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8日04:08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邹建平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提出的建议是: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宣传、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
从之前建议并得到国家响应的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今年要求纪念“甲午祭”,这位来自南京的全国人大代表每次建议都引人注目。昨日,邹建平接受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专访,细说为何要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谷岳飞 仇惠栋
为何还要记住甲午战争?
记者:今年的建议主题为何定在纪念甲午战争上?
邹建平:今年是甲午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那场战争的结果阻断了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加深了旧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灾难。如今甲午之战的硝烟散去已有两个甲子,但它却是中华民族记忆深处一处仍在滴血的伤口。今天来回顾和反思甲午之殇,有些屈辱应该正视,有些警示不该淡忘,有些教训值得吸取,有些精神必须弘扬。
记者:这跟您当初建议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无联系?
邹建平:有联系,两者都是为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在南京生活了37年,现在的年轻人、青少年对这个日子有些淡了,如果在南京街头拦住一个小孩,问他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不一定答得上来,或者知道得并不清楚;提及甲午战争,估计就更少人知道了,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记者:实事求是地说,现在不少人对甲午战争已经记忆模糊了。
邹建平:正是,这就是我要求纪念甲午战争的背景。前些天看了一些资料,心中一直比较压抑。甲午战争之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不仅霸占了我国的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还获得了清政府的巨额“赔款”。这个赔款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日本当时每年财政收入的4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当时的财政大臣,因为钱滚滚而来啊,他没想到有这么多钱,喜不自禁,就说战争太好了!
从甲午战争吸取什么教训?
记者:现在要提起甲午战争,一般人的印象都是悲壮,您也是这样吗?
邹建平:我更多的是“痛”。以北洋水师为例,甲午战争之前,它当时还是亚洲最大的舰队,但是因为晚清统治阶级的昏庸,北洋水师成立后,基本上没给它经费,最后几年就没有发展了。后来,不仅是没发展,为了给慈禧贺寿,还挪用军费建颐和园。而反观日本方面呢,当时的日本为了强军,天皇是从宫廷费用拿出30万建造军舰,下面人也拿出工资的十分之一,于是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方舰船的吨位已经超过北洋水师3倍。
记者: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邹建平:是的,我为什么说这场战争值得当下的中国人好好反思,事实上,当时不仅清廷昏庸腐败,在军队方面,也是军纪松懈。我看到一份资料,说当时规定部队是不能上岸睡觉的,但事实是大家都在岸上休息,还在舰船上晾晒衣服等,当时的日本人看到北洋水师这种状况,就非常自信:“这场仗我们能打赢!”
记者:还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
邹建平:甲午的战败还与我们当时的海洋意识不强有关。这到现在还留下很多后遗症,现在东海南海与他国的一些争议,都跟当时有关系。
甲午战争正值西方《海权论》兴起,甲午海战的结果也充分证明,能否成功地经略海洋已成为影响国家盛衰强弱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通过纪念甲午之战的系列活动来加强国人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意识十分必要。
纪念甲午战争 两岸应一起
记者:我注意到您的建议里提及,纪念甲午战争,有些精神必须弘扬,是指什么?
邹建平:事实上,这场战争中也有很多至今让人感动的精神。
我看到资料显示,甲午战争后,清廷战败,被迫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消息传出后,台湾民众纷纷用鸣锣罢市、武装抗争,甚至潜渡回大陆等方式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彰显了台湾同胞作为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
因此,通过举办甲午战争的纪念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助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捍卫我国钓鱼岛的领土与主权,共同谴责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以史为鉴、以史为证,同时,驳斥和揭露岛内日治时期所谓“皇民化”教育培养的“台独”谬论。
作者:谷岳飞 仇惠栋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