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大专题|政协专题     热词:历年两会|热搜榜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代表委员报道集

医患若对立,谁还愿学医(图)

2014年03月08日15:03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新华社

新华社 发

  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张琳 董柳 夏杨 薛江华

  主持人: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夏杨

  近来医患关系紧张的事件频频发生,在京开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此非常关注,他们有激愤有感慨,而更多是提出改善现状的各种建议。

  每个人都会生病,都要和医护人员打交道,医与患本来是一个战壕里共同抵抗病魔的战友,为何闹成这样?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说起医患问题时感叹:这样下去“谁还愿意学医”。这是真实的情况,媒体同行的多次调查都表明,医护工作者子女“子承父业”的比例不高。

  今天当我们把“你让孩子学医吗?”这一问答题递给代表和委员时,心里多少也有一丝不安。尽管每个人的回答不一定直接,但都表达出对医患关系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善现状的期许。而曾经“卧底”医院近距离感受医护群体的知名作家六六,近日接受我们书面专访时,表达的句句都是规劝大家体谅医护人员的真心话。

  目前,社会的许多不如意之处在人流涌涌的医院里被集中体现出来,而这或许只是发展中的阵痛,但愿很快能够好起来。现实中最关键的是,我们每个人在问题面前都要保持克制和理性,给同样在医改中颇显迷茫的医护人员一些理解和关爱。

  问答题:你让孩子学医吗?

  代表委员啥态度

  “我挺支持的”

  全国人大代表、瑶族女大学生村官赵雪芳:如果将来我的孩子学医,我挺支持的,因为医生是正当的行业,而且是救死扶伤的行业,非常重要和崇高。至于会不会担心我的孩子将来也受到不公正待遇,比如受气或受辱,我想医生这个行业毕竟跟生死有关,行医必须要谨慎,按照程序、规则和人格做事,不要昧着良心做事就好。

  全国人大代表、潮州市市长李庆雄:他若愿意学,我本人是支持的。但职业的选择要尊重个人,不管哪份职业,行行出状元。不能歧视任何一份职业,每一种职业都有一种神圣的职责在那里,社会分工不同,职业不能有高低贵贱之分。

  “我尊重孩子选择”

  全国人大代表、梅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林新华:我是希望孩子学医的,接我的班。毕竟社会如何发展,人还是需要看病就诊。可惜的是,他们有自己的选择,都没有学医。

  全国政协委员、前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很遗憾的是,我女儿已经学了法律,已经没有办法选择了。我的很多同学都是老医生,他们的子女都不愿意学医。为什么?他们觉得这个太辛苦,社会矛盾太多,他们愿意做安全又挣钱的行业。

  全国人大代表、阳春市人民医院妇科主任熊锦梅:我的儿子正在读高中,我是学医的,因此我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他学医。但是现在孩子有主见,他看到我上班很辛苦,都没时间陪他,所以已经明确地说,将来考大学不会选择医学。我尊重他的选择。

  “我的想法是不主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我的孩子已经大了,没有这样的选择了。要问我的想法,如果还是当前这样的环境,我不会主张孩子去学医的!

  我自己是医生,当生病时也会遭遇被护士扎针没扎上的情形,但人家不会故意扎不上,大多是新上岗的,有点紧张,或者经验不足,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越是批评她,她不是更紧张?就算是家人,也没啥,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王新陆:我的孩子没学医,主要是他自己不想学。有统计说,中国医生的孩子想继续学医的不到5%,美国大约在85%左右。为什么这样?道理很简单,人是趋利的,他没有安全感,而且待遇又偏低,当然不干了。当医生是很辛苦的事情。

  业内现状是啥样

  数据说话

  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8%。

  2013年底广州媒体对广东27家二级以上医院医护人员调查发现,有87.74%的医务人员遭遇过患者、家属的恶语相向、谩骂。肢体冲撞、恶意伤害和干扰医疗正常秩序的现象也非常常见。为此,82.08%的医务人员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学医。

  现状探析

  医生为何不愿让子女学医?《人民日报》曾刊文分析:主要原因是投入大、风险大、压力大、收入相对较低。一个人一旦选择了当医生,往往意味着终身的付出与牺牲。一名医学生,经过5至8年的学历教育后,还要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方可成长为一名医生。由于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医生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潮流,不被淘汰。其中辛苦,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医生是一个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面对大量的病人,不仅需要超负荷工作,还不能有任何差错。因此,医生每天都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便如此,医生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医疗纠纷,甚至是“医闹”的威胁。

  老医生啥想法

  全国政协委员、前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我总的感觉是,医生现在的情绪比较大,其实医患关系的紧张,最受害的是患者。为什么?我现在还在医院做手术,一个好的医生是敢冒风险,只要还有1%的可能性,就要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把医生的责任放在第一位的才是个好医生。可是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生不得不自保。这样受害的实际上是患者自己。因为都是病人去找医生的,如果医生觉得没有被信任感,他觉应付一下你就行,那么最受害的只能是病人自己。

  张琳、董柳、夏杨、薛江华

(来源:羊城晚报)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解两会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代表委员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