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1日07: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朱津津专栏)“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可以根治千年水患,使淮河流域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作为分管水利、农业等工作的江苏省副省长,全国人大代表徐鸣向中国经济网记者阐述了打造这项工程的战略意义。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副省长徐鸣。中国经济网记者 朱津津摄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作为跨越我国中东部地区豫皖苏鄂鲁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1.84亿人的我国第四大水系,淮河流域一直以来洪涝灾害频繁。历史上,淮河的治理都是以蓄洪、排洪、减灾为主,这也造成了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落后。在全国所有大江大河中,目前唯独淮河流域缺乏国家层面区域发展战略支撑。而该区域较全国高4.8倍的人口密度、高于全国同期人均值的农业产值和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优良的自然资源等发展优势,使淮河生态经济带这一构想近年来逐渐开始被政府关注、重视。
徐鸣代表认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开发和发展潜力比较大。如今,江苏、河南、安徽等地联合起来提出这一构想,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此非常支持。对于江苏省来说,淮河流域面积在江苏省就占到一半以上。另外,淮河区域经济、农业发展在江苏省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淮河生态经济带于江苏也是很重要的整体战略部署。“现在,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正在推进二期工程建设。我们已经向发改委提交审议汇报。重点要将淮河水利工程治理、生产、交通、生态建设同步推进。这样,也利于该区域未来发展能够更好得进行下去。作为中原的粮食主产区,将该区域建设好,对于确保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对于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都有很大推进。”
徐鸣代表表示,希望尽快开工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加快审批进度,争取早日发挥成效;建议将出海航道建设纳入二期工程总体规划并同期安排建设,节约投入成本,使得投入价值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建议在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中增列淮安港作为重点支持,并支持公用港口建设,加强苏、皖、鲁、豫的经济合作交流。
代表小资料:
徐鸣,男,1956年5月生,汉族,江苏无锡人。现为江苏省副省长。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经济网“改革2014——2014全国两会专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