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1日15: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郝红波专栏)近年来,在国家特殊政策扶持下,赣州市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县五云镇镇长明经华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因受艰苦的自然地理环境、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的人才流失等因素制约,赣州市教育事业总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县五云镇镇长明经华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中国经济网记者 郝红波摄
明经华代表表示,近年来,在国家特殊政策扶持下,赣州市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目前,赣州市共有3771所义务教育学校(含小学教学点),132万在校学生。其中,有小学2140所,教学点1242个,在校生91万人,专任教师4.18万人;初中389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41万人,专任教师2.31万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3696所,在校学生116万人,分别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数及学生总数的98%、88%。因受艰苦的自然地理环境、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的人才流失等因素制约,全市教育事业总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明经华代表介绍:
1、校舍缺口面积大。据统计,全市中小学生均建筑面积6.09平方米,远低于省规定的生均7.85平方米的标准。如章贡区共有校舍面积29.4万平方米,中小学生5.8万名,生均校舍面积只有5.06平方米。全市仍有校舍危房及设防不达标校舍154万平方米,其中C级危房102万平方米,B级危房52万平方米,需改造资金合计9.7亿元。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普遍存在无校门、无围墙、无厕所、无运动场的“四无”状况。如宁都县共有341所学校,其中有124所学校没有校门,学校围墙缺47000米,有137所学校没有厕所,有211所学校无运动场。
2、师生生活条件差。有3万多学生租住校外民房,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睡大通铺。中小学教师住房紧缺,多数学校几位教师挤住一间宿舍。如于都县罗江中学、三门中学32个至35个学生挤住一间不足30平米的宿舍,每张床睡2至3人;大部分农村学校2至3个教师挤住一间宿舍,三门中学80余名教师仅14间教工宿舍,很多农村学校年青教师租住校外民房。
3。教学设施设备少。全市生均计算机、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等比例远低于全省、全国水平,全市中小学生生机比为45:1,而全省为30:1、全国为20:1,同为革命老区的延安更达到了12:1。如上犹县近200所农村学校没有一个标准化运动场和多媒体教室,学生计算机比只有53:1。
4、大班额问题突出。目前,全市城镇小学平均班额达59人(标准班额为45人),大班额率超过90%,76人以上特大班额率约占20%,最大班额达84人;城镇初中平均班额达66.4人(标准班额为50人),超大班额率达80%,76人以上特大班额率约占25.5%,最大班额达89人。如于都县新陂初中、禾丰初中、罗江初中等农村初中平均班额都在70人以上,丰山初中平均班额75.6人,最大班额86人。
5、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小学(教学点)大部分无音乐、体育、美术及英语、科学、综合课等学科专任教师。多数农村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很难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由于工作生活条件差,吃住难以保障,文化生活单调,交通不便,现有边远艰苦地区教师津补贴标准低,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如2011年兴国县招聘特岗教师260名,招聘后自愿放弃的达66人,占招聘计划的25%;该县近三年通过考研、考公务员等外流的中小学教师达300余人,大部分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或具有发展潜能的青年教师。
6、留守孩数量多。全市有近200万人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近33万人,占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总人数(132万人)的25%,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总人数(116万人)的28%。如瑞金市农村留守儿童近2.9万人,占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总人数(10.7万人)的27%。
由于赣州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地方财力极其有限,而农村教育历史欠账大,发展任务艰巨,仅靠自身努力难以实现发展目标,急需国家给予特殊扶持。
明经华代表建议:
一、国家支持赣州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根据规划,赣州市需尽快完成154万平方米校舍危房和设防不达标校舍改造任务,新改扩建一批校舍。当前,全市正整合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省级校安工程项目、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等上级补助资金以及地方教育资金,推进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和薄弱学校改造。但仍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恳请国家在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项目资金及其他常态化资金安排时给予倾斜支持。
二、国家支持实施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在2015年基本解决小学、初中寄宿生住宿问题,赣州市规划建设学生宿舍196.7万平方米、食堂、浴室、锅炉房56.24万平方米、厕所11.32万平方米,共计建筑面积264.26万平方米。恳请国家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资金及今后新增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
三、支持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我市规划在全市边远艰苦地区农村中小学,新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46688套,建筑面积163.25万平方米,并购置床架、书架等生活设施设备。恳请国家在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资金及奖补资金安排时给予倾斜支持。
四、支持赣州实施教育云示范工程。赣州市已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拿出3000万元大力实施“教育云示范工程”。根据规划,全市需新增中小学校计算机50040台,为31257个中小学校班级实施“班班通”工程,新建市级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城域网)。恳请国家在新一轮薄弱学校改造资金安排时予以倾斜支持。
五、将赣州市8个非罗霄山片区县一并列入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加大对赣州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补助,提高赣南革命老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六、提高农村教师津补贴水平。2008年起,赣州市开始发放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补贴,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19766名农村中小学教师享受了特殊津贴,约占农村中小学教师总数的38%。教育部2013年出台了“在连片特困地区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按照“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特殊津贴政策即为教育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精神,目前,全市11个连片特困地区县享受了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特殊津贴乡村教师共计15081名,尚有25939名乡村教师未享受到此特殊补贴。为此,建议国家扩大赣州市享受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特殊津补贴的覆盖面,并按西部政策给予补助。
代表小资料:
明经华,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县五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经济网“改革2014——2014全国两会专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