發展農村教育等建議,得到相關部門重視和積極回復。

“在人代會上不是光代表西溝,人大代表提建議要代表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不能光代表一個人、一件事,那不可以。”申紀蘭告訴記者。

許多人都還記得申紀蘭在全國人代會上多次談到保護耕地時的那份堅持。2004年,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申紀蘭圍繞農村越來越多的土地糾紛問題,領銜提交了一件關於保護耕地的議案。她說:“建設新農村不能光佔地,一味蓋新房,太浪費。一句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能侵佔耕地。”這件議案的內容,對於今天的新農村建設仍有借鑒意義。

與修路、交通相關的建議她也提過很多。“修通路,邁大步,帶領大家去致富。路修好了,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談到這點,申紀蘭欣慰地笑了。“我提過修平順的路、長治的路,提過修城市的路、農村的路,都實現了。”

“路越修越好,說明國家強大了。”申紀蘭說,“現在修了高速路,開通了高鐵,快多了。”

在2019年的全國人代會上,她向大會提交了一件“關於加快推進聊(城)邯(鄲)長(治)客專項目的建議”,這件建議也和修路有關。

申紀蘭介紹,在2019年全國人代會召開前夕,河北省邯鄲市和山東省聊城市兩地的全國人大代表專程來到長治市,與她進行了對接和溝通,之后他們共同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這一建議。這一涉及三地的交通項目位於山東、河北、山西三省,全長約295公裡,其中山西境內52公裡、河北境內186公裡、山東境內56公裡。2016年6月29日,國家發改委已正式將聊城—邯鄲—長治客運專線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30年)。為加快該項目實施,申紀蘭等代表建議國家發改委、中國鐵路總公司啟動該項目前期研究工作,將聊(城)邯(鄲)長(治)客專項目列入“十四五”初期(2021年)開工建設項目。建議的落實將有利於推動三地的交通暢通與經濟提升。

“像這個建議是邯鄲、聊城的全國人大代表找到我一起提出的,還有其他省份的代表或百姓找到我,有的是提建議,有的是反映問題,我都會根據情況處理。”申紀蘭說。

談到代表建議辦理,申紀蘭由衷表示,“全國人大為推動建議辦理開展的調研、座談都不搞虛的,特別務實,找你了解情況也特別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與時俱進,60多年來,人大制度越來越完善了。”

“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紀蘭精神代代相傳”

離開教育基地,申紀蘭請記者到不遠處她的家中去坐坐。在去她家的路上,寫著“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字樣的宣傳牌醒目固定在一些民居的牆上,西溝村黨總支書記郭雪崗告訴記者,在村中這樣的宣傳牌隨處可見。

“申紀蘭現在仍擔任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她是我們的主心骨,我們都離不開她。”郭雪崗說,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煥發活力的黨支部成為西溝集體經濟前行的發動機和方向盤。西溝村發揮黨組織的帶頭作用,確立了四大產業發展方向:紅色旅游開發、森林康養休閑、農副產品加工和服飾床品生產。2018年西溝村集體可支配收入2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00元,是平順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比較高的村。盡管在奔小康的路上仍會有困難,但西溝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不一會兒就到了家門口,申紀蘭的家是一座二層小樓,她熱情地張羅記者進屋。記者抬頭看到大門上方貼著“人民公仆”四個字,門裡面是一個不大的院落,再往裡走到裡屋,推門進去的那一刻被眼前滿滿的兩面照片牆深深震撼。

“這是參加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這是在北京參加完全國婦女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代表會議后,我和6位女社長一起到周恩來總理家中,在西花廳做客﹔這是我作為新中國的婦女代表,參加在哥本哈根召開的第二屆世界婦女大會﹔這是和蔡暢大姐在交談……”申紀蘭一一給記者介紹。從兩面照片牆轉到剛進門處,這邊牆上還懸挂著兩張照片,一張是她手舉奧運火炬傳遞奧運聖火的照片,一張是她手拿文件大步流星在西溝村裡走路的照片。申紀蘭說,這兩張照片一張拍攝於2008年奧運前夕,一張是20世紀90年代在西溝村拍攝的。

