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2日19: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记者郝红波专栏)随着农村经济迅猛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及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无法回避的是当今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一些城镇中心村、偏远贫困村尤为严重。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土门镇土门村党支部书记叶瑜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应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土门镇土门村党支部书记叶瑜。(资料图)
叶瑜代表表示,经过走访调研,发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群众环保意识淡薄,造成农村污染问题严重。对垃圾危害了解不足,产生的生活垃圾除简单的废品回收变卖外,基本不经分类,将能烧、不能烧的垃圾都堆在一起随意焚烧或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任意排放,建筑垃圾不合理倾倒,村内的池塘、洼地、沟渠、河道成为天然的垃圾填埋场,平时随意倾倒,在汛期涨水时随河流冲走,结果不但造成水源、水域污染,同时也使村庄池塘、洼地和沟渠、河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无形间加大了污染治理成本。
其次是耕作方式的转变,工业、设施农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步伐的加快,造成农村污染量大且处理难。大棚种植、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薄膜残余处理不当增加了环境治理的难度;禽畜粪便和农产品废料的堆积,严重污染周边空气质量;水产规模养殖,精饲料投放量的增加,导致水体氨氮含量超标,使得水质富营养化等问题愈来愈严重;山区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无法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依然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秸秆焚烧回田,人禽畜粪便沤农家肥,造成塑料等垃圾随之一起进入农田,甚至“随风起舞”,严重污染乡村环境质量。
再次,由于农村财政入多用于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污染整治的配套投入不足,大多数农村没有垃圾处理设施设备,特别是贫困地区财力较弱治理力度更是无法满足要求。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严重,但是近年来中央明确指出了建设美丽乡村,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这就要求必须妥善处理农村垃圾,净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这也是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创建美丽乡村,实现农村不比成立差的美丽“乡村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实现“村在山中,山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梦,叶瑜代表建议:
一是要根据人居环境保护要求,由基层政府制定产业发展长远规划,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合理划分种养殖区域,使种养殖实现科学化布局;提高企业和群众的环保意识;促使产业合理化经营,统筹化管理,为开展农村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奠定前提和基础。
二是鼓励在一些偏远贫困山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循环产业、生态农业,并强化地方政府对环保项目的审批,考核。推广有机肥的加工使用,实施沃土工程,降低农药化肥使用强度,减低污染。将贫困山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精准扶贫、小城镇建设、美丽村庄创建相结合,加大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项目及配套设施投入,提供专职人员管理,提供运营保障经费。建立户有垃圾收集池、村有垃圾回购点、镇有垃圾中转站、县有垃圾处理场基础设施网络,以县考核,镇村管护、村民自治,合作社运营的方式强化治理。
三是要与时俱进,强化环保法的宣传与实施,强化地方和民主监督,对出现问题的予以重罚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建议国家对为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做出突出贡献的贫困市县,优化生态保护运转补偿机制的建立,提高补偿标准,持续实现互惠互补来促进区域协调共同发展,推进保护区、限制开发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代表小资料:
叶瑜,汉族,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现任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土门镇土门村党支部书记。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经济网“改革2014——2014全国两会专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