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8日17: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开放团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左)与浙江省省长李强在交谈。中新社发 杜洋 摄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题:浙江省长李强:新一轮改革促进大开放
记者 严格 赵晔娇
“浙江下一步发展取决于改革开放,这是发展最大的红利。”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正在此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浙江将以新一轮改革谋取再出发,并以开放式经济格局激发有效投资热潮,再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
四大国家战略弯弓向大海
在采访中,李强谦逊而自信。他首先提及浙江四大国家战略,这也是四个国家级改革试点。
从浙江整个地域形态看,“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构画了一幅浙江弯弓向大海的大开放格局。
从环杭州湾到温台沿海是一条外凸的弧线,凸出点是舟山,这是大开放的前沿,布局了三个国家战略举措,即: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浙中布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撬动整个浙中、浙西南地区扩大开放,与宁波舟山港陆海联动,就像一支箭射向东海。
“这是浙江省最好的招牌,也是最有可能引来大资本大项目的新平台。”李强说。
以舟山群岛新区举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的第四个新区。
李强认为国家允许舟山群岛新区先行先试,其中一个方向就是要逐步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区。这里可以成为开放的最前沿,成为中国与世界最近的地方,投资价值凸显。
记者翻阅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 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海洋支柱产业,例如: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产业、海洋旅游产业、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海洋生物产业、现代海洋渔业。
而舟山新区的“大部制”改革也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精简机构、整合职能的“大部门制改革”,舟山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已从45个减至33个。
这无疑对投资者构成了极强的吸引力。
总部在浙江省杭州市的浙江富通集团就在舟山投资建设海洋工程电缆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主要包括海底光电缆、高压和超高压大长距离电缆、船用电缆、海上钻井平台电缆等特种线缆以及相关配套的海洋工程用缆等。该项目也是浙商回归工程的项目之一,看中的就是舟山群岛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和政策优势等。
谈及对项目的引进,李强表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舟山要针对这些产业,以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和综保区为主平台,面向全球、全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把世界500强、央企和国内知名大企业引进来,浙江省将予以大力支持。
舟山群岛仅仅是浙江大开放、欢迎有效投资的一个剪影。
打破壁垒迸发民间活力
浙江打开开放之大门求贤若渴,投资机会遍地,该省也一直致力于打破壁垒迸发民间活力,从而更好的催化有效投资。
“民间活力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李强表示,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本届浙江省政府抓的第一件大事。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横向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纵向撬动政府自身改革,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民间活力。
一年来,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从706项减少到442项、非行政许可事项从560项减少到96项,省级审批事项削减了59%。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缩短到100天。商事登记两三天就能办好。
据介绍,2014年,浙江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是实行“两单”即政府权力清单和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即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清单内审批注重提速,清单外的企业投资政府不再审批。
“浙江要力争成为审批事项最少、速度最快的省份。”李强表示,区域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发展环境是浙江最大的法宝,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浙江资源禀赋条件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管少、管精、不管死,为民众创业创新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千千万万浙江人自身成为了资源,创业创新闯天下的浙商就是这种资源的代表。
与此同时,浙江也将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来催化投资活力,以开放的姿态吸引更多的投资。
“民间资本一直渴望进入一些以往准入比较紧的领域,如基础设施、能源、通信产业等。民间投资鼓励政策不少,但很难落实。”李强说得坦诚。
记者了解到,浙江将坚决破除准入障碍,鼓励民资办医办学办文化。今年在城建、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也将分别推出5个以上代表性项目,积极开展民间投资市场准入试点。同时将抓紧研究铁路投融资、民资设立中小银行等配套政策,一旦政策放松,就抓紧跟进落实。对民资进入市政公用设施领域,将研究合理的回报机制,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市场化建设试点。
在采访中,记者将目光聚焦了温州,这是浙江最具活力的民间,也是民间资本最为充沛的地域。
温州市推行的“幸福股份”,就让铁路等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民间的小资本得以与大项目、大产业对接起来,是一个难得的突破。
采访中,这位土生土长的浙江省长屡屡提及“民间资本”,他认为,“民营、民富、民享”的民本经济始终是浙江最大的活力所在。三中全会提出要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非常及时。要放活市场,给市场主体以平等的地位,就必须打破各种“天花板”、“玻璃门”。
“四换三名”挖掘投资潜力
在采访中,李强也坦陈,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动力不足等等。
但是李强非常看重去年几个数字,2013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工下降9.2%,新产品产值增长24.4%,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31%,网络零售额增长88.5%。
他觉得这是浙江产业素质在加快提升。
李强透露,浙江正在开展“四换三名”工程来深度挖掘投资潜力实现转型升级,以经济集聚区建设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据悉,“四换”就是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三名”即名企、名品、名家。这也是挖掘有效投资的发力点之一。
对此,李强表示,这些年,浙江一直力推“两化融合”, 如果信息化与工业化真正融合起来,投资机会将是几何级的。因此,要加快建设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鼓励企业加大 “机器换人”、“电商换市”投资等,用数字化、智能化来嫁接提升传统制造业。
机器换人着力于破解“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利用先进装备替代低端劳动力,2014年力争完成企业技改投入5000亿元以上,组织5000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专项行动。
电商换市则意在补齐“过多依赖传统市场”的软肋,积极利用电子商务来拓展市场,企业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来推进跨界发展、跨界竞争。
例如,浙江上虞的企业恒安集团,就在厂区“腾笼换鸟”上新项目,光自动化机械手就投资了1.3亿,此举将减少1/3的用工,提高一半以上的产值。东阳的东磁集团,投资8000万建设无人车间,先期的成果是减少了将近2/3的用工,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都有提升,这样的案例浙江省并不鲜见。
从目前来看,“四换三名”的成效显著。2013年,浙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40家,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企业1029家,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661亿元,盘活存量建设用地9.6万亩,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万亿元。
这些看似枯燥的数据背后,却是浙江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空间,蕴藏着无限的有效投资机会。
在更深远的经济转型升级布局上,浙江正致力于一些区位条件比较好、产业基础比较扎实、配套功能比较完善、有利于产城融合和高端要素集聚的区块重点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目前,浙江布局了15个产业集聚区,每个集聚区集中力量抓好两三个技术领先、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既抓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又抓专业化配套企业,使得产业立足在持续创新、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深度开发上。
这15个产业集聚区同样涌动着投资机遇。集聚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走出去”的浙商,落地企业都享受到土地、财税、金融、科技等政策支持。
“我们要挖掘更多的投资机会,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在采访的最后,李强再次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开放促改革”,浙江是开放型经济大省,将进一步完善大开放格局,这里是一片投资的热土。(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