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8日17: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8日讯(记者倪伟龄专栏黄力辉)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黑龙江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第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高广生接受了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他就加快建立建全我国老年医疗保障体系相关问题提出3点建议。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第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高广生。(资料图)
高广生代表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点应该是满足人们各种医疗的需求,保障维护人们健康。要解决目前医疗难题,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满足各层次的医疗需求,其次是满足这些医疗需求的成本负担问题,最后为了保证以上两点的实施,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快速到来,老年医疗保障体系的建全显得十分重要,迅速进展的老龄化以“高龄”、“高速”、和“慢病高发”为特点,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也使老年医学的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空前的机遇。
为此,高广生代表提出,加速开展我国医学院校老年病学专业设置,以应对快速进展的老年社会所带来的医学问题以及健康养老问题。随着全球老龄化人口的日趋严重,老年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前沿学科。我国的老年医学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面对中国前所未有的“银发浪潮”,发展中国现代老年医学势在必行。
近50年来现代老年医学发展迅速,其宗旨是预防和治疗与老年相关的所有疾病及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人的功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老年医学在国际上已经被公认为是一门“合理的、以科学为基础的医学学科”。其特点是以老年病人为中心,综合评估诊断、多学科联合治疗、全程化连续照护,而不是多个专科单病诊治的叠加。老年医学科是内科学下属的三级学科,与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等学科并列,其专业人才的培训与资格认证需要专门的体系。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需要加快发展老年医学。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日益重视老年医学的建设。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进行中国老年病医院以及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标准的研究。努力学习和借鉴世界现代老年医学发展的经验,熟悉并掌握我国老年医学运行规范,以促进中国特色的老年医学发展,成为医学工作者面临的迫切任务。
高广生代表认为,填补和推广现代老年医学知识和理念是当务之急。依据联合国有关老龄社会的标准,中国早在2001 年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2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突破3亿。目前,中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预计至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届时全国近1/3 的人口都是老年人。面对人口老龄化如此严峻的形势,发展现代老年医学在中国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们的老年医学仍停留在以单个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单纯疾病诊治的传统亚专科模式,缺乏现代老年医学知识理念。老年科医务人员缺乏系统规范的专科训练,尚无专业的老年医学专科医生认证制度。因此,应受到医务界和国家的广泛重视。
对此,高广生代表建议:规范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模式。在医科大学5年教育中,加入老年医学基本内容介绍;在“5+3”的3年规范化培训中,内科系统加入老年医学科轮转1-2个月,了解老年病患者诊治与中长期照护基本模式。建立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在内科系亚专科中加入老年医学科。学生考核与资质认证步骤同其他三级学科一样,允许并鼓励同时或先后考取老年医学和其他亚专科高级职称。
关于“加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老年病科”问题,高广生代表提出,各大医院都应该设立老年病科,不单单是针对某种疾病,而是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生理、心理、肌体都会有变化,要做综合的研究。我国目前的状况是,第一,老年疾病的诊治仍处于单个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亚专科模式,按照单病指南诊疗。这种现状致使老年患者常辗转于各个专科就诊,对共存疾病和整体功能状态缺乏关注和连续性照护,影响了疗效并加剧了老年患者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现状。第二,缺乏老年病诊治基地,更缺乏规范化老年医学人才培训考核基地。目前我国县级以上老年病医院共有124个,其中民营24个,构建模式各异。老年病科在各省市三级医院均有,95%以上是干部保健科,而罕有面向社会老年人群的老年医学科。我国至今尚未规范老年病专科医院的基本构建模式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模式。第三,我国目前尚无国家级的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和资格认证体系。目前有个别省市已经尝试进行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和资格认证考核,但方式不一。如个体化全程照料、综合评估与预警、多学科联合救治等,正是现代老年医学服务模式的核心内容。在保健基地的医疗实践中培养和成长的大批专家,也正是我国老年医学的核心骨干。
对此,高广生代表建议,可以先将已有的干部保健科作为基础,扩大普通病房,软硬件资源共享,开设普通老年门诊和中长期双向转诊基地,逐步过渡到独立老年病科。
关于“为各年龄段的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问题,高广生代表提出,患者来源主要是老年医学综合门诊和专病门诊、急诊科、院内其他科室、私人医生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的转诊。服务对象包括健康、亚健康和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衰弱、部分功能残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服务项目分门诊和住院医疗保健。门诊项目包括:老年医学综合门诊、专病门诊、老年患者全面评估、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上门诊疗和家庭病房等。有居民提出,都说让慢性病在社区治,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包括心衰晚期、肿瘤晚期等,但是社区医院没有床位,这个矛盾怎么办。承担慢性病治疗,包括功能性障碍、临终关怀等,更多的需要社区和二级医院承担,首先应该明确各级医院的职责,同时应该做好规划,每个区域都应该有二级医院承担一些疾病的后期护理和治疗,做好双向转诊。
高广生代表呼吁尽快在二级以上医院建立面向大众的老年病科,但目前多数医院的干部保健科的服务对象不是广大老年人群。因此,以大型综合医院为依托,建立面向大众的老年病科迫在眉睫。建立起老年常见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让老年人享受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发挥社区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作用,有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卫生项目,不断拓展老年卫生服务内容、范围和形式,逐步过渡到独立老年病科,有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代表小资料:
高广生,男,汉族,山东蓬莱人,1958年08月出生,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是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黑龙江代表团)。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经济网“改革2014——2014全国两会专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