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大专题|政协专题     热词:历年两会|热搜榜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代表委员报道集

代表谈化解“扶人遭讹”忧虑:政府应为助人者撑腰

2014年03月14日15:10    来源:国际在线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国际在线专稿(记者 闫宇):走在路上看到老人摔倒扶起来,对于有着深厚道德底蕴的中国人来说原本应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然而近年来随着“扶人遭讹”事件的增多,“扶不扶”已经演变为全民讨论的复杂话题。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呼吁政府通过舆论引导和法律支持等方式鼓励助人行为、为助人者“撑腰”。

  “扶人遭讹”属个别现象

  近年来有关“扶人遭讹”的报道屡见报端,扶起摔倒老人这一最简单的助人行为似乎已经成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许多原本乐于助人的人在帮助他人时也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提心吊胆”。

  全国人大代表色音图说,这样的事件表明一些人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但这不能代表主流,只是个别的反面案例往往更引人关注,正常的助人行为反倒被忽略了。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也认为,“扶人被讹”事件令人痛心,但毕竟是少数,是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导致的,大多数人依然遵循着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摆脱“扶不扶”困局需正确舆论引导

  那么,面对个别“扶人遭讹”事件引发全社会道德忧虑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应该如何应对呢?

  赵皖平代表表示,要摆脱“扶不扶”困局,就应该加大力度弘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呼吁各级政府和人大常委会采取措施,通过舆论引导纠正社会风气。

  全国人大代表余天亮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有关“扶不扶”的道德问题就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政府应该在这方面负起责任,积极倡导助人行为,并树立榜样,对好人好事给予鼓励和肯定。

  政府应为助人者“撑腰”

  然而,仅仅通过宣传教育似乎还不足以消除人们对于“扶人遭讹”的顾虑。记者通过在北京街头进行随机采访发现,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看到有人摔倒扶起来是理所应当的,但被问到自己会不会立即去扶时,许多人都表示“会犹豫”或者“取证后再扶”。也有受访者说,也许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会出于“本能”立即伸出援手,但是也担心被讹诈后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色音图代表认为,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通过法律为助人者提供保护和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刘正军呼吁政府“当好裁判”,对助人者给予正义的表彰,对讹诈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促使助人为乐的“正能量”在全社会得到提升。

(来源:国际在线)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解两会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代表委员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