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4日10:44 来源:燕赵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兄弟同心,才能其利断金”
本报特派记者 袁伟华 北京报道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原则是要学会平等互爱。兄弟同心,才能其利断金。”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驻冀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之一,不过在谈及这个话题时,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并没有给记者强调产业结构、合作共赢等大话题,而是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事实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谈了若干年,也尝试过不同的合作方式和机制,但最终合力效果却不明显。王海波委员认为,“这就和一个家庭一样,三个兄弟平等互爱、互相帮衬、和谐相处,才是人和兴旺之道。”
王海波委员表示,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这是三地合作的关键,重点在观念上的转变。”
王海波委员表示,三地在合作机制中的平等是前提,而在合作过程中,放弃“关着门”发展的想法,主动为对方考量才是“互爱”。
而第二个原则,则要讲究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来,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王海波委员表示,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有差异,也有趋同的地方,在未来的协同发展中,尤其要注重各自的发展特色,“北京唱好北京的京剧,河北唱好河北的梆子,只有差异化,才能免去同质竞争的弊端。”
王海波委员提出的第三个原则是要坚持生态、循环和可持续的原则。这一点,在京津冀三地近来屡遭雾霾侵袭上就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以往粗暴的发展方式,已经不符合当前协同发展的新内涵。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