從上世紀50年代一直到現在,這些照片留下申紀蘭人生中的寶貴瞬間,成為她最珍視最溫暖的歷史記憶。

在照片牆上的顯著位置,有習近平總書記和她及鄉親們的合影。那是2009年,習近平到西溝探望申紀蘭,在村頭和鄉親們留下了這一張珍貴照片。習近平對當地發揚紀蘭精神、綠化萬畝荒山的拼搏精神、取得的顯著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基地門口的那句話“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紀蘭精神代代相傳”就是在此行中留下的。

“習近平總書記走到哪裡都是深入基層,和群眾心連心。總書記讓我們與時俱進地發揚太行精神,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申紀蘭發自內心地感慨道,“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當年李順達和我帶領西溝人肩挑、背扛種下的小樹苗如今長成了大樹,原來的石頭山、亂石溝也變成了綠色‘氧吧’,還吸引來了各地游客。”

“西溝是植入太行精神基因的紅色西溝”

是怎樣一塊土地,孕育了申紀蘭這樣頂天立地的時代杰出人物?當地人告訴記者,地處太行山南段的長治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太行精神的孕育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長期在長治駐扎,長治還是聞名中外的“上黨戰役”主戰場,朱德、彭德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長期戰斗和生活。長治人民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為國捐軀英烈達兩萬多人,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犧牲和卓越貢獻。太行軍民用不怕犧牲、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拋頭顱、洒熱血鑄就了偉大的太行精神。申紀蘭所在的平順縣則有勞模之鄉的美譽,曾出了申紀蘭、李順達、郭玉恩等多個勞模,“勞動發家”“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是平順縣的光榮傳統。

“植入太行精神基因的紅色西溝”,聽到記者對西溝這樣的表述,申紀蘭笑著點頭,“這樣說合適。”

記者了解到,如今的西溝村,包括紀蘭黨性教育基地、李順達故居、全國第一個互助組雕塑、金星峰等在內的一處處承載著紅色記憶的景點,向游客講述著這裡的輝煌。下一步,西溝村還將對李順達故居和當初建立第一個互助組的六戶老貧農舊居進行恢復和修繕,結合鄉村休閑、生態康養,整體規劃西溝紅色鄉村旅游。

在西溝,說起申紀蘭就不得不提李順達。李順達是比申紀蘭還要出名的人。西溝村的名聲遠播正是從1943年李順達成立的互助組開始的。這是全國第一個農業生產組織。在李順達的帶領下,申紀蘭擔任西溝“婦救會”主席和西溝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副社長,李順達擔任社長。她和李順達也因此被並稱為“西溝雙杰”。

申紀蘭告訴記者,“太行精神就是黨的精神,人民的精神。西溝就是這麼過來的。李順達是優秀的共產黨員,帶領西溝人民艱苦奮斗、勞動發家。西溝的吃糧問題、吃水問題、種樹問題,都是在李順達同志帶領下解決的,大樹底下乘涼的是我,他是創業啊。”

“一個共產黨員,活著干,死了算。我年齡大了,辦不了大事辦小事,想辦法和大家共同奔小康。在奔小康路上,像李順達他們這些老勞模都看不見了,奮斗了一輩子沒能看到小康社會,我就是代表他們看看小康社會。”申紀蘭這堅定無私的話讓人聽了不禁動容。

老人將一生全部獻給黨的事業,從未為自己考慮,而且正是在李順達、申紀蘭等老勞模帶領下,西溝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才越走越寬廣。如今,仍健在的申紀蘭也成為已逝去的那些老勞模的“眼睛”。申紀蘭哽咽說,她現在任務還很重,還跟群眾戰斗在一起。望著還在熱心介紹情況的申紀蘭,記者一下紅了眼眶,悄悄擦掉眼淚。

眼前的申紀蘭仍豁達樂觀。她拉著記者的手告訴記者,現在西溝人的生活條件改善了,村民的房子比她這個要好,李順達的房子也就在旁邊不遠處。

“上了工,產品有銷路,群眾就不愁脫貧致富奔小康”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前的西溝是山連山,溝套溝,山是石頭山,溝是亂石溝,沒土光石頭,誰干誰發愁。現在西溝生態環境好了,紅色鄉村休閑旅游也發展起來了,山東、東北等地的人都到我們這邊來旅游了。”申紀蘭的話語中滿是自豪。

但申紀蘭所在的山西省平順縣仍是太行山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山大溝深,村庄散落在大大小小的山溝裡。作為大山兒女的申紀蘭對貧困的感受也最深。

