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6日17: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冯志军)“祁连山生态环境不断告急,已到了不抢救不行的地步。”甘肃裕固族全国人大代表常海霞6日在北京道出祁连山生态退化的调研证据:雪线不断上升,冰川持续退缩,草原日益恶化,流域内的水量逐渐减少,荒漠化不断加剧,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在当日进行的甘肃代表团全团会议上,头戴毡帽、身着红色裕固族盛装的常海霞看上去尤为引人注意。不过,在谈及不断恶化的祁连山生态时,她显得很激动,“我是一个牧民的孩子,从小就生长在祁连山的牧区,我对草原的感触非常深。但现在眼中的祁连山已经面目全非,伤痕累累”。
地处甘肃、青海交界的祁连山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和集水区,储水量615亿立方米,每年涵源吐流72.6亿立方米,不仅为河西走廊逾70万公顷良田和480万人口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并维系着该地绿洲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发展,被誉为走廊“生命线”和“母亲山”。
“我小时候一年四季都白雪皑皑的祁连雪山,到现在只有冬季能看见积雪,夏天就没有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场,羊现在能大口吃的草都没有了,只能在地面啃食。以前能将牦牛冲走的滚滚大河,现在骑着摩托车就能轻松过去。”家住祁连山脚下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常海霞用亲身经历讲述了生态的恶化。
常海霞说,虽然近年国家一系列针对祁连山的保护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这里生态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态势没有改变”。尤其近几年来,祁连山区的持续干旱,给祁连山生态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我在调研时有牧民反映,有好几种草近几年都没有见过,可能是灭绝了”。
据统计,目前祁连山地区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400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警戒线,也低于全国人均2135立方米的水平。荒漠化面积每年以0.78%的增率不断扩展,风沙线每年以3至5米的速度推进,个别地区达到8至10米。
“趁现在草原还有恢复能力,草根还没有死亡,国家要抓紧时间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常海霞称其延续着历届裕固族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反映过的“这个问题”而来。
常海霞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针对祁连山保护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尽快启动实施已于2012年被国务院批准的《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妥善安置转移祁连山区的牧民;国家继续加大对祁连山生态保护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