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大专题|政协专题     热词:历年两会|热搜榜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代表委员报道集

代表委员聚焦“教育改革”: 迈好关键一步 打赢“攻坚战”

2014年03月12日09:03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集体采访,邀请全国人大代表龚克、沈琪芳就“教育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图为沈琪芳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网 冯文雅 摄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冯文雅)“教育首先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一定要落脚在怎样为适龄的儿童提供更加适合、有利、便捷、有质量的教育。”在11日下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教育改革”的集体采访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沈琪芳对记者说。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被问到“教育改革”一题时,较多人更关注的是“人”,认为教育最根本的首先就是要注重人的培养,人在教育当中是核心,我们现在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去把握。此外,改革的关键是什么以及如何打赢这场“攻坚战”也同样备受关注。

  什么是“更好的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对于“教育如何培养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现在教育发展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比如像航天科技、蛟龙入海等等,这些核心的年轻团队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在各行各业的领域都培养了优秀的人才,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觉得任何时候改革都不能忘记我们是要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的经济建设人才和优秀接班人,这才是重要的。我们的教育现在存在着一些功利主义,如果教育太功利了就会违背教育的规律,就会变成偏重于知识的学习,偏重于升学。培养人的知识方面现在做得很不错,但是培养怎么做人还不够。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李桢认为最好的教育或者说更好的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是关注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能实现每个学生个性自主发展的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校党委书记郭大成在谈到教育改革时说,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第一项任务,或者应当从核心任务这个角度来看待。教育改革未来无论怎么改,不变的初衷是培养人才;要转变思路,从各个方面来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在谈到自己对于“高考改革”的建议时也将关注点集中到了“人”上,“高考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让高考招生更适合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有利于普通高中的素质教育,更能够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他认为,人本身是很复杂的,但我们往往通过简单的分数来认识一个人。高校需要通过说话、作品、活动等形式来全面真实了解人,而这是一门科学。

  代表委员们的这一想法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网友“箭射妞”说“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核心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现在最需要的是国家重视引导,社会形成风气,家庭创造氛围,育人者有所担当。”网友“味道”也觉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们国家需要各行各业的各种人才,并不仅限于大学生。

  要找准关键问题

  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多个环节各种要素。很多代表委员指出将“关键环节”从“问题网”中梳理出来至关重要。

  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就认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没有抓住根本问题。中国教育已成为全民的问题,光靠学校不行。关键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好的公民。公民怎样才满意呢?我们要给他们好的教育,好的前途。改革不是光解决大学问题,是要解决前提,如果学生不分流,不成才,光靠大学做不到,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大学。

  朱永新委员也表示教育问题其实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若劳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干部制度不改变,教育很难真正改变。这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大系统的问题,关于教育的很多问题都离不开社会大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则认为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在谈到自己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理解时也提炼出了三个关键问题。第一,要系统设计、明确任务。第二,要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第三,要强化保障,构筑制度。

  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很多网友也认为现在很多人对于教育的理解需要从观念上革新。网友“开花”说现在有不少家长,为了孩子的高考,准备工作已经从高中延伸到初中、小升初、进小学,甚至幼儿园、学前班都在竞争。这种竞争愈演愈烈,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大家的观念普遍认为“上大学是唯一出路”。网友“零花钱”则认为教育改革,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教育经费花到最需要的地方,突出重点,用好增量,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新增教育经费多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多用于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

  当前是攻坚战,必须敢碰硬、敢克难

  不少代表委员都认为,现在,教育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社会关注度高,涉及的面广,各种批评建议非常多,也就因为这样的原因,使现在的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比如我们要出台改革的政策,可能比过去要难一点,改革举措的推进和实施也比过去更加难一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教育改革深水区的局面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就是关注教育群体的利益诉求不同,有些取向是相互背离的。这使我们在教育决策或教育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碰到了困难,决策者和实施者就不得不有所舍取,对各方利益进行平衡和妥协。但这种平衡和妥协必然遭致某些群体的不满,所以现在对改革政策批评的声音可能就比过去更多了。

  他还表示,进入深水区后教育改革有一些硬骨头要啃:“比如说现在大家关注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问题,这是一件比较难的工作。还有所谓现代学校制度、人才培养、人才质量、教育公平都是社会广泛关注,批评的声音也很多的问题,这都是在改革过程当中要啃的一些硬骨头。”

  “必须敢碰硬、敢克难。”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认为教育体制改革,目前是攻坚战。他表示必须敢碰硬、敢克难,下决心打破利益格局,在制度性、根本性问题上求突破,触及教育体系、教学体系、招生体系、教材体系,按照教育根本规律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调动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推动教育改革的积极性。

(来源:新华网)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解两会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代表委员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