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共产党新闻强国社区论坛政务通博客微博育儿宝E政播客SNS人民电视|群众路线网人大政协工会妇联科协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

人民网首页 新闻专题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数据库2019两会调查中国人大60周年纪念专题

蔡群:延续苗家非遗血脉的“绣娘”

2015年05月05日08:14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蔡群苗族蜡染刺绣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群

在美丽的苗寨,蜡染刺绣是一门延续了千年的民族技艺。千百年来,苗族姑娘们从七八岁就开始跟随母亲学习蜡染,十五六岁时就已练就一手娴熟的技艺。在她们的手中,一块块青底白花、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绣着苗族独有的图腾,展现着苗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也寄托着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出生在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小妥倮苗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蔡群,跟所有苗家女孩一样,从小就学得了一身蜡染技艺,用丰富的图案装饰的百褶裙、头巾、围兜是她的拿手绝活。她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绣娘”。然而,由于家境问题,初中没毕业的她便丢掉了这门技艺,到贵阳并南下广东开始了打工生活。“在贵阳捡过垃圾,在广州工厂里做过鞋子。”蔡群说,10 年前的她为了养家,四处打工,也吃尽了苦头。尽管如此,她依然想着蜡染刺绣这门民族技艺。“在当时,像我这样外出打工的苗家女孩越来越多,能够学习继承蜡染的人越来越少了。”言语间透露出她的担忧之情。直到2006年,苗族蜡染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国家保护后,她认为传承这门技艺的大好时机来了。

“一次春节回家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贵州省组织的‘两赛一会’(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旅游商品展销大会)活动,看了别人做的东西,我大开眼界。从那回来以后,我就开始琢磨,人家的东西可以做旅游商品,我们苗族的东西凭什么就不能?比如把我们穿的服饰、背孩子的背裙这类大的东西压缩做旅游商品”蔡群说,这次参赛让她感触很深,也让她萌发了注册成立公司,组织村里的妇女集体开展蜡染的想法。“这不仅实现了村民老乡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使他们既可以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也减少了留守儿童。”蔡群说,更重要的是,蜡染刺绣有了稳定的传承队伍。

2008 年,蔡群在家乡的苗族村寨里建立了从事苗族蜡染刺绣制品加工的手工作坊,开始规模生产蜡染旅游产品。她开始把村里的妇女动员起来,还找来了村里的蜡染刺绣民间艺人来给大家做培训。她自己不但亲自教学,也亲手制作,还设计出一些实用的新产品。2012 年,她注册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蜡染刺绣公司。

“当时发展很容易,也很快。”回忆起创业之初的情景,蔡群说,由于传统刺绣和蜡染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当地政府每年都会订购大量产品用于公务接待,加之融资、税收等其他政策的扶持,企业发展得很顺利。

然而,近两年来,这些传统手工作坊遭遇了严峻的生存问题。由于占大头的公务消费已经“绝迹”,旅游消费一直低迷,有的作坊一年仅靠企业的一两个礼品订单苦苦支撑。为了打开局面,蔡群带领乡亲积极利用网络开拓市场,同时将一些新的理念和时代元素融入传统的技艺中。“以前的蜡染是黑白色的,但是经过创新,我们加入了刺绣的元素,现在游客买我们的蜡染有刺绣,买我们的刺绣也有蜡染。”在蔡群眼中,这些手工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苗族独有的文化,也起到了传承民族技艺的作用。

自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蔡群更加不遗余力地投身到保护苗族蜡染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如果没人带动的话,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蜡染就不会有人做了,这门技艺就面临失传的危险。”蔡群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自己有信心将蜡染、刺绣传承下去,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苗族文化的闪光点。

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刚刚闭幕的这次全国人代会上,她提出了保护蜡染刺绣等非遗的相关建议,呼吁国家加大立法保护力度,鼓励和支持更多具备条件的民间团体或者个人开展技术培训,并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永久的传承。她还建议,国家能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让他们成为致富的领头羊,带领农民拓展市场,让民族工艺品“走出去”。(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责编:谢方一(实习生)、张雨)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