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幫助平順脫貧致富成為申紀蘭心頭的一份牽挂。申紀蘭在調研走訪之后,向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代會提交了一件“關於支持平順縣創建中藥材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議”。

申紀蘭介紹,平順縣域內地勢高、光照時間長、小氣候多樣,是“中國大紅袍花椒之鄉”“潞黨參正宗原產地”,是中藥材生長的理想之地。目前,全縣種植和野生培育中藥材面積達56.63萬畝,中藥材總收入達3.38億元,農民人均藥材收入達3700余元。她建議國家支持平順創建中藥材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她說,這將極大促進上黨老區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增收,促進當地中藥材與文化旅游、生態康養產業深度融合。

大會結束后,申紀蘭還積極聯系電視公益扶貧節目,除了向節目組發出扶貧心願委托,還參與節目制作,借助電視節目的明星宣傳效應來提高平順縣潞黨參的知名度,幫助進行市場對接、解決當地潞黨參滯銷的問題和村民面臨的困境。

除了中藥材,平順還有寶貴的旅游資源。大山阻擋了平順發展的步伐,但也保留了平順絕美的風光、豐厚的寶藏和良好的生態。據了解,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游帶共有十多個大峽谷,平順就有4處,數量最多、最集中、最壯觀。當地人告訴記者,平順雖然是一個山區小縣,但這幾年游客卻越來越多,縣裡已將發展全域旅游納入平順新的脫貧戰略。如今,藏在深閨的平順“朋友圈”越來越廣,越來越多的人干上了“旅游活”、端上了“金飯碗”,旅游產業正成為平順群眾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

早在2013年的全國人代會上,申紀蘭就向大會提交了一件“關於加大扶持貧困地區旅游開發與文物保護力度的建議”。她建議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政策傾斜力度,為有意向在貧困地區投資創業的企業和個人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同時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資金扶持和技術支持力度,並將古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納入法制化、規范化渠道,幫助貧困地區解決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資金不足的問題。

“平順種植黨參的歷史悠久,村民們將黨參視為傳家寶,也最關心銷路和價格,一斤花椒能賣50塊錢,一斤黨參能賣20多塊錢就不錯了。上了工,產品有銷路,群眾就不愁脫貧致富奔小康。發展旅游更是讓好看的風景能當飯吃,是變綠為金嘍!”說起平順的情況,申紀蘭熟悉得很。她告訴記者,“我是勞模代表,代表的是基層,反映群眾的問題、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才是好黨員、好代表。”

“要想紅旗飄萬代,重點是代代相傳”

今年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還將迎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5周年華誕。問到她最想說的心裡話是什麼?申紀蘭站起來挺直了腰板,眼睛裡放著光芒:“我感覺共和國很不容易,今天的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共和國給人民帶來了幸福,改善了人民生活。人人都享了共和國的福,沾了共和國的光,我們不能忘記共產黨浴血奮戰的歷史,不能忘記共和國的苦難經歷。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要愛黨愛國愛人民,真正聽黨話跟黨走,奔向小康,實現中國夢。這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一個光榮任務,我們有信心有決心,請黨放心,我們保証完成任務!”

這脫口而出的一段話,字字鏗鏘有力,正是申紀蘭“不忘初心”的真實寫照。經歷過新舊兩個時代,申紀蘭對中國共產黨有著掏心掏肺的深厚情感,這種情感又是最發自真心的。老人家對共產黨的感情已經融入她的心,融入她的血液。她用一生,見証了對黨和國家的執著和堅定,愛黨愛國已成為申紀蘭心中的信仰。

申紀蘭向記者強調,“要想紅旗飄萬代,重點是代代相傳。我們要高舉黨的偉大旗幟,不忘初心,銘記歷史,永遠奮斗,建設好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是我們的方向。”

近90歲高齡的申紀蘭,見証和親歷了新中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成立與發展歷程。在這次西溝實地採訪中,她向《中國人大》記者吐露履職65年來的代表心聲——紅色,是申紀蘭帶領西溝脫貧致富奔小康、幾十年發展中從未改變的底色,更是連任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申紀蘭在履職盡責的傳承接力中的執著堅守。(記者 王萍)

(責編:賀鑫城(實習生)、孝金波)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