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共产党新闻强国社区论坛政务通博客微博育儿宝E政播客SNS人民电视|群众路线网人大政协工会妇联科协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

人民网首页 新闻专题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数据库2019两会调查中国人大60周年纪念专题

希里沟镇:代表不能白当,得为百姓说话

2015年11月16日08:52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第19期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9月11日,本刊记者离开铜普镇,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的另一个乡镇希里沟镇。在蒙古族语里,“希里沟”是水草丰美的地方。希里沟镇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县城所在地,因交通便利,水土肥美,被誉为“海西小江南”。

  站在希里沟镇西庄村的田埂上放眼望去,是成片成片的枸杞地。沿着田埂一路走下去,就可以看到:前年种的枸杞树挂满了红红的果实,去年和今年种的枸杞树长势喜人。这是700多亩复耕的土地。而土地复耕的背后,是农民群众收入增加,是人大代表的主动作为和价值体现。

  近年来,西庄村附近的地下水位上升,许多良田逐渐变成了盐碱地和湿地,无法种植庄稼。到2010年,盐碱地和湿地增至11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强,导致240多户村民家庭的承包地不同程度减少。在农区,承包地是村民们生活的根本保障。一些以务农为主的家庭,没有了土地,就意味着没有收入,生计都难以维持,只能靠民政部门救济。

  由于承包地大面积盐碱化,西庄村村民们利益受损,意见纷纷。对此,身为县、镇人大代表的马顺财,将村民们的意见形成建议,于2012年、2013年连续向镇人代会和县人代会反映。在建议办理中,县级政府部门下拨7万元经费用于改良西庄村盐碱地。

  然而,完全靠这笔钱来改良上千亩盐碱地,显然不够。于是,马顺财和村里其他人大代表各显神通,又多方筹集经费24万元。经商议,大家采用“土”方法,在盐碱地和湿地周围挖了4.7公里长的沟渠,每年清理一次,尽可能地把盐碱地和湿地的水排出去,用好有限的经费。

  在马顺财等人大代表和村民们的努力下,耕地逐步得到恢复。目前,西庄村复耕约700亩地。而且,这些耕地全部流转到种植大户,用于种植枸杞。马顺财告诉记者,每亩耕地根据质量给村民们每年带来500元到650元不等的收入。而剩下的400多亩盐碱地预计在2016年完成复耕。

  对于土地复耕和流转,村民们非常满意。因为,大家不仅增加了一部分流转收入,还可以被种植大户雇佣获得劳务收入,也可以外出务工。马顺财也非常自豪。他认为村民们选自己当代表,就不能辜负大家,代表不能白当,得为百姓说话谋利。

  希里沟镇人大主席李瑜告诉本刊记者,近年来,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希里沟镇人大切实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十分注重发挥代表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在希里沟镇,像马顺财一样时刻把群众利益装在心头、为民办实事的人大代表还很多。比如,希里沟镇城东社区居委会主任张福苹便是其中一位。

  自2011年当选为镇人大代表以来,张福苹结合自身工作,时常走访社区居民,加强同群众联系,深入了解和收集大家意愿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多件建议,都得到解决。比如,县城的购物中心在建设之初,没有规划好停车位,结果在购物中心门口出现汽车乱停乱放现象,人车拥挤,十分不便,也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此,居民群众意见很大,强烈要求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张福苹了解实际情况后,在2014年镇人代会上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同年,相关部门在购物中心附近规划了相当数量的停车位,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又比如,县城的牧民小区,是一个住着800多户居民的新小区。因时常遭遇小偷“光顾”,使得群众多有怨言。在2013年镇人代会会议上,张福苹将此情况反映并提出建议。随后在建议办理中,小区安装了摄像头,居民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

  李瑜说,乡镇人大代表与群众生活在一起,也与群众联系最紧密,充分发挥代表们作用,就能真实地了解社情民意和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在新形势下,希里沟镇人大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尽可能地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便利和保障。比如,建立“人大代表之家”并配套了相应的“人大代表阅览室”和“人大代表活动室”,健全了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与奖励考核等制度,开设了镇人大代表“微信群”,定期召开社情民意恳谈会等。(李小健 王萍 王博勋)

(责编:刘茸、李楠楠)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