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日审议报告时,益西达瓦的开场白一下吸引了在场者的注意。他说,“我来自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
益西达瓦是四川省甘孜州的州长,这里是中国的第二大藏区。他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绝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印象深刻。
在“不以GDP论英雄”的背景下,一个生态地区将如何脱贫?7日,益西达瓦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
【没有雾霾】
雾里“洗一洗”像在补水
新京报:在审议报告时,为什么要用那样的开场白?
益西达瓦:我准备的发言稿上本来没有这句话,但是听前面的代表一直说雾霾,感觉好的环境很可贵,于是我就这样介绍自己了。
新京报:你那里从来没有雾霾?
益西达瓦:根本就没有。起雾了,你可以到那个雾里“洗一洗”,水汽到你身上完全就像在补水,有草地和森林发出来的自然香味。
【生态经济】
旅游优先,有序开发水电
新京报:甘孜州怎样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益西达瓦: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就要牺牲自然环境。我们那地方已经不考核GDP了,但是不等于不发展。要发展,只能发展生态经济。我们优先发展旅游,有序开发水电,有序开发矿产。
新京报:怎样“有序”?
益西达瓦:水电和矿产只做大的,环保审批非常困难。去年我们把300多个沙金矿全停了,它把泥给淘走了,剩下沙和石,对环境破坏很大。损失了黄金,但是保护了生态。甘孜海拔高,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非常慢,甚至很难恢复了。
【旅游产业】
不堵车,不用路上打球
新京报:甘孜是生态功能区,这怎么开发?
益西达瓦:我们是限制开发区,不是说完全不能开发,但是开发限制条件非常多。必须要考虑环保第一,产业第二。
新京报:不少地方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就是发展门票经济,来的人越多越好。
益西达瓦:这是一个问题。如果完全追求门票,造成人满为患,游客被迫堵在高速公路上打羽毛球。而且,这样也对环境带来了破坏,旅游开发强度越大,破坏程度也就越大。我们不这样,每天只能进去5000人。在甘孜,不堵车。
【城镇化】
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新京报:搞旅游的同时,甘孜怎样进行城镇化?
益西达瓦:我们有自己的城镇化之路,没有完全按省里的要求。比如说“撤乡建镇”要3000人,我们整个甘孜州才130万人口,不可能都集中起来。
此外,我去其他一些旅游景点看,进到山里,我第一感觉是,这进山了么?还是到另外一个城市了?我们不能这样发展。
新京报记者 宋识径 闫欣雨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