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共产党新闻强国社区论坛政务通博客微博育儿宝E政播客SNS人民电视|群众路线网人大政协工会妇联科协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

人民网首页 新闻专题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数据库2019两会调查中国人大60周年纪念专题

委员审议高教改革报告:改革方案不够明晰 需深化

2016年09月02日08:1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人民网北京9月2日电(记者 刘茸)昨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了高等教育改革报告。许多委员提出,这份报告较为全面丰富,但也有不少问题没有点透,特别是在一些领域“老大难”问题上,希望能看到更为详实、具体、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

董中原委员认为,这份报告的成绩讲得相对较多,问题说得比较含糊,没有作出系统直观的表述,对改革的目标和实施步骤也没有作出明确的表达,对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案以及应对改革阻力的办法也没有深入探究和清晰阐述,建议对高等教育改革目标和实施路径作出明确表达,清晰阐述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方案以及针对改革阻力、突出问题的办法。

他还进一步建议,应引导各高校按照各自管理权限、办学目标、办学层次、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经费分配、评估标准、宣传导向等方面体现一定差异。应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探索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标准淘汰不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院校,使高校在竞争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刘新成委员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政策后评估:“这次陈部长提到的重科研轻教学问题,高校对教学的精力投入不足问题,大概20年前就在提,也出台了不少措施,评教学名师、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等等,那这些措执行效果究竟怎么样,是不是改变了这种现状?现在看来并不理想。我们不断地推出政策或者措施,新措施与旧措施应该是不断递进的关系,不断地往前推动,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很多政策是来回重复,原因就在于对政策后的评估做得不够。”

杨震委员提出,现在高等教育的一个症结在于“计划经济的色彩还比较浓烈”,如高校的设置、学科专业的设置、招生数、学校的编制等等,都是定好的,从教育部到省,都是完全计划来的。但中国很大,各个地方千差万别,教育的差异也极大,如果一个国家完全按照统一的标准,难以促进各地因地制宜更好地发展。因此,“进一步扩大办学的自主权”,希望能够加快落到实处,能够真正打破原来计划经济的模式,并把这作为一个重点。

列席全国人大代表张苹英认为,报告中提到下一步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很多举措和项目,这些设计都非常好,但是要达到预期效果还要看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能否真正的调动起来,因为教师才是教学教育改革的生力军。

列席全国人大代表甘道明建议,应当进一步加强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协调编办、发改、财政、人社、教育等多部门,统筹谋划、系统设计,针对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研制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对症下药。

令狐安委员建议,教育部以部属院校为重点进一步带动全国高等学校改革,在高等学校改革方面遇到的老大难问题上画出路线图,制定责任清单,定期检查进度。

龙庄伟委员则认为,现在全国一共2800多所高校,教育部直属的高校不到100所,加上军队院校一共100多所,其他绝大多数是地方承担的,其中有13个省、自治区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多数为老少边穷区域。他呼吁,国家原来没有钱,现在有钱了,有责任、有义务,应该为这些地方办实事,让他们拥有更好大学。丛斌委员也持相似观点。

(责编:张雨)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