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0日14:44 手机看新闻
央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记者许新霞)在此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吴仕民强烈呼吁恢复繁体字,传承传统文化,并把这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加以重视。
吴仕民代表对于恢复繁体字给出了三个理由。
理由之一,他认为50年代出现的简化字违背了汉字结构的规律,甚至没有规律可循。他拿“东”的繁体字“崬”举例说明,认为繁体字从字形上一目了然,“太阳升起来恰好在树丛里的时侯,那边就是东方,”而现在的“东”没法从字形或是字义上加以解释,他认为类似这样的字很多。
理由之二,他认为简体字使中国的文化传承受到了非常大的阻碍,因为我国在60年以前所有的历史文化典籍都是用繁体字写的,现在的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拿到那些东西,完全不能读,还要借助翻译,借助于转换才能认出那些字来。他担心如果再过若干年以后,已经形成了习惯,那些繁体的典籍就有可能成为“死”文字了。就象现在的满文一样,现在全国没有几个人能认识。
理由之三,他认为现在简体字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文化间的交流,因为,古代繁体汉字形成以后,周边有一个汉字文化圈,包括现在的越南、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很多国家对中国的繁体字比较熟悉,但对现在的简体字却知之甚少,这影响了相互文化间的交流。
吴仕民担心,现在中国正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办100多个孔子学院,将来教的也是简体字,如此,将来教出来的其他国家的汉学家又不懂中国的古籍,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现在中国大陆之外的其他华人国家和地区,除了新加坡是简体字,其他香港、台湾、日本、马来西亚等都用的是繁体字。吴仕民指着会议室里挂的书画作品以此为例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几乎都是用繁体字来表现的,这种现象容易造成人们思想上对中国文化认知的混乱。
对于繁体字的回归,吴仕民认为,这是保存文化、纠正错误,不是瞎折腾。解放初期,曾经6亿农民学文化,繁体字写和认都比较麻烦,所以出现了简体字,这是时代的客观原因造成的。到今天为止,越到盛世,越应该考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可能造成的认读写麻烦,吴仕民认为,这不是问题,从简体字到繁体的转换,不需要太长时间,即便是造成短期的困难,但两害相较取其轻,文字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从简体字回到繁体字是对中华文化传承非常有意义的一件大事。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