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7日13: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经济网3月7日讯(记者曹智 实习记者张莎莎)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思念食品公司董事长李伟在两会期间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过年回农村老家的时候,看到农村市场的一些食品问题,非常担忧。而让其担忧的主要是农村集市上的低质、过期和“山寨食品”。2009年,新闻上正式出现“山寨食品”一词,随后,农村市场上诸如“康帅傅”、“娃恰恰”、“恩念”、“治治”等模仿名牌产品的“山寨食品”越来越多的被媒体曝光,这种现象也引发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思念食品公司董事长李伟 (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舆情研究所(中经舆情)通过对来自不同省份的在京大学生进行随机取样调查发现:来自各个省市的农村学生大部分都曾在家乡见过包装精美、貌似名牌的“山寨食品”;而多数久居大城市的学生表示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通过网络或者电视对其有所耳闻。调查中,来自内蒙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的某博士称:“回家的时候母亲拿来一瓶‘康师傅’冰红茶,当时没有仔细看,但喝了一口觉得不对劲,仔细检查后发现其名为‘康帅傅’”,她说,她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认定该饮料仅仅是用糖精和色素勾兑而成;也有同学称自己曾经就因为疏忽在江苏某大型超市将包装相似的“旺仔”饮品拿错,自己调侃说:“正准备喝,才发现产品上的旺仔比往常多带了顶帽子”;来自河北的一名法律系硕士研究生说:“我经常喝六个核桃,但那天在村口小商店买了一瓶觉得味道不对,后来我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人家是六大核桃”;来自山东的同学说“网上给女友买的阿胶在快吃完时发现其名为‘啊胶’,不知道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他称此款产品在京东上的销量很好……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其他省份也广泛存在。
两会期间高校随机调查:您知道山寨食品吗?
从已有的案例来看,“山寨食品”主要通过包装上的高度模仿、更换偏旁部首或者拆分偏旁、使用同音异体字的方式来混淆视听,通过这种方式在市场上借助品牌产品的知名度来提高销量,这种行为将扰乱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同时,中经舆情在调查中也发现:“山寨食品”不仅在农村出现,在某些旅游景点也能看见其身影,同时某些高校内(如北京中医大学)的小商店也出现了诸如“粤利粤”等高仿“山寨产品”……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为:农村点多线长、过于分散,质监局、卫生部门、工商部门等的人员有限,设备不足;同时农村人民的工资不高,消费水平偏低,民众知识薄弱,图便宜,对于产品信息的认识和维权意识较差;而旅游景点和某些高校商店由于在该地形成了销售垄断,因此导致了“山寨食品”的猖獗销售。
山寨食品主要出现的地区(场所)
不可否认,部分山寨食品零售价格较低,有人据此认为,这样的食品销往农村地区亦无不妥——即能满足当地的消费需要又能更适应当地的消费水平。但是笔者认为持这样观点的人忽略了“山寨食品”其特有的“降低成本”的方式可能很可能是建立在其采用劣质原料或者非法添加化学物质这一基础之上的,这样生产出的产品在质量和安全性方面对人体都存在很大的威胁。同时,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城市和乡村居民的生命同等重要。
目前,我国80%以上的土地面积是农村,仅从这个角度来讲,农村的食品安全即是国家的食品安全;曾有医学专家表示:“‘山寨食品’的毒害,轻者食物中毒,重者死亡”。结合以上两点,加之“山寨食品”目前主要出现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我们认为,山寨食品是“适用于”我国80%土地上的有毒食品,因此,山寨食品不除,则我国食品安全几乎无从谈起。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中经舆情认为相关监管部门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加强对“山寨食品”的治理:(1)、国家监管机关应扩大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的实施范围,以更为丰富的形式将更多的城乡结合部、农村等偏远地区包含其中;(2)、加大处罚力度。在农村地区的监管力量恐怕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较大辐度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之上,对已经查明的个案就应加大处罚力度,以此起到震慑和宣传作用;(3)加强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比如提高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的标准,或者在个流通市场设定专门的监管人员;(4)实现产品生产透明度,尽量公开从源头到餐桌的整个链条发展过程(要全面实现比较困难,可先设定试验点,然后再扩大推广,当然这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代表委员小资料
李伟,1968年7月出生,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思念食品公司董事长。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经济网“改革2014——2014全国两会专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